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传统文化,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引入传统文化,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姚敏娇

旧镇中心小学 363200

摘要: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成长过程中,创造出不少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精神思想。这些使中华民族得以长期立足于世界之林的精神基础,被华夏儿女世世代代继承,塑造了中华儿女的言行举止、性格精神和思维模式。基于此,以下对引入传统文化,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引言

在社会发展中,人才是国家的基础资源。教育领域中,语文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语文教学中的弊端逐渐暴露,尤其是对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方面,语文教学普遍缺乏新的教学方式。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当代的教育资源,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语文课程融合的状况

现阶段,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学校语文课程融合得并不理想,主要显现出如下两个方面。第一,部分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亟待提高。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的语文老师都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指导下针对性掌握语文知识点,经过考核选拔的方法取得教师职位的。没有全面的传统文化学习培养,许多人如果没有深入研读了《大学》《论语》等中国传统文化典籍,那么在指导孩子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就自然力不从心,产生了思想教育问题,就无法游刃有余地把传统文化教育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顺利合理地传递给学生。第二,中国语文教育本来是一个人文主义科学性和技术工具性兼备的教育课题,而在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环境下,当前学校语文课程普遍强调语文课的技术工具性功能,并呈现出了鲜明的功利化特色。老师们只是把其中语文教学知识点作为一个技术工具符号,期望借助对其中语文教学知识点的灌输和介绍,使学生了解和牢记相应的语文教学知识点。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语文的文化功能,不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和对其语文语言美的感受。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缺少传统人文主义熏陶和审美教化,这将很难调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无法使他们在掌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切身地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所具有的多种审美感受,非常不利于培育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继承意识。

二、引入传统文化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阅读课外文化经典名著

阅读课外文化经典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加强对课外名著的研究与教学,使之符合当代的教育理念,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同时,也要重视对经典的挖掘与整理,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更多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活动,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论语》中“劝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观点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善于思考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体现。现阶段,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教学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喜欢借助网络设备(如手机、ipad)阅读网文,但真正承载我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大多为经典名著。因此,在课外阅读中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名家作品,例如,《史记》《资治通鉴》《大学》《中庸》,这些经典作品不仅蕴藏丰富的人生哲理,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接受能力、学习兴趣、文学素养、口语表达能力、生活习惯及学习行为等精准推荐课外读物。推荐的课外读物要有正能量、有教育意义及有文化传播价值。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在阅读中通过与伟人对话,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思想获得充足的养分。

(二)重视汉字基础教育,增强汉字的内涵

在我国小学时期的语文中,识字学习也是一项主要的内容。虽然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珍宝,但经过了长期的历史发展,仍存在着一定学习困难。所以老师在进行汉字教学时不是只需要学生死记硬背,还必须重视对汉字的理论教育,向学生讲述它们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用丰富的历史典故和人文内容增强了汉字的文化魅力,并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促进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老师还可从汉字的构成、发音和解释等方面出发,把汉字的历史发展依据介绍给同学们,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历史和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例如老师们在讲解部编版中国语文三年级课本中的《金色的草地》这一时,也就可以把文章中的一个卡片介绍给同学们:大家今天知道了如何用这个“钓”字,那么哪位同学知道怎么用它来组词吗?钓鱼、钓钩,还有其他的词语吗?我们来看一下“钓”这个字的构成,它左边是一个“钅”表示钓鱼的钩子是由金属制作的、右边是一个“勺”则是舀取食物的工具,钓是将鱼在水面钩起来,也有取的含义,基本意思就是用鱼钩将鱼钩上来,所以也就派生出了两个解释,一种指用渔具获取,组词为捕捞、钩饵等,另一种则是指以工具谋取,组词为欺世惑众等。这样的介绍既能有助于他们了解汉字的本义与由来,也可以把中国文学的传统内涵与古代的智慧介绍给孩子,让其体会中华文化的内涵,更好地掌握汉字。

(三)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频率

民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对人们的行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带领学生了解一些传统民俗,感受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体验其中的魅力以及对生活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入生活例子,有利于学生思考,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在生活中。教师据此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频率。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时,学生可以先大致浏览一遍课文内容,然后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并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感悟春节的气息。学生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讲述自己家过春节的场景,然后再和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对比,找出两者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互相讨论,这样在不知不觉间就加强了学生的感悟。除此之外,在学习完这篇文章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课下作业,比如学生在课下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结束语

我国古代就有“文以载道”的思想观念,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多彩,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人文知识,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新时代背景下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让祖国的花朵绽放光彩。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通过解读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将这些精髓融入日常教学任务中,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紫薇.如何成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去[C]//.对接京津——协调推进基础教育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2:2562-2564.

[2]李平.基于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研究[C]//.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五).[出版者不详],2022:65-67.

[3]唐小利.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C]//.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专题一).[出版者不详],2022:270-273.

[4]马诗佳.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融合[C]//.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21:161-163.

[5]吴迪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C]//.对接京津——扩展思维基础教育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1461-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