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中系统性防错的实施步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生产中系统性防错的实施步骤

韩晓彬 

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 830013

   【摘要】防错是精益管理和现代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工具。本文把生产制造过程看作一个系统,从精益改善的角度出发,全面介绍了生产系统中错误的识别与统计、标准化梳理和完善、差错预防等级提升的方法,列举了几种系统性防错的应用。

关键词:防错;现代管理;统计与评估;

现代管理认为,很多缺陷是由于差错造成的,差错预防是实现产品零缺陷、保障标准化作业的重要工具。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防错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系统性、全流程的防错可以减少甚至免除质量检验,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系统性防错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错误的统计与评估

精益改善强调以现场调查和统计为基础。防错的前提是知道生产系统中有哪些错误,找到出错的源头,评估当前的防错机制,有针对的改进。

  1. 错误统计。

防错首先要发现错误。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显而易见,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承认自己犯了错误。这就需要生产单位建立相对完善的收集整理错误的机制体制,鼓励作业员积极主动的反馈生产中已经发生的和可能出现的错误。错误收集的途径和应用场景见表1:

方法名称

具体操作

应用场景

现场访谈法

也叫做流程跟踪法。需要错误收集人员深入生产流程,现场询问有经验的作业员3-5人,记录常见错误

初次统计、系统性调查

缺陷推理法

视觉误差、听觉误差、触觉误差、味觉误差

某些特定的与操作有关的产品缺陷

记录整理法

建立错误台账,定期统计分析

作业员已培训、并建立错误反馈机制

表1

以上三种方法可根据调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其中,现场访谈法作为一种相对通用的、基础的错误统计方法,涉及面广,容易得到第一手资料,在生产系统初次推行防错、系统性问题调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缺陷推理对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具有一定生产经验的推理人,根据产品缺陷的形态、发生位置、相关运行参数,结合作业员的记录和反馈,结合以往经验,直接推定缺陷产生的原因和机理。缺陷推理法一般用于生产过程中事件的调查、分析和判断。

记录整理法需要一定的制度基础和良好的“公开纠错”的氛围。生产单位要允许犯错、并建立错误上报激励机制,建立错误统计表格并做培训。形成错误上报、公示、相互提醒、交叉检查等“公开纠错”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氛围的影响下,每个作业员自觉记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错误,公示,起到提醒、警示作用的同时,方便调查、分析和改进。

2.错源查找

有了错误统计表后,可对错误进行归类整理,然后针对每种错误展开具体分析,查找错误产生的原因。具体流程见表2:

步骤

具体操作

示例

写流程

写出发生错误的相关流程

一个产品族的所有生产工序

一个订单评审过程

一个工序操作流程

找关键

从每个工序/环节入手,追根溯源,找出错误产生的环节,缩小调查范围

工序

流程

操作

分解动作

对关键环节进行详细分解,分析到每个动作

听、说、读、写、做

表2

错源查找的过程就是从整个流程出发,梳理信息产生、传递、应用的每个环节,聚焦重点关键环节,细致分解每个动作,采用重复、情景再现、模拟还原等方法,分析每个可能出现错误的细节,反复确认,最终找出错误产生的具体环节和动作。

3.原因分析

这里主要分析人为错误产生的原因。生产系统中,人作为一种不确定因素,受到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从而造成沟通、理解、判断或者执行上的失误,给生产系统和产品质量带来不良影响。生产系统中人的失误具体分类如表3:

错误产生层级

错误类型

失误类型

思维层

遗忘、理解错误、疏忽大意

沟通失误

理解失误

判断失误

执行失误

意识层

一心二(多)用、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

感官层

视觉误差、听觉误差、触觉误差、味觉误差

执行层

口误、笔误、动作失误(体力不足)

表3

具体分析时,可对照上表,对错误进行归类总结,也可以按照以上模式进行推测询问,确认错误产生的具体原因。

4.错误评估

了解了错误产生的原因,就可以对其进行打分评估,量化其影响程度,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错误评估可分为打分和排序两个步骤。

第一步,打分。错误评估方法可以引用FMEA的格式和标准,从严重度、发生度和探测度三个维度进行打分,计算风险顺序数。风险顺序书越

高,代表错误的风险越大,反之则风险越小。

第二步,排序。按照风险顺序数从高到低排列,选出排名前三的错误,优先预防整改。也可以按照行业要求,对于风险顺序数>规定值(通常是100,特殊行业60)的错误,制定整改计划。

二、标准化梳理和完善

防错与标准化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错误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标准的

缺失、不完善,更新不及时或者标准执行不到位造成的失误。所以,在制定新的整改措施之前,首先核查标准本身是否合适,以及标准的执行是否到位,必要时,进行修订、更正。

    1.标准核查

核查要以《作业指导书》等标准文件为依据,与现场看到的、听到的实际状况对比,按照流程顺序,逐一核对。核查过程中主要针对核查中发现的执行不符、标准缺失、遗漏等,及时询问确认,记录客观事实。

  1. 标准的修订完善

标准的修订一方面要考虑整改效果,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操作执行的便利性。为了提高作业标准的可操作性,可以采用标准试运行、现场征询意见等方式,不断修订、完善作业标准。

三、差错预防等级的提升

如果做完标准化的梳理和修订,错误的预防仍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或者不能实现稳定控制,那么,就要考虑改进防错机制,进一步提高生产运行的稳定性。

  1. 错误的预防等级

生产系统错误预防等级分类如下:

防错等级

功能

类型

效果

打分

系统性事前预防

避免系统性出错

自动预防型

理想的防错机制

4-5

及时性事中控制预防

缺陷发生时停止动作

止动预防型

预防缺陷产生

3-4

补救性事后检测

可将上一道工序错误检查出来

追溯检测型

不能起到预防

≤2

没有预防

不能起到预防

0

表4

一般来说,生产系统错误预防等级打分低于3分的,都需要改进。以下介绍系统性改进的原则和方法。

    2.系统性防错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系统性防错也叫全流程防错,是现代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系统性防错是从设计阶段的质量策划开始,考虑各工序可能出现的错误,借助信息化系统、采取自动检测和辅助控制措施,减少人为失误的发生,从而向零缺陷的质量目标迈进的一种技术手段。下面介绍两种在工业生产中比较常用的信息控制系统。

第一,条码管理系统。条码管理是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自动录入、防错检验、预警为一体的技术。条码管理的具体实现流程是通过系统(人工)编辑生成条码(或二维码),打印(或张贴、刻蚀)在产品上,完成产品标识和扫描检查,应用于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起到防错的作用。

第二,智能控制防错系统。智能控制防错系统主要依靠完善的智能系统,通过语音、信号灯等工具,指挥、监控、辅助人员完成重复性的、容易出错的操作,并通过感应器验证和反馈操作结果,形成闭环管理,起到防错的目的。

结语: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防错工具更加趋于智能化。更多手工操作被简化,重复劳动被机器替代。要强调的是,不论是条码管理或者是智能控制系统,系统性防错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工序标准化完善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统计、分析,找出生产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逐步加以简化和改善。系统性防错,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将会越来越广泛的被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晓川. 企业质量管理防错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