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化疗病人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血液病化疗病人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程为珍

荆门市中心医院  湖北省荆门市 448000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血液病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化疗后血小板输注治疗的7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n=40)和无效组(n=30)。比较两组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体重指数(BMI)、血型、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否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化疗次数,化疗药物类型,血小板输注次数,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输注前白细胞计数,输注后总胆红素,将差异信息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讨影响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BMI、血型、是否使用血小板升高药物、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输血前白细胞计数、,结论:影响血液系统疾病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很多,包括使用抗生素、不使用rhTPO、化疗次数>6次、化疗药物种类>2种、血小板输注次数≥5次。临床医生应该注意这些因素。

关键词:​血液病化疗病人;血小板输注;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2014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医院化疗后并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恶性血液病病人临床资料,共计189例,结合纳入、排除标准,经筛选后将7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纳入本研究。依据血小板输注效果分为有效组(n=40)与无效组(n=30)。纳入标准:(1)恶性血液病病人;(2)均在我科接受化疗治疗,且化疗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症;(3)18~80岁;(4)临床资料信息完善;(5)病人或其近亲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其他恶性肿瘤;(2)接受化疗或血液输注过程中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3)近3个月内曾接受重大外科手术治疗;(4)存在活动性出血或血栓史。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血小板输注指征

因血小板生成障碍导致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20×109/L且有自发性出血;因化疗、放疗等导致的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20×109/L;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因输注血液制品等原因导致血小板稀释,血小板计数<50×109/L,且有出血。

1.3血小板来源及输注

输注血小板均由合肥市中心血站制备提供,质量符合临床用血小板产品标准,均于血小板制备完成后于24h内使用,单个血小板治疗容量(200mL)约含血小板个数2.5×1011,血小板输注时选择ABO及Rh同型输注,于30~45min完成1个治疗容量输注。

1.4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估

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后,采用校正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orrectedcountincrement,CCI)对疗效进行评估。

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109/L)-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9/L)]×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L),

体表面积=0.0061×身高(cm)÷0.0128×体质量(kg)-0.1529。

血小板输注20~24h,CCI≥4.5×109/L为有效,CCI<4.5×109/L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影响化疗病人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BMI、血型、是否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输血前白细胞计数、输血前总胆红素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使用抗生素率、未使用rhTPO率、化疗次数、联合药物化疗率、血小板输注次数显著高于有效组(P<0.05)。

2.2影响化疗病人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两组有差异信息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行量化赋值,其中化疗次数、血小板输注次数取病人中位值为界定值进行赋值,分别为6次及5次。证实使用抗生素、未使用rhT-PO、化疗次数>6次、化疗药物种类>2类、血小板输注次数≥5次是影响化疗病人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危险因素,均有P<0.05。

3讨论

血小板减少症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可导致患者身体重要器官出血,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方法,对挽救患者生命和确保化疗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然而,在血小板输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现象。目前,很少有学者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化疗后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数据,以找出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效组使用抗生素、不使用rh-TPO、化疗频率、联合化疗应用率和血小板输注频率均显著高于有效组。同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上述因素是影响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危险因素。作者分析的具体原因如下:(1)目前,关于抗生素使用与无效血小板输注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很少,尚不清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在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时,提到一些抗生素药物可以通过免疫介导损伤血小板,从而影响输注效果。这项研究的结论与本研究的结论有些相似。因此,抗生素使用与无效血小板输注之间的关系应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2)多次输注血小板会导致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抗体和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在随后输注血小板过程中,上述抗原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可导致输注血小板的破坏,从而影响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效果。同时,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指出,接受多次血小板输注的患者大多会形成自身免疫抗体,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达到30%至70%。(3)多次联合化疗患者体内化疗药物大量蓄积,可对巨核细胞和骨髓形成抑制,导致血小板生成不足,新输注的血小板被破坏,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同时,骨髓抑制患者还需要多次输注血小板以维持体内血小板的数量,这也会增加输注血小板无效的风险。(4)Rh-TPO可以参与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作用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特异性增加血小板。

结论

总之,血液病患者的年龄、病情、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与化疗后出血密切相关。临床上,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的检测有助于预测化疗后出血。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增加样本量,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参考文献:

[1]左文丽,杨景柯,尹青松,等.急性白血病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后合并过敏诱发重度骨髓抑制临床观察及文献复习[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7,30(1):29-33.

[2]吴红花,王金燕,刘春霞.益髓汤对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造血功能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6,31(5):635-638.

[3]韩悦,吴德沛,张日,等.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5):120-122.

[4]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张巧,刘林,廖明燕,等.配型相合同胞供者与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单中心临床研究[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6,39(3):191-199.

[6]周文杰,金民,王峰.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5):795-797+800.

[7]马宏浩,王天有,张莉,等.难治性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治疗中病情暴发3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22):1745-1748.

[8]唐菲菲,张晓辉,陈欢,等.手术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性重度出血性膀胱炎17例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7,56(6):41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