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田径教学训练中的强度控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关于初中田径教学训练中的强度控制探讨

夏振棋   

吉林省柳河县亨通镇中学  135300

摘要:初中田径训练不仅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体能非常有限,一旦训练过度,极有可能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必须保证田径训练的科学性。初中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对训练的强度进行合理控制。本文从初中田径训练的特点方面着手,研究初中田径教学训练中的强度控制措施,希望能进一步推动初中田径训练的科学性。

关键词:初中田径;强度控制

引言

教师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需要认识到,田径教学策略带来的效果是会直接作用在学生的参与形式上的。相较于基于学生的体育素养以个体的形式直接进行田径训练的方式,在当前,教师需要在重视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更去重视学生在教学参与中发挥的作用,进而使田径教学成为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活动。

1初中田径训练的特点

①训练时间短。在田径项目的日常训练中,教练应该按照体育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特别是初中生,他们的学习任务很多,体育活动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教练应合理安排田径训练的比重,在确定训练的数量和强度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体能状况和运动能力,从而避免给学生造成太大的运动负担。②训练内容基础。初中生的身体状况与成人不同,他们的器官、骨骼和心理成熟度都不完善,所以教师不能只开展高强度的训练,需要教师注意加强基础运动技能的培养,并在教学中增加一些难度较小的训练技巧。在制定田径教学训练计划时应突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多样化,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要训练目标。③训练方法多样。初中生的主要特征是喜欢新鲜的事物,进而为使学生长期对田径项目的训练有激情,体育教师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必须确保多种训练方式相结合。与此相反,传统的田径训练方法不仅乏善可陈,而且容易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产生疲惫感,很难继续下去。为此,需要体育教师积极调整教学计划,以学生的观点为切入点,把学生感兴趣的运动融入到田径训练之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田径训练当中。

2初中田径教学训练中的强度控制措施

2.1制定训练计划,严格控制训练标准

在完成前期测试后,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这就要求老师需要在保证训练合理性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运动指导,以确保训练强度的有效性。针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性,保证训练强度的个体化性,有助于学生潜力的发掘。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师则需要调整训练强度,这样学生也会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地提升自信心。

2.2结合素养要求,明确训练方向

为了符合学生自身体育素养的发展要求,教师需要明确用于学生的田径训练方向。对于初中阶段学生体育素养的复杂情况,教师可以发现田径训练相较于其他的体育运动形式来说有着明显的低门槛易组织的便利基础,会促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更容易获得反馈。在此基础上,教师联系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发展需求,去发掘体育素养在田径教学中的指导价值,进而才能去探讨什么样的训练方向是适合学生田径需求的,只有深刻关注到学生自身在田径教学中发挥的价值,才是田径教学策略的正确应用方向。例如,在初中阶段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想要将设计的田径教学内容得到有效应用,就要对学生的体育素养差异进行分析,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个体之间的身体素质逐渐拉开差距。教师要围绕这一方向对学生的田径训练需求进行布置,比如,教师可以根据田径教学的教学特点,围绕基础训练与技巧掌握进行分层布置,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行相应的分层,实现有针对性的安排训练内容,这一方面可以对具有相近体育素养的学生进行集中化的处理,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不同学生间进行相互的鼓励训练,既调动了学生间的学习自主性又方便了教师帮助到更多的学生。

2.2将合理的强化训练与专项训练进行有机结合

在初中体育所开展的田径训练教学中,只有教师正确、有效地掌握训练开展的强度以及训练量才能使训练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对田径训练的数量、强度进行分析时要从宏观上保证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执行,真正做到强化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在科学的指导下积极地进行田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积极性,提高训练的成效。因此,在田径训练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水平出发,全面掌握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将这些规律与专项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开展科学的训练计划来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在开展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与专项训练结合教学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质特点制定和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从而确保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训练使得自身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最终为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3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教师对田径训练要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保证训练可以正常、有序的进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的进度,对教学做出适当调整。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了解体育运动的规则。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加强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杜绝态度散漫。体育运动时间主要在体育课和大课间,教师要充分运用大课间,指导学生田径训练。田径训练不能妨碍文化课的正常开展,平衡二者关系。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不能给予学生过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在完成了当天的教学任务后,有剩余时间的情况下,才能让学生自由活动。有些教师的田径训练量不够,需要加大学生的运动量,加强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夯实运动基础。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式的训练,防止长时间的训练形式单一,造成学生对田径的厌倦心理,降低训练效果。可以适当让学生进行趣味训练,提升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正确理解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对改善田径训练效果、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在初中田径训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两者之间科学配比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到田径训练中的积极性,并确保教师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地调整训练量和强度,对田径训练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以达到提升学生训练成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银.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研究[J].女报:家庭素质教育,2020(4):0254-0254.

[2]胡顺风.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有效策略[J].田径,2019(05):9-10.

[3]金福齐.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有效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