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袁东

滕州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滕州市 277599

摘要: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新型建筑施工技术层出不穷。装配式建筑技术是目前最流行的施工技术,相较于传统建筑施工技术,其具有多个方面的优势。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在建筑工程中开始使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

在新一轮工业化改革浪潮推动下,建筑企业通过工业化改革与产业升级,一方面创建了以项目立项、决策、设计、招投标、采购、施工、试运行以及维保为基本内容的生产建造产业链条,形成了设计施工一体化实践模式;另一方面,借助对环保材料、节能技术和装配工艺的应用,加快了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

1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点

1.1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主要是工厂先在完成对建筑所需的各构件的生产工作,然后再装预制的构件输送到施工现场,根据建筑施工进度进行组装,而在这一系列操作过程中,对预制构件进行拼装工作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对拼装人员的施工操作进行指导和管理,确保接装工作有序进行并保证拼装施工质量。

1.2建筑工程所需构件的预制生产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是对建筑的预制构件进行组装,然后再进行安装等操作施工,而这些预制构件并非在施工现场制作而成,而是专业的厂家针对不同项目的需求批量生产预制。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建筑工程中很多传统的结构都可以进行装配式施工,比如楼梯、阳台、梁柱等等,其结构部件都可以通过工厂进行预制。比如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外墙结构的装配施工,厂家先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外墙数据进行外墙模具的制作,制作完成后进行试装然后再进行生产,生产的过程中要对外墙的预制构件进行喷漆养护等操作,预制构件制作完成后要在满足工程具体施工工要求的同时,还要符合国家对建筑工程装配构件的各项要求,如防水、防火等要求。

1.3装配式建筑提高空间利用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质量还要求自己的居住空间具有个性和舒适性,而现在很多传统建筑中,现代人对其进行装修的过程中,想要展开个性化设计时通常会受到承重墙的限制,大大降低了人们居住空间的合理性和个性化装饰,降低了人们居住环境的品质。而装配式建筑很多结构采用了轻质的隔层处理,增加了建筑的空间并且用户在划分空间的时候更加的便捷,大大的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装饰需求。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2.1前期准备工作

预制施工工艺使用前需要首先做好前期的相应准备工作。合理安排施工流程并组织项目施工人员是前期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前期施工阶段需要由现场施工单位获取到相关信息与数据,掌握需要建设项目的具体结构类型、覆盖范围、抗震等级等要求,为后续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方案提供数据支持。从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角度来看,需要重点分析预制构件的安装节点,做好细节化设计工作。施工单位在制定合理施工组织方案的同时,还应重点考虑各类资源的分配合理性,将质量管理以及材料控制的工作方案贯穿整个项目的建设流程,从而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此外,需强调测量放线的重要性。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来说,施工测量精度控制决定了预制构件吊装的精度。因此,测量放线准确性是保证现场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所获得的所有测量计算值均应由计算人与复核人签字确认,并需提高对层高、轴线、净空平面尺寸测量复核工作环节的重视。以底部结构施工为例,施工前需提前布设上部结构轴线控制点,确保将基准点组合为闭合线以方便后续的复合与校正。测量人员需严格依据预制叠合板平面的布置图与轴线数据,确保所设定叠合板板缝线、现浇梁定位线以及叠合板盘扣架支撑定位线精度。

2.2科学设计预制构件

预制装配建筑建设期间,为了确保施工作业能够顺利进行,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施工中采用的各项构件变化的有效控制,提升建筑工程建设标准,从而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现代建筑工程规模较大,工程中会存在大量不规则形状、复杂的结构构件,在施工期间可以采取不同方式完成相应浇筑作业,特别是在生产建筑工程中采用的构件时,需要集中对建筑工程不同区域内的地形环境、运输条件、吊装能力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保证生产的预制构件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耐火性、耐久性。针对建筑工程中对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构件,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预埋吊点、构件脱模处理作业,分析不同地区保温隔热,以及环境情况等各项内容,对于建筑工程中具有不同的承重作用的内墙,应对采取质地强,方便拆除的隔音材料,实现建筑工程中的主体结构的合理衔接。设计建筑工程中的构件,要对科学划分每个功能区域,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厨房、卫生间等区域构件的透水、防水等处理,而且还要控制好不同层墙体与楼板稳定性,并且要为管线、地漏、灯具预留出一定埋设空间。

2.3构件的运输

构件的运输与堆放是装配式建筑施工准备期间的一大难点。为了保证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免受损坏,应根据构件的安装需求及受力特点,采取相应的运输对策。通过计算确定预制构件在装车过程中的堆放层数,选择适当的专用运输架,利用钢丝带以及紧固器绑紧固定,保证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保持稳定。预制构件之间设置木枕或者其他有利于减轻构件自身压力的物品,上下设置橡胶垫。

2.4预制构件的吊装

工作人员需要对预制构件的吊装环节进行合理处置。提前确认预制构件的有关参数,使用正确的吊装方式进行运输。此外,在确保预制构件结构没有破坏的情况下,才可以将预制构件投放到生产步骤中。同时,还要有专门负责收集预制信息的工作人员在场,促使后续交接沟通工作更加方便。施工者还要依据准确的螺栓预埋位置开展吊装工作,采取水平转动与竖向连接的方式对结构物与附墙杆件进行接连,在确保塔吊安全安装预制构件的同时,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起吊工作。

2.5预制叠合板的应用

预制叠合板在安装环节需要严格遵循相应施工标准对其安装流程予以控制,从而满足对叠合板的使用需求。施工过程中,需控制作业层与叠合板之间的距离的合理性以及定位准确性,且需要根据预先设计对叠合板安装方向予以调整,进而将施工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预制吊板安装环节,应特别关注可能出现的碰撞现象,因此建议预先使用相应保护措施以避免对叠合板造成损伤导致出现材料浪费。临时支架的科学设置同样较为关键,需将支架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50毫米范围内。完成所有吊装作业后,则需将临时支架及时拆除。双层结构安装环节,则应在确保上层预制叠合板施工完毕后展开相应的混凝土浇筑作业。待到48小时后需对混凝土整体结构强度予以检测,检测后确认能够达到预设标准70%即可将下层支架拆除,以满足对预制叠合板安装质量的实际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具有显著提升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的作用,并同时降低整体施工成本。因此作为施工单位,需根据现场情况与对建筑的实际功能要求,选择科学合理的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保证构件预制、吊装等流程推进的合理性,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庆龙.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与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7):110-111.

[2]李华.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1,24:84-85,95.

[3]吴晗,李昭.装配式建筑综合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2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