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改造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改造策略研究

付子会 ,曹佩佩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邮编45000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要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乡村振兴以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为基础,某县将继续进行农村房屋改造。近年来,国家接连不断倾注大量资金进行农村房屋建筑改造,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为赢得农民的支持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农村房屋建筑改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对策,以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村落;改造策略

引言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此论述高度重视我国新阶段重点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一百多年来,乡村发展可以划分为现代化转型中的“乡村自救”、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乡村发展、城乡统筹发展视域下的乡村发展三个历史阶段。新阶段乡村振兴实践取得巨大成就,但具体实践中存在建设主体流失、乡土文化式微、预防返贫阻力大、治理水平较低、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等困境。

1传统村落的生态规划设计原则

1.1 生态经济原则

基于生态经济原则对传统村落进行生态规划设计。在保留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上,找到村子的特色文化、物质资源,结合村民们对传统村落经济发展的需求,可以适当的发展第三产业,利用特色产业激活传统村落。首先,可以提高发展缓慢的农业,解决农业“分布散”“面积小”“产能低”的问题,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策划,持续规范的科学程序;其次,可以与村子的文化特色相结合,以当地的独特资源为出发点,探索合适当地的产业发展路径,坚持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绝不用永久的牺牲代替短暂的发展;最后,可以加入旅游产业,但不能够只走这一条路。打破传统乡村农家乐、休闲农庄的模式,兼顾当地的风土人情,整合生态休闲、生态旅游的资源尝试传统村落旅游的新模式。

1.2 可持续发展原则

基于可持续原则对传统村落进行生态规划设计,传统村落作为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不仅存在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更多的是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因为各地文化特色各不相同,吸引了很多旅客前去游玩体验,虽然快速地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导致很多传统村落的原始风貌遭到破坏。由此可见一味的寻求快速发展并不是长久之计,不是所有的传统村落都适合以开发的方式来带动发展。

可持续发展原则最根本的是保持村落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在寻求发展时无法避免会有一些破坏,但是人们可以避免掉那些人为性的破坏,尽可能地遵循自然规律,在获取资源的同时尽量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形成健康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根据当地的地貌地理和目前的状况与未来的发展规划相结合,来采取相应的改造设计,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运用先进的绿色技术,如合理地利用风能、水能。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村子资源和能源的和谐发展。

1.3 乡土原则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地域特色,有着不尽相同的乡土文化和习俗。这些不同的生态元素、地域物质和乡土精神是一个地区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导致我国村落差异大,“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重要原因。

基于乡土原则对传统村落进行生态规划设计,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对传统村落进行生态规划设计要着重注意当地人文和精神的延续,保持当地特色,避免模板式的改造。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做好前期的民意调查,弄清楚当地村民真正需要的。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乡土植物,维护植物生态的均衡发展。使用传统材料,采用传统技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生态设计方法,在满足村民生活需求的同时推动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保留传统村落的乡土特色[3]。

2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存在的困境

2.1乡村建设主体流失严重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只有人才能让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活起来。但目前,乡村建设主体流失现象严重。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大量乡村群众在城市利益的驱动以及自身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刺激下,逐渐摆脱土地的束缚,由乡村向城市聚集。一方面,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动态减少的趋势,使乡村建设主体力量日益流失,加剧了乡村空心化,这种空巢背后预示着乡村社会发展的日渐衰落;另一方面,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出现过密化并超过了其承载力,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大、治安管理难度大等“城市综合征”问题也日益突出,城市“过密化”与乡村“过疏化”在同一历史场域下上演。

2.2乡土文化逐渐式微

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不仅要在经济上振兴,而且要在文化上振兴,生产发展与乡风文明皆不可少,而乡村文化的逐渐式微无疑给该战略的实施构成了挑战。关于传统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费孝通在其《乡土中国》一书中做了较为经典的概括:传统中国社会是“熟人社会”,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维持乡土秩序的是道德、习俗、村庄舆论等组成的文化传统与文化伦理。这种乡土社会是依靠家庭、家族、村落、亲情、乡情等人伦关系构建起来的共同体,社会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与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形成了公认的价值伦理。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和渗透下,部分乡村群众的思想和观念突破了地域限制,变得日益开放,权利意识、自我观念等理性思想增强,但同时乡村群众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也在逐步消解。

3绿色建筑技术在村落建筑改造中的具体应用优化措施

3.1自然通风改造设计

在对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时,暖通空调系统改造是一项重要内容。暖通空调运行产生的电力能源消耗较高,为了实现节能改造目标,需要做好暖通系统节能改造,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在改造方案中。在建筑暖通系统改造中,节能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暖通系统运行中的电力能源消耗,而减少暖通空调系统使用则能够减少能源消耗,为此需要对建筑的自然通风系统进行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自然通风系统设计,在室内温度较高时通过提高室内通风量、空气流速等方式,加速室内与室外的热量交换,降低室内温度,同时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进而减少人们对暖通空调系统的需求,有效降低暖通空调系统运行产生的电力能源消耗。当该建筑室内温度过低时,通过减少室内通风的方式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从而降低室内热量损失,减少暖通空调制热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的设计目标。所以可以采用增加通风窗口、合理规划窗口布局等方式,达到良好的暖通空调节能设计效果。

3.2采光改造设计

通过对建筑空间的采光优化设计,比如增加采光面积、改变窗户朝向等方式,使更多的自然光能够进入建筑室内空间,提升室内照明度,从而减少照明设备的使用。影响建筑空间采光的主要因素为窗户大小、窗户朝向以及玻璃功能等。在节能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建筑实际情况,更多地关注这几方面的优化设计,通过提高建筑自然采光能力实现节能设计目标。

3.3环保材料的使用

环保材料是指污染物、低能耗等建筑空间使用材料。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经济效益、环保性能以及安全性能等,通过采用更多的环保材料有效减少建筑垃圾,避免室内装修材料等对环境产生污染。同时环保材料具有良好的回收利用效果,能够在提高建筑空间环保性、节能性的基础上,促进建筑空间建设经济效益提升。当前可以用于室内装修的环保材料逐渐增多,为设计人员提供了良好的选择空间,所以在建筑节能设计中需要将其充分考虑在内,通过发挥环保材料的优势达到节能设计目标。

3.4建筑保温改造

在现代化建筑中,暖通空调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功能是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具有制冷和制热的功能。但是暖通空调运行会消耗大量的电力能源,所以为了减少暖通空调系统的使用,需要提高建筑空间的保温性能。例如,通过对建筑空间的玻璃设计进行优化,采用多功能反射玻璃、镀膜玻璃等,使更多的太阳辐射进入室内空间,在冬季能够起到提高室内空间温度的效果;反之夏季能够减少太阳辐射,从而保证室内空间温度稳定,减少暖通空调使用次数,达到节约电力能源的效果。

结语

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生态振兴的重中之重,加快农村人居环境薄弱地区的整治。乡村房屋建筑改造应少拆多改,以此来保存村庄本身的形态。随着国家开始大力实施农村改造工程,给农村房屋建筑改造工程带来挑战与机遇,在进行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在后续房屋建筑改造工作过程中,应不断进行总结、革新,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推动乡村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崇杰.生态宜居视角下的农民住房建设问题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20.

[2]郑婷兰,范恩海.农村住房调查与危房改造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4(11):49-5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二〇二二年一月四日)[N].人民日报,2022-02-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