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变”招,叙写亲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用好“变”招,叙写亲情

朱琴英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     315141

亲情是文学世界中的一处美妙动人的风景,常读常新。在我国古诗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总给人描绘出一幅清雅迷人的真情画卷,其魅力永不衰减。再如现当代文学的名篇中,有朱自清《背影》、冰心《纸船——寄母亲》、张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等作品,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成为表现亲情的典范之作。但在中学阶段,同学们写亲情作文时,常是自我感觉完成了一篇真诚而动情的作文,而结局多是是被批为没有温度的“白话文”。这等现状,无情地伤害了中学生的写作热情与信心。

有关亲情的习作,不论是写温润细腻的母爱,还是写厚重深沉的父爱,多数写得平淡无味、浅表无力。为什么在相似的生活经历中,有的文章读来令人情为所动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同学落笔前没有对生活体验进行必要的加工,缺少了对事件的梳理、对细节的雕琢、对内心的关注。导致作文的内容上叙述不分详略,人物的形象塑造也扁平化,最终产生 “你妈酷似我妈”“我家就像你家”的弊病。亲情类作文如何克服这个弊病?如何确定详略内容是一个关键,而详写的内容应指向于“前后多变”的部分,作文也于变化中显得错落有致、跌宕多姿,人物形象也随之富有神韵。可在以下四个方面予以关注。

一、关注事件发展的起伏

一件事情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基本阶段。在史铁生的名篇《秋天的怀念》里有如下文字: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在节选文字的前面,文章写到了“我”乱发脾气时,母亲“悄悄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又悄悄的进来”;“我”同意了去看菊花时,母亲又“喜出望外”。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同情和关爱,再到“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事件的突变,写出了受苦的母亲去世后,“我”深深地沉浸在悲痛之中,感人至深。“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在众多生活片断中,作者选取了“看北海的菊花”,从多次提出赏菊花遭我拒绝,到终于有一天我因觉察母亲“央求般的神色”而答应,但随即母亲却熬不过重病,离开人世。因为“我”的无知无情,使酷爱菊花的母亲的最后一个愿望被掐灭,内心满是愧疚、自责、怀念、悲痛。死者长已矣,生者尚悲歌。这朴素的文字,真挚地表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感,读来不禁使人潸然泪下。

二、关注人物心情的矛盾

作品中人物内心的矛盾,总能给读者树立起一个立体化的形象。“言为心声”,内心充满矛盾时,人物语言就会表现出互为对抗冲突又互为依存发展的真实感情。抗战爆发后,作为上海演剧第二大队的一员,冼星海与洪深、金山、王莹等十几位队员乘船北上,在从上海往苏州的船上他向母亲写了一封告别信,其中有以下内容:

亲爱的妈妈,我是在上海开火后第五天离开那素称安逸的上海的,我并不是忘记了你伟大的慈爱,我更不是忍心来抛弃你,去走千万里的路程,可是我明白自己的责任。我是一个音乐工作者,我愿意承担起音乐在抗战中的伟大任务,希望用宏亮的歌声震动那被压迫的民族,慰藉那负伤的英勇战士,团结起那一切苦难的人们……我不时在妈妈面前说过,我不是一个自私自利、自高自大的音乐家,我要做个生在社会当中的救亡伙伴……再见了,孩子在征途中永远祝福着您!

这封家书,让我们读到了一颗以天下为己任、不畏强暴的爱国心,还读到了深爱母亲、牵挂母亲的赤子情。在爱国与顾家不能两全之下,作者最终作出了艰难而果敢的选择,字里行间让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位热血青年那坚毅而温情的目光,并不禁为其真诚的念母情而感动,为其忠贞的爱国志而震撼。

三、关注时空流转的触动

时间、空间是感情的发酵剂,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许多人事也会出现增减消长,令人产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人生之叹。高考佳作《纸梯》,叙述去年冬天父亲和母亲陪“我”到北京求学,去商场购买寄宿用品排队时,父亲三分钟“竟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伏着购物车睡着”,“我”不忍叫醒,接着写道:

十八年来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你——那个在我出生时第一个抱我的男人,那个在我生病时鞍前马后照顾我的男人,那个对母亲说“如果你生个儿子,我们爷俩保护你,如果你生个女儿,我保护你们娘俩”的男人。随着我的成长已经年近半百。

 思及此,我被“年近半百”这个词语所吓倒,我无法想象几十年后你口吐不清,吃饭如同嚼蜡的日子。不知何时开始,你竟变得爱说重复的话,爱随手关灯。你开始变得邋遢,变得一久坐就体痛,变得爬上三楼都会体力不支。你曾经那么英俊。我的成长似乎建立在你的衰老上,我成长的养分似乎就是你年轻的生命活力。

 “秋风秋草正离离”仿佛就是你的写照。昔日那个将我扛在肩上的男人如今连提桶水上楼都会气喘吁吁。

短暂的一次凝眸,让“我”的心灵在十八年的时光隧道里穿梭,感情随之激荡,“我的成长似乎建立在你的衰老上”道出了自己深心处的声音。令我们喟叹岁月风无情的同时,也感动于一份纯真深切的亲情。此等感触,当与《时间都去哪了》中的歌词:“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你眼睛就花了”相媲美了。

四、关注人物表里的差异

有些亲情是外露即时可感,还有些亲情是克制藏而不发的。就如我们常说的父爱,许多时候需要孩子轻轻地靠近,静静地体会,才能真实在感受到。这种隐忍的爱,一旦被捉摸,它会像阳光一样温暖着你身心的每一个细胞。

作文《这也是一种爱》,记叙到家人吃饭,父亲得知儿子考试退步后,表情麻木淡漠,儿子难以承受父亲对自己的失望:

  又是一阵无言的沉默,只有咀嚼下咽的声音。

  忽然父亲放下碗筷,儿子有些惊喜地抬头。“你想吃些什么?我明天去买。”父亲没头没尾的话语让儿子有些惊讶,木然的回答之后,又是一阵可怕的沉默。

  儿子低头细想父亲刚才的话:这是在关心我吗?如此简单的话语让儿子难以抓住其中的意义。

望着父亲起身离去的背影,儿子有些茫然。看着洗碗池前父亲忙碌的背影,儿子忽然觉得有种想哭的冲动,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也许吧,这就是父亲关心人的方式!虽然很简单,也很容易伤人,但这也是一种爱吧!儿子忽然觉得父亲的表情不再木讷了,像死水一样的父亲仿佛又增添了新的活力。儿子赶紧上前与父亲并肩站在一起,帮他洗碗。忽然儿子好像看到父亲笑了,笑得像铁树开花一样灿烂。

当读者从毫无表情的脸色乍以为父亲严厉冷漠时,却读到了一份坚忍包容、细心呵护的父爱。对人物“表里不一”的传神描述,更突出了父亲的可亲与可敬,使文章不落俗套,很有借鉴意义。

作家舒乙曾说:“越是熟悉,也就越亲切。文章读起来,越有情趣。”在亲情作文中我们要告别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的困境,从变化中生动地写人叙事,是大家可以学习尝试的可行之法。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要真实可信,内容源自于生活,不要虚构出违背人情事理的情节;二要理清线索,是以事件为线索,还是以感情为线索,二者不可混用;三要细节传神,细节就是人物的面貌,“画虎画皮难画骨”,细节的“形”是为作品“神”服务的,不可千人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