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精细化管理在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陈芳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广益街道广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目的:研究精细化管理在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内科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2021年7月—2022年3月)和实验组(2022年4月—2022年12月),各纳入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护理管理,实验组实施精细化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5.6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管理质量方面,实验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8.11%)显著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管理效果令人满意,能明显提高安全管理质量水平,降低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和满意度,护理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应用

引言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在医疗模式的日益更新下,常规化护理无法满足医疗需求,尤其是心内科临床护理。心内科多收治病情多变和危重者,多数患者的意识状态较差,且预后不良,需要进行全方位护理。通过对现阶段的心内科护理工作分析发现,其护理重点是照护患者安全,避免治疗期间出现意外事件,保护其身心健康。同时需要提升患者的自护意识,使其能够积极配合相关性工作。精细化护理的典型特征是深入、规范且具体,其目标明确,要求优化护理流程,确定岗位分工,从而显著提升管理效能。近年来其被广泛用于多科室护理,但对于心内科护理的相关报道相对偏少,无法证实其实用性。为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入院诊治的74例心内科疾病患者,用于分析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内科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护理管理)和实验组(实施精细化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每组各纳入37例。对照组,男性21例(56.76%),女性16例(43.24%),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48.83±6.83)岁;实验组,男性20例(54.05%),女性17例(45.95%),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49.24±6.6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有意义。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②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等器官严重病变者;②合并意识或精神障碍者;③其他无法有效配合者或中途中断者。此外两组护理人员的年龄、教育程度、工作时间、职称等基线资料对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对比有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护理管理。规范护理相关操作、讲解疾病知识、进行饮食与作息指导、监测体征、筛查意外事件高危因素并制定应对措施、心理干预等。

观察组采取精细化管理,其在神经内科的具体工作环境下,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且落实如下:①人员管理。根据科室的具体工作状况,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来采取讲座、微信、YY语音等形式,来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养培训。尤其是在护患沟通和法律知识方面,必须要加强,既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权益保护意识,又能降低护患纠纷可能。②患者管理。在患者进入科室后,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评估,加强其对疾病和科室的了解度。同时,以多种宣教的方式,来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同,从而保证治疗配合。尤其是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一些行为举止,在进行规范后,能够降低坠床、跌倒等事件的诱发可能。③不良事件管理。结合神经内科多发的一些风险事件,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制度,例如跌倒、烫伤、坠床、感染、护患纠纷等,这些能够规范科室的护理服务,使得其管理难度降低,管理质量提高。

1.3临床评价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0~90分之间为满意,60~79分之间为一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护理管理质量根据我院自拟的《内科护理管理质量评估表》相关标准进行评分,评分包含健康宣教、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安全管理、管理质量5个维度,每项满分100分,分值与护理管理质量呈正相关性。

记录两组护理管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如护患纠纷、用药安全、意外受伤、文书问题、感染等,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完成实验数据收集后将其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实现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

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以( X±s)表示,行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管理质量

从实验结果上看,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事件

观察组管理中不良事件诱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管理实施后,实验组的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安全管理等内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内科疾病的危险度高,护理难度较大,若未合理化护理可能会导致意外情况。有相关学者研究指出:细致把控心内科护理细节,逐层管理和明确分工能够保证护理质量。基于以上结论,研究将精细化护理视为心内科的理想化护理法,认为其能够高效协调护理人员、家属与患者,共同朝管理目标努力。在精细化护理期间,需要剖析各个护理细节,分析不合理处,再制定改进措施。但也有部分专家指出:心内科护理具有繁杂性和专业性,需要结合护理现状拟定工作流程,明确高危环节。此外,护理期间需要提供人文化服务,如在卫生间地面张贴防滑标志,在门槛处贴明小心门槛等标记,在每个可能跌倒或是坠床的护理细节增设警示语。护理中极为重视仪器管理,原因是心内科治疗需要加用多种仪器,而侵入性操作是导致感染等并发症的主要因素,规范使用仪器可以降低治疗风险度。

在该次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其以科室既有的管理制度为前提,来对其护理中存在的一些缺失进行弥补和纠正。观察组采取精细化管理,其结合精细化管理理念和科室的具体状况,来对其既有的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而保证管理制度的详尽。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能够从患者管理、科室人员配置和管理、不良事件管理等方面来保证其工作质量。患者管理以健康教育和日常服务为基础;科室人员配置和管理以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考核与培训为基础,以排班和工作监督为主要途径;不良事件管理以风险评估为前提,以针对性的管理制度落实为工具。

综上所述,和常规内科护理管理相比,精细化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更加理想,能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潜在安全风险,改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畅,张莉,常丽娟,等.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7):141.

[2]易艺平.精细化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4):105-106.

[3]张静,马小英.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19,14(15):147.

[4]闫梅.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0):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