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中美丽乡村建设优化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乡村振兴战略中美丽乡村建设优化策略研究

毕焕秋

(四川方里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赋予了美丽乡村建设更丰富、更饱满的内涵。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相比仍存在思想认识不足、科学规划滞后、参与主体单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够、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挑战、民生痛点较多尤其是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美丽乡村顶层设计、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加强主体队伍建设、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底蕴与特色等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化策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困境策略选择

1引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引领着美丽中国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事关农村百姓生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的需要。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更是赋予了美丽乡村建设更丰富、更饱满的内涵。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和内容[1]

2乡村振兴战略中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2.1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不足,规划科学性有待提高

乡村因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可用于建设地块小而分散,多为宅基地原址建设,新建项目建筑面积小而精、地域特色浓厚,保持村落肌理、传承文化特性、融合自然环境是其特点。但是在项目落地实践中发现以下问题:1)照搬城市设计建设标准来推进乡村设计建设,不符合乡村发展内生规律。2)乡村外围硬件条件不齐备,是乡建项目的难点。

乡村振兴中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包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还被赋予新的内涵、理念及外延,如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都属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同层级政府和不同职能部门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不够,在实施或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时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行动力必然不同,难以形成系统合力。此外,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不足,易导致政策僵化、执行教条化[2]

2.2主体相对单一,缺乏多元主体互动参与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交织,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个体共同参与的复杂体系,需要多元主体的密切合作与协调,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才能有突破性进展,才能取得有效成果。但是,当前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仍比较单一,缺乏多元主体参与的协作机制。农民个体内生动力不足,缺乏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农民是乡村振兴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既要承担主体性责任,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受益对象。然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某些地方农民对政策实施的关注度与主动性不足,有些地方基层干部和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成为乡村建设的局外人,他们的主体性地位与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使得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唱独角戏。究其原因,一是农民知识水平和认知层次有待加强,缺乏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正确理解;二是政府的宣传解读不够,单纯依赖行政性指令或干脆不经向农民宣传解释而直接干,造成农民对参与建设的排斥。

2.3农村生态:经济生态基础薄弱,自然生态改良困境重重

农村生态条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依托,是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然而,目前农村生态条件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生态和农村自然生态两方面。农村经济生态基础薄弱。目前,受市场化、城镇化及工业化发展的长期影响与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实力与后劲不足。由于长期的资源外流和土地制度变革,农村村集体经济衰退、农业边缘化、以土地流转为机制保障的农业规模化经营仍没有形成,以致农村经济形式仍然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在此情况下,农村经济基础难以支撑美丽乡村建设。由于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发展差距大、农村土地整理难与流转难、农业人才流失严重、老人农业生产率低等,以致很难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优质人才资源与产业发展支撑。与我国中东部的农村地区相比,地处西部的农村经济条件更为恶劣[3]

3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化策略

3.1加强美丽乡村顶层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理顺政府管理职能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整体性工程,因此,在政策执行之前,要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指标体系、整体进程等子要素进行科学、细致及合理的规划,强调整体理念和系统思维。从宏观角度,必须把美丽乡村建设置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框架,坚持系统性思维和顶层设计理念,使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服务供给、生态维护等有机统一、浑然一体;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在乡村振兴中规划、设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长期性、战略性框架,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稳步推进,同时也要看到其艰巨性,不可急躁冒进、跃进;要针对整个乡村复合生态系统的要素和行为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进行综合规划,坚持系统论观点及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科学谋划、合理设计,设计一个完整的系统架构,再细化内部指标体系、理顺内部结构。

3.2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根据多中心治理理论,进一步增强政府政策引导的功能,明确政府职能。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规划制定、政策导向、财政支持、部门协调、监督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在政府引导下,积极扶持企业参与,鼓励农村自治组织管理,调动农民主体参与积极性,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此举措能够动员、整合各方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其次,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要建立“政府指导、目标引导、乡村主体、科技帮扶、项目带动、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政策推动、农民主体参与、企业资本融入、社会组织积极介入的建设格局与发展机制。

3.3加强主体队伍建设,推进内生动力的可持续发展

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补足美丽乡村建设人才短板。乡村缺人才,这是目前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制约瓶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多措并举,从而破解这个难题、补足这个短板。要做好本地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对本地各类人才要全面摸排、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并建立定期培训制度,让其与美丽乡村建设真正相融,在其中真正发挥聪明才智,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助贫、脱贫结合起来,对贫困家庭成员要加强技能培训,政府投入兜底,让他们在美丽乡村建设各岗位上真正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助力乡村脱贫攻坚工作。

4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美丽乡村建设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尽管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发力,美丽乡村建设也取得较大成就,但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本文在总结国内发展经验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外有益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具体优化策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晓莉,吴海燕.增权赋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民主体性重塑[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21(12):11-14.

[2] 黄祖辉.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22,35(13):22-26.

[3] 杨焘,刘财安,龙颖.丰城市秀美乡村建设探索[J].南方农机,2019,15(22):17-19.

作者:毕焕秋,身份证号:513902198508027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