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进展

王玲娜

(邢台市第九医院 河北邢台 055250)

摘要PICC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安全、血管损伤小、置留时间长、无需医生操作等优点,常被用于长期输液、肿瘤周期化疗等临床治疗中,但随着PICC留置时间的延长,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其中以静脉血栓最具代表性,危重患者中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3%–91%,血栓形成极易诱发肺栓塞等高危并发症,进而威胁患者生命。本文就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概念、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护理措施进行综述,重点对三大危险因素和预防护理干预内容进行阐述,进一步论证优质护理可以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这一论证,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PICC导管;静脉血栓;危险因素;预防护理;综述

一、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概述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它是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靠近心脏的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外周手臂静脉大多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是血栓发生的三大危险因素,PICC相关性血栓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与PICC导管相关的深静脉和浅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分别为4%和1%。其临床症状表现为置管侧肢体肿胀、疼痛、皮温升高等,浅静脈血栓症状明显,深静脉血栓往往症状不明显,主要依靠超声来确诊。

二、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PICC对于治疗救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静脉置管后具有很大的风险,以静脉血栓最具代表,综合起来,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3种。

1、导管因素

导管材质、导管管径的大小、导管尖端位置都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声明,聚氯乙烯、聚乙烯材料导管比聚氨酯硅胶类导管发生血栓的危险性高。目前使用的PICC导管大多为硅胶材质,具有柔软、弹性好、对血管刺激性小的优点,但导管在血管内始终是异物,活动时会损伤血管内膜,使血小板聚集。导管管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血流速度,有前瞻性研究发现,导管直径与血管直径的最佳比例是45%,当大于45%时,发生血栓的风险就会增高13倍。PICC尖端的位置与并发症的发生也有着重要的关系,PICC尖端的最佳位置为上腔静脉、靠近右心房处。有研究表明,尖端位置过浅,会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减少导管留置时间,位置过深进入右心房、右心室或下腔静脉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心脏病变、三尖瓣功能障碍或病变、血栓[1]

2、血管的选择因素

PICC血栓的发生率与所选择的静脉及置管左右侧肢体都有一定的关系。两侧贵要静脉置管的血栓发生率最低,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这与各静脉结构的不同有关。贵要静脉相对粗直,静脉瓣少,是汇入上腔静脉较短的途径。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后方合成,下行至第3胸肋关节高度穿心包注入右心房,可见自右侧上臂置管可有效缩短PICC在体内的路径,从而降低血栓发生率。此外,右臂肌肉较左臂肌肉发达,静脉血液回流较快,管径比较粗大,也可以减少血栓的发生。因此右侧贵要静脉置管是PICC置管最理想的位置[2]

3、患者相关因素

患者相关因素主要指患者的体质,有研究表明体质指数偏高会影响血液纤维蛋白溶解,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是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国外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对置管30天内的病人每2天进行一次血管彩超筛查,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发现,体质指数>25kg/m2,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也会增加,其他前瞻性研究也表明肥胖是PICC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3]。另外疾病也会加大风险性,尤其恶性肿瘤也是PICC相关性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干预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以及PICC导管置管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PICC导管置入后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中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就是其中之一,但是通过预防可以降低甚至避免血栓的发生。

1、加强置管人员的培训

PICC导管置管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相关风险的发生率,因此PICC置管的护理人员必须取得置管资质,根据病人的一般情况、病史及临床检查结果进行风险评估,给出病人是否适合置入PICC导管的意见,根据血管条件尽可能选择型号小、材质软的导管。置管前向患讲解PICC导管的优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防止紧张所致的血管痉挛,以利于置管过程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在置管过程中应穿刺娴熟、送管动作轻柔,以免导丝弯曲或损伤血管,必要时要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

2、开展相关肢体功能锻炼

上肢血流速度减慢是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系统、规律、适量的置管侧肢体运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速度,但过度拉伸、外展、提重物时,导管会随着肢体运动对血管内壁产生机械刺激。赵栩钰等认为适当的开展相关肢体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减少静脉血液瘀滞。胡琪等研究认为,旋腕运动时刺激神经末梢,肌肉缩放的力量产生的肌肉泵作用,可以加快肱二头肌静脉血液回流速度,从而降低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李萍等研究表明,手臂操既可以通过上臂肌肉的收缩活动,挤压血管壁,加快血液循环,也可以改善血管舒缩功能,促进局部营养代谢,修复损伤的血管内膜。

3、开展健康宣教教育

置管后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主动性,有利于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临床研究发现,仍有很多患者依从性较差,导致发生PICC导管感染、血栓等并发症,此时我们可能需要完善传统的健康宣传教育模式。传统的健康宣传教育包括发放维护本,指导患者对管道进行观察,加强日常肢体功能锻炼等。在护理人员给患者进行导管宣教的同时开展赋能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另外患者出院后可增加延续性护理,通过电话随访及时了解PICC带管患者在家的遵医行为,对血栓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及时解决患者咨询的问题。

、小结与展望

随着PICC导管临床应用的普适性,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同时也要看到这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PICC导管的使用和维护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过相应培训,如果操作不当极易引起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通过加强置管人员的培训,开展相关肢体功能锻炼,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静脉血栓的发生,从而促进PICC导管治疗的规范化、高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莹,王静,赵燕,刘娜,陈传波. 乳腺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研究[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2,29(04):29-33.

[2]郭玲. 1例PICC导管反复过敏性皮炎伴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护理[J]. 青岛医药卫生,2021,53(04):310-311.

[3]赵栩钰,边春鸽,钟玲玲. PICC患者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04):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