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技术的湖南省县域人口分布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1

 

基于GIS技术的湖南省县域人口分布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王郴

(重庆交通大学 智慧城市学院   重庆400074)

摘要:本文以湖南省县域尺度下的2000—2015年人口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GIS技术在空间数据处理上的优势,结合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因素数据,对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探讨了湖南省自2000—2015年的人口空间分布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常住人口在县域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人口主要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经济发达地级市市区聚集。

关键词:县域人口分布;GIS;空间分析

传统研究得到的人口密度数据分析该区域单位面积的人口分布状况。但由于人口密度是一个均值,而且研究区域的每个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条件会存在差异,所以会难以掌握人口分布的具体信息[1]。GIS的第三大应用在于空间分析,空间分析为制定规划和决策逻辑应用或数学模型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析[2]。本文借助GIS技术对人口数据空间化的结果来研究湖南省县域人口分布时空差异规律。

1、研究区概况

湖南省经纬度范围是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现共计122个(市)县。

3

1 湖南省县域行政区划图

2、湖南省县域人口分布的空间分析

2.1、2000年人口分布特征分析

本文通过反距离权重法对2000年、2015年县域人口数据进行表面插值分析以及空间统计分析。

常住人口坡向

2 2000年常住人口坡向专题图

湖南省人口分布呈带状分布特点,大致有四条人口分布带:①吉首市→古丈县→沅陵县→慈利县→石门县;②洪江市→中方县→溆浦县→安化县→桃源县;③冷水滩区→祁东县→邵东市→大祥区→双清区→新邵县→冷水江市;④耒阳市→衡南县→雁峰区→珠晖区→衡东县→禄口区→醴陵市→芦淞区→荷塘区→浏阳市→平江县→岳阳县→临湘市。

2.2、2015年人口分布特征分析

湖南省人口分布呈带状分布特点,大致有四条人口分布带,相比2000年人口分布带,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以人口密度为指标的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常住人口分布差异化明显,每一常住人口都在增加,各地级市之间的聚集效应也在逐渐加强,且聚集中心分布在各地级市市区,但这种差异的大小在图上无法显示出来,而且常住人口的变化大,导致无法在同一尺度下进行分析,因此需进一步研究湖南省县域人口分布分布在时空上的演变规律。

3、湖南省县域人口差异的成因分析

本文通过利用ArcGIS软件,将人口数据与湖南省地形、人均GDP增值、交通路线因素分布进行叠加分析,将他们的时间与空间属性的变化规律相联系,对此进行探讨分析。

3.1、经济发展因素

通过叠加分析处理得到2000-2015年湖南省人均GDP增值与县域人口分布变化分析结果。

czrk+rjgdp2

3 2000-2015年湖南省人均GDP增值与常住人口变化图

1)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有长株潭>洞庭湖>湘南>大湘西的规律;

2)湖南省人均GDP变化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而常住人口变化的特点也表现为“东高西低”,且这些常住人口变化显著的县域基本上都分布在人均GDP变化明显的区域,呈现正相关性密度值的大小呈现湘东>湘中>湘西(南)的现象。

3.2、交通发展因素

高速铁路12

4 2000-2015年湖南省交通路线与常住人口变化图

1)分析交通路线图可知,常住人口聚集点大多是多条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的交点城市,所经过的交通路线越多,其城市人口聚集效应越明显;

2)相比较而言,铁路路线的沿线站点城市更能吸引人口,这与铁路货运与乘坐的便利性有关。

4、结论

1)湖南省常住人口在县域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长株潭地区与大湘西地区在常住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差距逐渐变大,县域人口分布上出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2)湖南省县域人口在相同时间段内进行规律研究发现地级市市区的人口聚集效应远高于各县域,人口更倾向于地级市市区集中;

3)湖南省人口主要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经济发达地区聚集。

参考文献:

[1]刘巧燕,徐春迪,陈玲侠.基于GIS的陕西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03):66-71.

[2]华一新,赵军喜,张毅.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