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中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中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

董栋平  ,李琦

中铁建安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镇化建设中,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人们的日常出行、货物运输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政道路可以有效地将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交通网络进行连接,加强联系的同时,也可以有效促进各个城市的发展。但是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工作也是一项重难点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科学应用动态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动态管理;模式;应用

引言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市民、相关单位等的一项基础服务的工程项目,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为了满足广大城市居民出行需求,也为了带动某些行业发展,积极落实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动态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又因为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具有工期长、难度大、要求高等特点,所以需要加强工程管理,切实有效地管控工程施工,如此才能保证道路桥梁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提高其使用性能。

1市政道路工程勘察设计概述

市政道路工程勘察设计对实际情况掌握和实际操作的要求很高,在进行设计前必须要对市政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勘察,搜集相关信息资料,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勘察设计人员对市政道路工程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以后,就要针对分析的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初步布局和方案。在实际的市政道路勘察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会遇到各种问题,那么保证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的每一环节都有相应适合的勘察设计方案,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在进行勘察设计时,要始终把提高市政道路工程勘察整体的稳定性作为主要目标,以保证勘察的准确性,对勘察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分析,为设计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支撑,落实市政道路工程勘察设计符合现实要求。

2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2.1市政交通压力缓解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市民出行频率提高,城市通行车辆逐渐增多,这导致城市交通网络运行压力随之增加,在早晚出行高峰期很容易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通过改造和重建市政道路可以重新规划建设城市交通网络,将部分车道拓宽,从而可以提升城市道路运行的通畅性,降低市政道路的交通压力,确保交通通畅。

2.2市政道路结构可靠性提升

我国市政道路在近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人们越来越重视市政道路路面施工方法,通过综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现有道路的整改,有机结合新旧道路,将市政道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即便如此,我国现有市政道路中仍然存在诸多病害问题,在改造过程中可能出现工期延长、路面改造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对市政道路工程总体效益产生不良影响。为了将市政道路改造施工质量水平提升,施工单位应当提升施工团队综合能力,加大现有市政道路改造技术的有效创新,达到工程成本减少,市政道路使用寿命延长的效果。

3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中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

3.1在招标管理中的应用

招标管理阶段是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基础阶段,在此过程中建设单位需要引进设计人员,根据实际需求制定招标管理机制,在人才和技术的支持下科学开展整个管理工作。招标过程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此建设单位需要对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实际需求、现场情况制定管控对策,明确招标流程,根据具体的流程要求开展工作,确保整个招标活动公平、公正、公开及透明的进行,在对比评价后,择优选择资质合格的勘察设计单位。

3.2在勘察设计管理中的应用

工程质量是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的第一要素,道路桥梁工程质量也是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达标,必须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施工企业应当正视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积极修订,为规范、合理地落实道路桥梁管理奠定基础。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深入了解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实施的工程建设规范,要求施工企业严格执行各项硬性指标,进行道路桥梁建设。与此同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还要组织工作人员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予以监督,尽可能地避免工程存在质量问题。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基本情况、施工特点及国家级、省级的规范要求,科学合理地构建工程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管理主体、管理范围、管理细则等等,以便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按照制度要求,做好事前、事中及事后管理,尽可能地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3.3在现场施工中和重点项目中加强管理

在市政道路勘察设计中采用动态化管理模式可以优化管理流程,形成动态化、全过程、多层次的管理模式,便于施工管理队伍对道路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追踪管理,并可借助信息技术创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创建信息搜集和处理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准确、完整地获取现场工程资料,以此形成科学的施工信息文件和勘察设计报告。在此过程中,工程单位还需要加强勘察设计组织队伍建设,成立专门的评估和检查小组,对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检查、评估,便于及时发现各种问题进行解决。另外,工程单位也可以将施工合同、招标合同、工程文件资料等纳入到信息系统中,并通过平台制定、发布施工质量标准,对每一个完成的工序根据质量标准进行检查。

3.4在现场管理中的应用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比较复杂、繁琐且要求较高,在具体进行施工作业过程中需要规范化、标准化、有序化地展开,如此才能够保证每道工序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应当注意对可能诱发质量隐患的因素予以管理,即:

(1)勘察设计的工作人员要对市政道路工程的相关规范和制度熟练的掌握,明确知道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了解市政道路工程基础施工的技术重点,只有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的把握和落实,才能做好整个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同时,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时,各部门的相关人员要进行科学技术的沟通,作为工程的勘察技术人员要对拟建工程的特点进行了解,明确自己的勘察任务以及勘察设计的目的。

(2)地质勘察是完成合理勘察设计的重要基础,真实有效的勘察信息是对勘察设计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如果想让地质勘察具有可靠性,那么地质方面的人才配备就是单位的必然选择。因此,设计单位应配备相应的岩土工程师,对地质勘察和设计的科学融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帮助设计人员对勘察报告进行科学合理研究、分析和应用,提高勘察设计的质量。

(3)注重管控施工机械设备。目前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普遍采用机械施工方式,这就意味着施工机械设备是否能够高效运转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能否顺利、有效地展开。管理人员需要详细了解工程基本情况及相关要求,跟踪管控施工机械设备用表,保证所要采购或者租赁的施工机械设备适用。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要组织维修人员对施工机械设备予以维护,避免施工机械设备出现故障问题,无法正常运行,耽误施工进度,影响施工质量。

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勘察设计是基础性工作,在规划建设、后期施工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需要勘察设计单位明确自身责任,加强勘察设计管理工作,科学应用动态化管理模式,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和条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注重从勘察设计管理、合同管理、招标管理、合同执行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勘察设计目标的实现,以此解决传统设计模式下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高文.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中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探析[J].新型工业化,2020(10):66-67.

[2]何磊.市政道路勘察设计管理中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7):125-127.

[3]王夕华.探讨动态管理模式在市政道路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9):50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