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湾区协同发展路径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启示[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3

世界三大湾区协同发展路径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启示[1]

邱爽1,陈娇2

(1、2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摘要:研究发现,世界三大湾区的崛起都有赖于其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面的优化配置与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世界三大湾区的协同发展路径,总结其经验,以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借鉴。

关键词:三大湾区、协同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作者简介:邱爽,女,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区域经济、人文地理及财经教育。陈娇,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经教育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是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一立足国家发展全局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基础、结合现实与未来的重大部署,为新时代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概述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2021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颁布,明确提出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前所未有地强化了成、渝引领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

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禀赋十分优越,能源矿产十分充足,城镇人口密集、企业众多,为目前西南地区人口分布最为稠密、工业基础建设最为雄厚坚实、创新发展能力水平最高、市场空间分布最为丰富宽广、对外开放合作程度最大的典型地区,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有着关键的战略地位。在重大的国家战略机遇推动下,成渝地区正在迈向一个更加节能、更具创新性、包容性、协同性和稳定性的新发展阶段。但我们也要看到,成渝地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科技创新方面的差距还相当大,借鉴他山之石对成渝双城经济圈具有重要意义。三大湾区的发展路径,可以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三大湾区协同发展路径与经验

(一)纽约湾区

纽约湾区被誉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拥有先进的现代金融业、完善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和优质的现代居民教育素质,使它成为美国本土乃至全球最具投资价值和高技术人才吸引力的地区之一。

从纽约湾区的发展路径上看,纽约湾区拥有优秀的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多样化的课程单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其实施的成人教育为社会各类成员提供专业化的教育服务,为受教育者带去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根据每个受教育者自身的业务特性需要与实际需要,有的放矢的开展专门系统的成人高等教育培训。这为湾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资源。同时利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良好条件,使商贸、金融行业在区域内聚集,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

在创新方面,纽约湾区构建了成熟的大学科技园—双创服务平台—“天使融资”于一体的创新体系。一是打造与现代经济模式相适应的新型大学科技园,倡导实施“应用科学”计划,聚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技等前沿应用技术领域;二是搭建多层次创业服务平台,实施“众创空间”计划,实现辐射广、覆盖全的“众创空间”网络;三是鼓励多元化的“融资激励”,以“天使融资”为重心,支撑更多的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二)旧金山湾区

旧金山湾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之一,是美国西海岸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最重要的科教文化中心。截至2018年,共有33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在此设立,仅次于纽约、芝加哥,居全美第三。

旧金山湾区的经济发展多样性十分显著,主要包括金融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和旅游业等,在发展通讯、计算机应用以及软件开发等新技术方面都具备很大程度的高营收潜力。高等教育通过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发挥“集聚—溢出”效应,为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开放合作的产业环境,使得一些国家积极的与其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双方技术研发进步。

从旧金山湾区的发展路径上看,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促进湾区的经济增长并以此为湾区发展输送人才。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适合当前湾区发展所需的创新型技能人才。另外湾区还有丰富的产业资源,依托开放的产业环境,通过有效的技术合作,实现技术资源共享,从而为其带来长久的经济利益。

在创新方面,该湾区致力于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立协调发展的区域创新管理体系。1945年成立湾区委员会及专门机构,解决湾区面临的各种问题。1961年成立半官方的旧金山湾区政府协会,搭建城市间的沟通桥梁,统筹推进区域规划目标,促进湾区各城市间的协调发展。在产业发展上,依托信息产业带动金融、旅游和其他服务业发展壮大,最终发展为全球主要湾区人均GDP最高的世界级城市群。

(三)东京湾区

东京湾区拥有最庞大的人口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东京湾区拥有日本全部1/3的人口,却拥有超过2/3的经济活力,它不仅是日本最重要的工业区,也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交通枢纽、商贸活动及消费者聚集地。

东京湾区拥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其中29%的学校位于该地区。东京湾区的高等教育集群以“单中心一周边”的模式为基础,以东京为核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形成一个具有辐射性的、共同发展的高校集群。

日本东京湾区拥有丰富经济资源和先进服务业,庞大的人口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超过日本2/3的经济活力。它不仅是日本最重要的工业区,也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交通枢纽、商贸活动及消费者聚集地,是世界产业、港口、商贸和消费中心,被称为“产业湾区”、“商贸湾区”、“消费湾区”。

政府为湾区各行各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现代物流、装备制造、金融、服务贸易、重化工业等现代产业已取得长足的进步。而且这些产业也正在不断拓宽国际市场,特别是在汽车制造、精密机床、电子产品等领域,东京湾沿岸地区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很多高新技术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从东京湾区的发展路径上看,在教育方面形成了高校联盟,旨在通过共享资源、共享知识,实现更加全面、综合性的教育,为实现未来更加宏伟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支撑。联盟不仅要维护各个大学之间的自主性,还要通过共享资源促进多元化的教育,实现跨越学科界限的创新。联盟并不局限于寻求彼此区域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在积极寻求各个区域组织间信息的交流合作,促进区域居民、经济组织、公司集团等更多社会主体的参与。

在创新发展方面,东京湾区立足联合共赢,高度重视顶层设计与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作用。作为日本国家创新活动的核心源动力,东京大湾区将千叶港、川崎港等六大港湾进行联合共赢规划的顶层设计,实现了港口间的有机整合,有效应对外部竞争。以开放性和国际化为引领,东京湾区形成了一套独有的产学研体系,不仅保证了灵活调度创新体系中分散的创新资源,也保证了产学官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三大湾区协同发展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启示

(一)注重发挥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每一个湾区都有一个世界级的城市作为龙头带领湾区的发展,如前面所提及的纽约、旧金山和东京等城市,这一世界级城市代表了该城市群真正的发展潜力。成都市和重庆市作为成渝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两市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城市群的发展。要想使成渝双城经济圈能够迅速融入世界级湾区,成都和重庆必须加快发展步伐,以提升两地的经济实力。所以,两市应该积极借鉴世界级湾区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以达到与之相媲美的境界。只有成渝两市在发展上达到更高的水平,才能充分发挥两市对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带动作用,为成渝经济圈战略的成功构建和发展提供更强大保障。

(二)完善区域发展协调机制

区域协同发展的实质就是不同城市之间在相互分工和协作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机制,并最终实现区域共同利益最大化。为此,首先要真正形成一个完备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成渝经济圈的协同发展,在经济上的融合实质就是一种利益上的融合,唯有真正做到利益一体化,才能真正推动整个经济圈城市群的共同发展。因此,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发展,必须始终将利益分配作为最重要、最基础的任务来加以解决。其次,应当建立完善的组织协调机制,以解决跨行政管理区域之间的行政界线问题,并有效地协调行政要素和经济要素之间的冲突,从而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

目前,成渝双城经济圈虽然经济上在不断增长,但是都缺乏创新性和新颖性。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应从政府经费保障、激励机制、科技人才创业的园区条件和创业环境建设等多个方面着力。一是要引导高校具有创新思维能力与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各相关产业的优秀科技人才等到成渝经济区内开展创新科技创业。二是要加大科学研究投入,建立有效且完善的财政支持机制,以更好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支持拥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减轻或免除其税收负担,并为其提供科研经费补助,以鼓励其加大研发投入。三是加强创新合作,联合建设科研平台和高端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协同科研,研发更多创新成果,培养更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

(四)促进各类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

坚持“川渝一盘棋”思想,协同深化重大改革,探索两地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营造有利于川渝地区协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共同打造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资本、技术、土地、产权交易等各类要素市场,实现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五)促进优势产业协同发展

结合两地基础条件与《规划纲要》明确的重点产业领域,成渝地区应加强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产业领域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一是以共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验区为抓手,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领域,强化电子信息产业分工协作;二是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为主攻方向,联动申报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三是联合培育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合力突破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协同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四是突出成渝地域优势,推动企业开展供应链协作,有效整合消费品上下游产业资源,壮大健康食品、精品服饰、特色轻工等产业领域,培育世界级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五是协同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联合打造一批制造品牌和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1]邓曙,王元地.世界级城市群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启示[J].决策咨询,2021(03):81-85.

[2]林贡钦,徐广林.国外著名湾区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4(05):25-31.

[3]樊明捷.区域协同:旧金山、纽约与东京湾区借鉴[J].城市开发,2019(22):39-41.

[4]龙开元,孙翊,戴特奇.科技创新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路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5(05):791-797.

[5]张燕.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旧金山及东京国际一流湾区影响力比较[J].全球化,2021(04):57-70+135.

[6]成都科技顾问团.共建成渝地区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议[J].决策,2020(05):23-27.

 


[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自主创新的多维资本驱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13BJL010);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背景下川渝协同创新研究(2021JDR0074);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一般项目“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背景下南充市城乡融合发展研究(xy20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