中国面塑艺术发展现状及可持续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中国面塑艺术发展现状及可持续性探讨

张亚杰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天津市烹饪技术学校)

摘要:面塑是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更是面塑艺术的主体代表。尽管如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审美情趣和消费观念有着明显变化,而面塑艺术的长远发展往往会面临极大挑战。对于面塑艺术传承主体角色的分化,经营和传承途径多样化现象,提出面塑艺术长远发展的相应策略,积极对其进行传承和创新,有效发挥传承人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从多方面拓展传播力度,促进不同非遗址产品的开发,挖掘面塑民俗价值,优化面塑社会功能增加教学功能。

关键词:中国面塑艺术:发展现状:可持续性

面塑称之为面人、面花,是一种材料简单、工艺精湛的中国传统美术作品。我国面塑艺术从汉代有了丰富的文字记载,经过千百年的薪火相传,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等内容的实物资料。中国面塑艺术的实际文化内涵和特殊的艺术风格,不单单体现出民俗文化的个性化乡土审美意识,还传播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此外,面塑成为几千年中华民族不断传承的艺术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勤恳善良精神品质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如今,我国近年来遭受机械工业和市场经济的多重影响,面塑艺术的发展也面临很大压力,所以如何全面保护和传承面塑艺术,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面塑研究学者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面塑艺术的发展现状

(一)传承主体角色的明显分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同新型产业频繁出现,对传统手工艺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有许多从事手工艺创作者逐渐转换职业,面塑艺术的传承主体角色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1]。现阶段,面塑创作有可能会面临无人传承、后继无人的难题。早期的面塑技艺是由老一辈面塑艺人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实现弘扬和传播,现今大多数年轻人成年后进入城市务工,使得面塑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缺少下一代传承者的窘境。再加上面塑因其工艺的原因需纯手工制作不能大批量生产,成为延续这种技艺发展的拦路石。所以,传统的传承主体角色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和分化,由早期的代代相传发展为招收学徒,或是开始面向社会招生,通过面塑培训班保证技艺不消失。

(二)面塑经营的多元化

随着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与进步,面塑经营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由传统的溜街串巷变成了城市街头固定的摊位或商铺,也或者以旅游纪念品的形式在文化景点、文化场馆等场所出现[2]。另外,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许多电商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拓展新渠道,有部分面塑艺人逐渐运用信息技术等渠道增加销售量。我国某高校开设面塑培训班的学生不仅在线下开设实体面塑工作室,还在线上开设淘宝店铺;大部分面塑艺人采用“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宣传和销售自己制作的面塑作品;也有一些从事面塑行业多年的创作者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以参加扶贫活动售卖面塑作品等。通过多样化经营方式使面塑艺术发展途径逐步扩大,迎来许多发展机遇,吸引更多人参与面塑创作。

二、中国面塑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途径

(一)掌握消费需求,加大创新和传承力度

“传承”泛指对某种学问、技艺、教义等师徒之间的传承和继承的环节。对手工艺人而言,拜师学艺不能作为标新立异,更不是为了突出个性化实现艺术形式再次创新,而是对某种艺术作品风格的不断延续。自始至终,能工巧匠本身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性,一方面出自其不满足现有成果的创新动力,另一方面由于工艺作品进行不断创新,尽快适应社会发展,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尽管部分手工艺人不会主动承认自身具有创新动力,而是将创新动力作为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此期间充满许多无奈。如果相关人员对不同地区的面塑风格进行调研会发现,不同流派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制作风格、技艺等都会有所差距。各流派的鼎盛时期的出现,需要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支撑,由创造者和购买者共同完成鼎盛时期的创建。而这种时代的来临往往会衍生许多的作品和分派,而行业同行之间因竞争而出现的新作品和新技法,是由销售量为手工艺人提供创新动力而造成的。

所以,在物质文化丰富的当今社会,行业竞争压力随阻碍手工艺发展,使得手工艺人面临重重挑战,固守原有技艺不进行改良将成为不利于面塑艺术发展的难题。从另一个角度发现,市场经济的朝气磅礴,同样为面塑艺术的发展创造许多创新动力。由此得知,在保护面塑艺术的基础上,也要保证手工艺行业实现良性发展,避免出现不必要麻烦[3]

(二)发挥传承人主体能动性,为面塑艺术发展助力

面塑艺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需要经历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转化的过程。在文化资本向经济转型过程中,常常遭受资本利益的威胁,导致我们过于渴望经济追求,出现面塑艺术的艺术性特征逐步淡化。所以,面塑艺术的发展应该从根源避免面塑成为单纯利益获取的工具。民间艺术作品的优质特点是基于原生态和创造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塑造,而强化重视经济利益和艺术商业化,会导致面塑手工艺作品逐渐丢失原本神韵,很难在文化市场中展现其原本优势。手工艺发展创新的动力是面塑创作的主体,不管什么手工艺在发展最初往往来自于手工艺人主动能动性的发挥,以及投入的劳动力、时间和金钱的多寡。在此基础上,创新主体作为手工艺创造传承和发展的动力显得十分合理。此外,在发展面塑艺术过程中,同样需要尊重面塑的创作主体,保证面塑发展有序进行,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必要时尊重创作主体,根据环境变化尽快适应行业发展节奏,由传承人自主选择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不能单纯将传承人投入到城镇化发展环境中,逐渐丢失传承人最初的制作风格,使其作品同质化严重。单纯依靠传承人自主意识和行为是无法鼓励创作者获取创作灵感,需保留其独特的作品风格进行深层次创新创作。为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推动面塑艺术从文化资本向着经济资本方向发展,单独依靠动力远远不够,而是需要当地政府、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的相互协助,为面塑艺术的创新创造发展提供帮助。

(三)拓展渠道传播力度,开发非遗原创作品

传统不代表陈旧,传统民俗元素和现代文化元素并不是不能融合,反之,在面塑发展过程中,可以积极运用许多现代化面塑元素,在保证传统创作元素的基础上,将传统民俗文化和现代艺术符号全面融合,在保证传统创作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制作素材和形式,随着时代的变化灵活运用,进一步实现与时俱进[4]

总结:

面塑艺术在城镇化改革的影响下,使面塑艺术实现全面改革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面临多重挑战。这种冲击不仅仅在当前环境对面塑发展带来冲击,还有可能对面塑的创造主体发挥不良影响。对面塑可持续发展和具体创新途径等问题,研究学界也会提出相应的结论。所以,面塑在发展过程中格外重视文化和审美的传播,不断挖掘相应的文化和民俗价值,将其作为机遇,树立良好的艺术精神品质,大幅度提高采购者和学习者对面塑作品文化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王格格.指尖上的魅力——论徐州面塑艺术造型的审美与创新[J].戏剧之家,2020(07):117.

[2]马知遥,赵静宜.中国面塑艺术发展现状及可持续性探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1):105-112.

[3]靳艳华,林晓.“互联网+”背景下胶东面塑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08):123-125+128.

[4]刘志兵.“非遗”视域下淮北面塑艺术的技艺特征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0(03):65-70.

作者简介:张亚杰(1980·02)男,汉族,天津人,一级实习指导教师,国家级非遗项目-面人(天津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学历:本科,单位: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天津市烹饪技术学校),研究方向:面塑、工艺美术,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