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启蒙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3

民间音乐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启蒙影响

孟闫

韩国大真大学  韩国京畿道抱川市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的渗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点内容,而将民间音乐与融入音乐教育是众多教师研究的关键所在。从实际情况来看,民间音乐集结了众多民间艺术家的结晶,其在表现形式上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且语言更加朴实自然,表达出我国劳动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并通过之后加工和提炼,逐渐走向完善。基于此,教师要重视民间音乐与音乐教育的融合,从而丰富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通过借助有效的教学方式、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接受民间音乐熏陶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音乐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并引导他们在这一过程树立良好的认知。

关键词:民间音乐;幼儿园;音乐教育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将民间音乐与幼儿教育相融合能够进一步深化教育革新,推动教学发展。在民间音乐中,涵盖着我国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生活情趣,而这些内容的引入能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实现幼儿正确价值认知的树立,促使其多元能力的发展。同时,将民间音乐较为深刻的内涵渗透到幼儿园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实现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同时还可以在美与爱的教育中培养幼儿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并为之后幼儿音乐教育的革新提供重要参考。

一、国内外民间音乐教学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柯达伊的民间音乐教学法

众所周知,“柯达伊教学法”对当今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而这正是匈牙利知名音乐教育家佐尔丹·柯达伊所创设的。基于柯达伊教学法,有学者认为“民间的音乐语言及思维对于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认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与此同时,其认为现代音乐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传承本族传统以及优秀的艺术文化。不仅如此,国外学者柯伊认为,“在音乐教育中融合民间音乐,并对其进行完善优化,不仅标志着民族意识的产生,其体现的更是‘文化统一’的力量”。

2、奥尔夫的民间音乐教学法

在民族音乐的研究上,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也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位学者构建了“原本性的音乐”教育体系,并提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音乐教学史带来了巨大变革。其指出“原本性音乐并不应该是独立的,而应与舞蹈动作、节奏语言紧密融合,强调人们的共同参与。”不仅如此,他还指出“儿童不应该在音乐学习中做一个被动的听众,而应该积极参与音乐创作。”

(二)国内研究现状

1、民间音乐促进幼儿音乐素养的价值研究

我国学者王晓娟(2020)指出,教师可以通过歌谣、儿童歌曲、游戏等民间音乐形式开展相关的音乐教育活动,借此来实现“以美感人,陶冶性情”的效果,从而实现幼儿发现美、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不仅如此,我国学者孟海燕(2017)指出,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民间音乐教育是幼儿园促使幼儿艺术意识、能力发展的关键内容,且这些音乐也是易于幼儿接受、能够调动他们参与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2、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学者邱枫,梁泊(2020)指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教师将民族民间音乐与幼儿园学前音乐教育活动中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始终围绕教育性和典型性,选择适合幼儿认知的音乐;第二,适宜性和传承性。民间音乐融入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观念,这就需要保证音乐的传承性;第三,广泛性和综合性。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融入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幼儿多元能力的发展。此外,姜楠(2021)也指出,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幼儿教师需要对幼儿民间音乐教育活动的意义进行分深入分析,围绕幼儿能力多向发展的选择,对其进行民族艺术的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意识的渗透,借此来强化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并强化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进而实现新时期的教学目标。从上述学者的研究来看,教师将民族民间音乐应用于歌唱、欣赏、乐器演奏和韵律活动中,可以使幼儿在接受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并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认知。

二、幼儿园教育中民间音乐的特征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民间音乐相对来说更为生动并具有一定的形象性,且其中涉及到的器乐及道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举一个较为简单的例子,我国的花鼓舞、舞狮子、芦笙舞等都具备非常强烈的地域特征,体现出一个地区的民风、民俗,且体现出民众对生活的热爱,散发出的是一种大俗大雅之美。在这些民间音乐中,多数的音乐情节起伏大、韵律生动,同时还有很多还含有民族特色的感叹词、拟声词,再加上其较为夸张的艺术表达,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主动性,他们理解起来也不是特别困难。民间音乐创作之初是劳动人民为了缓解疲劳而创作的一种音乐类型,且后来发展至集体娱乐的形式。同时,大多数的民间音乐具有较强趣味性、游戏性,符合幼儿的认知。实践也证明,将其渗透于幼儿音乐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仅如此,大多数的民间音乐较为简单、浅显易学,可以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将其融合于音乐教学,一方面能够强化幼儿形成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促使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民间音乐与幼儿园音乐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改善身体素质

传统民间音乐中包含很多舞蹈音乐,如秧歌、腰鼓、跑旱船、采茶等类型。幼儿园阶段的学生本身处于发育、生长的黄金时期,且多数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探索自己未接触过的事物。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传统民间音乐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带领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肢体训练。

(二)丰富审美体验

对幼儿时期的学生来说,长期处于音乐艺术的环境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对“美的事物”的审美认知,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感受和认知社会文化生活,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展示不同类型和形式的民间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视听体验中,逐渐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

(三)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民间音乐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想象力等,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生动的语言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幼儿自身会结合自己的感受以及生活经验,理解和重组教师传递的这些信息,在实践中启迪智慧,开发多元智能。

(四)塑造幼儿良好的性格和品行

一个人性格和品行的形成受到个人兴趣、信念、理想等因素的影响。民间音乐作品大多是传递正能量或是民间智慧,体现了积极的思想内涵、人物情感、崇高品质等,在音乐课堂上无形之中就能对幼儿产生影响和作用。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各类型的民间音乐作品能对其性格和品性的塑造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四、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的不足

(一)对民间音乐教学不够重视

目前幼儿园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被网络、视频、玩具等占满,几乎没有接触民族传统文化与音乐的机会。幼儿园的音乐课程中民间音乐的占比很小,部分幼儿园直接忽略民间音乐的教学,大多都选择流行音乐、经典声乐曲作为主要课程内容。而且,很多教师对我国民间音乐的了解不足,认为幼儿学习民间音乐难度较大,道具等的使用也不利于课堂管理。实际授课中,关于民间音乐的内容都是简单介绍一下便草草了事,更是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直接跳过这部分内容。客观而言,幼儿学习流行音乐、西洋器乐、经典声乐曲等能够提升音乐感受力、创造力、表现力,但是民间音乐教学还能很好地激发其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且具有其他音乐形式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二)对“以幼儿为本”教育理念落实不足

当前,幼师大多都是在幼儿园的硬性规定下开展民间音乐的融入的,主要以园内的要求和教师的经验为教育参考依据,进而忽视幼儿主体。教师在针对民间音乐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不注重幼儿的身心状态和兴趣调动,很多时候设计的内容都不符合幼儿的实际发展,超出了幼儿的学习理解能力,这导致幼儿难以真正地实现民间音乐欣赏和学习,造成无效教学。

四、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渗透的策略

(一)以幼儿为本,促进音乐活动游戏化

“以幼儿为本”教育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显示出幼儿主体,以幼儿的全面素养培育为基本目标。幼师在针对民间音乐展开教学环节设计时,应该以幼儿的身心特点为立足点,强调幼儿对于趣味化、游戏化活动的需求,以调动幼儿的兴趣为核心展开活动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幼儿“爱玩”的心理特征,将游戏代入到民间音乐教学当中,引导其从游戏中体会民间音乐的趣味,同时收获民间音乐的相关知识,实现有效传承。比如,《说唱脸谱》中蕴含着丰富的京剧内容,而其简单又朗朗上口的旋律也很适合幼儿对音乐的需求。在教学中,幼师可以设计“脸谱蹲”游戏,改编自“萝卜蹲”游戏,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歌曲中出现的“脸谱”,并在简单的节奏下展开游戏。游戏中,在其他小朋友念到自己选择“脸谱”名字的时候,幼儿要以脸谱性格做出相关表情,并顺势引出其他“脸谱”。通过这一游戏,幼儿能够对京剧脸谱以及脸谱性格留下深刻印象,进而增强其对于“京剧”这一民间音乐种类的了解,实现音乐审美视野的有效拓展。

(二)立足幼儿特点,强化合理教学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以幼儿的能力需求和学情为基本,展开合理教学,避免教学内容超出幼儿能力范围的情况,进而实现有效教学。在民间音乐在幼儿音乐教育的渗透过程中,首先,幼师应该注重合理选材,可以从幼儿的生活接触中选择合适的优秀民间音乐,将音乐教育生活化,使幼儿能够在生活经验中获取民间音乐知识。其次,幼师应重视教学方式的合理化,注重幼儿兴趣的融入,重视其兴趣激发。幼师可以通过营造趣味情境、开展创新活动等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使其对民间音乐产生探索兴趣。例如,大多数幼儿对于春节都很感兴趣,在春节,孩子们不仅能够穿新衣服、有很多压岁钱可以拿,还能够接触到很多非常喜庆的民间音乐,对其音乐启蒙具有重要意义。幼师就可以以幼儿生活中的“春节”元素为主题,将教室布置成为一个充满“红彤彤”元素的“过年”的场景,并以此设置情境,通过播放喜庆的歌曲营造一个喜气洋洋的氛围,选择如《恭喜发财》《过新年》等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民间音乐资源,并引导幼儿使用“中国鼓”来展开音乐节奏的体验,在鼓声的拍击中使每一位幼儿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提升其对民间乐器认知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其对于音乐意境的体验和认识。只有选择符合幼儿发展的音乐资源、采取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方式,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深化幼儿对民间音乐的认识。

(三)融入不同体裁的民间音乐,培养多元化思维

不同体裁民间音乐的融入对于幼儿多元化思维的启蒙具有实际意义。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幼师应该充分挖掘不同的民间音乐体裁,以不同的体裁融入民间音乐课堂,提升幼儿音乐视野的同时,培养其多元化思维,实现幼儿整体素养的有效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将京剧、越剧、黄梅戏等传统戏曲音乐引入到幼儿音乐教育中,带领幼儿欣赏中国传统曲艺的精彩之处,使其对我国多元化的曲艺有一个初步认知,激发幼儿对传统曲艺的探索兴趣,促进文化传承。同时,教师可以将我国多元化的民间乐器如中国鼓、笛子、丝竹等带到音乐课堂中,让幼儿在乐器的学习中强化对民族乐器的认识,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民族舞融入音乐课堂,比如可以带领幼儿跳简单的新疆舞、藏族舞等,在舞蹈活动中,不仅能够使其学到多元风格的舞蹈动作,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其对于不同民族歌曲的认识,对其多元化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保障教学效果

在针对幼儿的音乐教育中,幼师是占据着主导位置的,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幼儿学习效果的好坏。对此,想要实现“幼儿为本”的理念落实、合理使用民间音乐资源,提升音乐幼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音乐素养势在必行。幼儿园应该积极开展园内幼师培训工作,将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等内容传达到幼师队伍当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同时,应该将音乐素养、专业素质落实到幼师考核体系当中,以合理的考核晋升机制激励幼师积极提升自身素质能力。此外,幼儿园应该提升幼师的聘用标准,除了要具备幼师资格证外,还应该对其音乐方面的能力素养进行针对性考察,提升音乐幼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

总结

综上所述,将民间音乐资源与幼儿园音乐教育进行融合,能够进一步丰富音乐教育体系。基于此,音乐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重视民间音乐与音乐教育的融合,进而实现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促使幼儿整体能力的发展,从而推动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楠.民间民族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运用的策略分析[A].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3.

[2]王晓娟.民间音乐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融合[J].学周刊,2021(03):157-158.

[3]张晓华.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探究[J].成才之路,2020(33):102-103.

[4]全芳.论民族民间音乐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融合[J].长江丛刊,2020(32):11+13.

[5]邱枫,梁泊.学前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作用[J].北方音乐,2020(17):107-108.

作者简介:孟闫,女,汉族,1984年6月,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