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可邑民族团结示范村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4

弥勒市可邑民族团结示范村研究

何月

(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504)

摘  要 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是民族团结发展的一大路径,可邑村作为云南省的民族团结示范村,其在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取得的成绩,也有在建设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因此通过云南省可邑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的发展研究,对可邑在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措施,从而为可邑民族团结示范村的继续发展和其他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弥勒市可邑村;民族团结示范村;民族团结示范村的建设

一、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民族团结示范村是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为促进各民族的平等相处以及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建的村镇,为了更好地发展好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使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在民族团结示范村的建设过程中,各个村镇根据自身发展的现状,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从而不断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巩固了中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营造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发展的良好氛围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论述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工作的众多内容,为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示范村的建设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和共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和希望所在[1]。因此,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村的建设是使各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平等一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 弥勒市可邑村的基本概况

弥勒市可邑彝族阿细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可邑村坐落于红河州北部山区,隶属弥勒市西三镇蚂蚁村委会,距离市区21公里,辖区总面积有32万平方公里[2]海拔1930千米,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80,属于封闭的岩溶发育的高山地貌区和喀斯特地貌区,可邑小镇怀抱于青山之中拥有格外清新的空气、铸造了独特的风景。可邑村268,有765名本地人,属于彝族阿细人,该村有着360多年的人文历史,是弥勒市彝族阿细人文化的发源地,是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阿细跳月”的发源地近年来,随着文化与旅游业创新性融合、创造性发展的理念的提出与全面开展落实,可邑结合“ 美丽家园”建设以及“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开发文化与旅游业结合的模式,打造成为以“狂欢的阿细跳月、神秘的阿细祭火、奇特的阿细婚俗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国家AAA级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景区[3]。在促进可邑旅游业发展、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同时,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以及民族团结的发展。

三、 弥勒市可邑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文化与旅游业创新性融合,巩固了新型民族关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4]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可邑村根据当地的实际,形成了文化与旅游业创新性结合、创造性发展的文化旅游模式,利用当地的资源,打造了独特的彝族文化旅游小镇,吸引了大批的外来游客。可邑属于古老的彝族阿细人村落,因此在建筑上保留了彝族阿细人的建筑风格,并在墙壁上喷绘了彝族阿细人服饰、传统习俗以及日常生活图案,通过这种方式向游客展示阿细人的生活实景以及彝族阿细人的传统文化;其次,可邑是阿细跳月的发源地,在游客到来时,可邑村有专门的跳月队伍迎接游客,使其感受到阿细跳月的魅力以及不一样的视觉和听觉上的体验;最后,可邑村属于喀斯特地貌,依托这一地貌,形成了密枝山风景区,游客可以在密枝山中体会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以及森林大氧吧。可邑村通过建设特色旅游小镇,利用旅游业发展这一契机,在促进当地劳动力就业和群众增收致富,助推可邑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新型民族关系。

新型民族关系是指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处理好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好民族经济。可邑村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依托生态资源,形成了独特的旅游发展模式,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游客在感受彝族阿细文化带来不同体验同时,也把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带给了当地的居民。可邑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向其他民族展示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与外来文化进行着接触与交流,从而形成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民族间的团结与协作,从而巩固了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意识得以加强和深化

(二)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带动民族团结发展

民族团结示范家庭民族团结示范村的缩影,可以更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可邑作为民族团结示范村,在积极地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家庭。

可邑村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创建活动中,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指示精神密切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5],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协作和发展在民族团结示范家庭创建活动中,可邑一共创建了五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作为特色彝族旅游小镇,五户人家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的排头兵,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理念,将党的民族工作和理念落实到生活的各方面,热情接待外来游客,并向游客介绍阿细文化。由此为可邑村其他家庭起到模范作用的同时,也让游客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示范家庭的示范作用和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的建设,带动了民族团结的发展。民族团结示范家庭作为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以更加家庭化、体化的方式使民族团结进步的成员对民族团结的理念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并转化到平时的言行举止上,从而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其他群众。让该村的村民也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的带动作用下,更好地了解学习民族团结的理念,引导村民把思想观念统一到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上来,在接待外来游客发展旅游业谋求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民族团结,树立文明新风尚。

)利用各种宣传载体,营造了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是促进民族团结发展的一种隐性的力量,在这一氛围下,人们可以耳濡目染,将民族团结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邑村的工作人员在党中央民族工作文件及会议的指导下,结合可邑村的实际,利用好新时代的各种资源以及宣传媒体,做好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工作,更好地完成了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工作,将民族团结的理念更好地传达给了人们。

可邑村结合实际,切实开展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如充分利用召开乡村干部工作会议时机,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可邑村干部、户代表思想教育和科学引导,促进可邑村各民族干部对民族团结有关知识的再学习,有力助推全村开展创建活动宣传教育。二是积极借助报刊,广播和手机短信、微博、微信、板展、布标等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工作”有效宣传了上级精神,认真领会民族团结宣传活动的精神实质。而利用各种宣传媒体,使村民时时刻刻接受民族团结的教育,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从而在可邑村营造了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四、弥勒市可邑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而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关键也在党在人。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队伍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执行者,民族地区的工作人员要在党的带领下,坚定走民族团结发展道路,把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因此加强和重视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升队伍质量是解决当前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6]可邑村民族团结教育队伍还存在着不足,一方面,工作人员有的受教育程度不够高,对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掌握不到位;另一方面,民族团结教育的工作队伍的积极性以及行动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可邑村民族团结教育的工作队伍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进步的空间。

(二)村民主动参与民族团结教育意识有待提高

民族团结教育是一个互动和双向的过程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只有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取得满意的结果从而为民族团结示范村的建立并不管完善提供思想以及理论指导从可邑村的村民角度来看村民对可邑村的民族团结示范村的建设普遍关注不够村民忙于生计、忙于地农作物是农村生活的正常现象,村民的温饱生活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才会有闲暇时间和精力去顾及其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与村民脱节的情况。而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开展的活动中,有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适合村民,导致村民即使参与了活动,也没有融入其中,未能给村民制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教育的活动氛围,未能真正起到民族团结教育应起到的实际作用。因此可邑民族团结示范村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过程时,可邑村的村民参加民族团结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形式也大都通过会议的形式来参与,方式太过于单一,参与的意识仅仅停留于村里的活动,并没有将民族团结的观念及意识入脑入心,村民参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民族团结教育的方式单一

民族团结教育就如同教学原理一样要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以及遵循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在规律。因此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时,要在遵循民族团结教育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结合具体情况以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对象,要做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让民族团结教育可以真正做到落到实处,使人们真正了解民族团结教育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在现代化和新兴媒体背景的影响下,可邑民族团结示范村的民族团结教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困扰与打击,可邑村大多数村民大多数关心的还是自身问题,很少有精力去参加

村里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而且运用新媒体与民族文化结合的路子对于外人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也很容易引起外来人员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于本村村民来说,他们土生土长,了解本民族的资源优势和经济特点,难以形成富有吸引力的民族团结教育,而这种新媒体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单一的教育方式也只是针对村中青年,对于老人的影响力不是特别大,显然会影响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因此可民族团结示范村需要结合实际,结合村民的特点,运用村民喜闻乐见愿意接受的方式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得到所想要的收获。

五、弥勒市可邑加强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民族团结发展的队伍建设

民族工作中,民族地区的民族工作,离不开少数民族的人才,少数民族干部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7]。因此在建设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队伍时,重点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廉洁自律、敬业勤政、密切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至关重要。在可邑村民族团结教育的队伍建设中,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确党员身份,并发挥好党员的带头作用要凝聚各方力量、汇聚各方智慧,推动形成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8]因此,民族团结教育的队伍建设意义重大,有效的民族团结教育,需要有工作人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人们把民族团结往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

在加强可邑村的民族团结发展队伍建设时,要多措并举,提升队伍的综合能力。党员作为工作人员,首先要提高可邑村工作人员知识文化水平,可邑村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农民出身,有些知识文化水平不够高,需要加强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要定期开展知识文化课堂,让可邑村的村民学习新时代的新设备使用,接受新知识,从而为民族团结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其次,加强可邑村工作人员专门化的培训,要对可邑村的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以及各项业务的指导和培训,不断提升可邑村民族团结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民族团结教育的工作队伍;最后,要定时开展一定的探究实践活动,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把所接受的专业知识与理论贯彻到实际的工作中,才可以建设成知行合一的民族团结发展的工作队伍。 

(二)增强村民的民族团结意识

任何一个理论或者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9]这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要求,也为在新时代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提供了根本遵循。民族团结的思想只有被人们很好的接受和认同,才可以加强民族团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提升可邑村民的民族团结意识,说到底是要解决好村民的思想问题。要将民族团结意识传递给人们,就要以接地气的方式、以村民能理解的方式对村民进行民族团结意识的教育。一方面,可邑村民都是土生土长的阿细人,将民族团结涉及的相关理念和内容,翻译成本民族的语言或者编写成阿细的歌曲,用悦耳动听的歌曲传达民族团结教育精神,并通过开展阿细跳月比赛、火把节、阿细歌舞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活动带动人们的积极性,从而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各项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可邑村可利用村里有的各种资源,比如民族博物馆、跳月广场以及民族电影院等资源,定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宣讲活动,观看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电影及视频,从而在日常活动的开展之中,让村民们耳濡目染,将民族团结理念内化,并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三)丰富和完善民族团结的教育内容

做好民族工作在新形势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对维护和发展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10]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能否继续向前推进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关键丰富和完善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是重点民族团结教育是思想层面上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11],因此做好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推进可邑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过程中,丰富和完善民族团结的教育内容,要加强村民的五个认同理念,要让村民了解并牢记五个认同的理念。其次,工作人员要向村民宣传好四个共同理念,中华民族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阔的,灿烂的文化是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要让村民了解和学习四个共同的理念,让村民知道彝族阿细人也为中华民族疆域的开拓、伟大精神的形成、历史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从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念。将五个认同和四个认同理念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丰富和完善了民族团结的教育内容,也为可邑民族团结村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注入了新理念,开拓了新视野。

1



[1]肖中安. 丽江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2016.

[2]潘燕兵,段刘群.奏响民族团结曲 迈向发展腾飞路——弥勒市西三镇可邑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工作纪实

云南经济日报,2019-10-23

[3]凡延海. 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特色乡村建设研究[D].大理大学,2018.

[4]张智超.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内蒙古日报.2020(10)

[5]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152

[6]孟立军.试论我国民族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J].民族研究,1995(06):49-56.

[7]黄太勇. 习近平同志在闽期间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N]. 中国民族报,2017-07-14(006).

[8]闵言平. 汇聚做好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N]. 中国民族报,2021-02-09(005).

[9]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20209

[10]李金荣.浅谈新时期加强兵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0(03):80-81.

[11]习近平谈民族工作:最关键是搞好民族团结 最管用是争取人心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