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舞蹈的文化功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群众舞蹈的文化功能

包莉莉

阜新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群众艺术馆   

摘要:群众舞蹈是参与率最高的一项群众文化活动,它的作用在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群众舞蹈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如何发挥群众舞蹈的文化功能,为促进群众舞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群众舞蹈;群众文化;自娱自乐

群众舞蹈活动是群众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群众业余、自愿参加的舞蹈活动,通过活动让群众自己掌握和运用舞蹈的艺术手段,去反映社会生活,去表达群众自身的思想感情,从而满足群众对舞蹈艺术的欣赏和活动的需要,最终达到自我娱乐的目的。

一、群众舞蹈的概述

群众舞蹈是以非职业舞者的普通群众为主体,以娱乐为目的而编排并表演的舞蹈形式。群众舞蹈的群体性特点,使其大多以群体舞的形式呈现,且以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群众舞蹈,主要源自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群众舞蹈的面向群体主要是普通大众,具有构图层次简单,抽象理念少等优点,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群众的情感和审美需求。群众舞蹈的特征大致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具有源于生活的动态性。人们在观看群众舞蹈作品时,往往都能够产生共鸣,主要是因为舞蹈的元素来自生活中的动态元素。如《担鲜藕》表现了农家少女采摘鲜藕的喜悦之情,其中最精妙的舞蹈动作莫过于少女担筐迈步和上步掖腿的姿态,《踩咸菜》中则以扭摆踩挤的姿态最为吸引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种源于生活的动态性是群众舞蹈的基准点,它使得群众舞蹈作品能够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生活动态。第二,遵循三步加的行为模式。群众舞蹈是一种舞姿动作和作品构成十分单纯的舞蹈类型,这种单纯的形态特点既能够反馈出群众的心理状态,也使得群众舞蹈的主题更加鲜明。纵观各个优秀的群众舞蹈作品,大多采取了三步加的展示技法,即在表演者的双腿行进过程中,将舞蹈所要表现出的主题动机重复三次,再进行稍做变化的动态,如《担鲜藕》中就是连续三次担筐迈步强化采摘鲜藕的喜悦之情这一主题,再通过一次上步掖腿进行变化使得主题更加的生动。第三,单纯性的表现逻辑。群众舞蹈的表达重点并非情节而是情绪,因此群众舞蹈不需要特别关注情节发展,而是要通过情绪的递推来顺次完成主题的叙述。群众舞蹈在视觉上存在着线形流动的特点,无论是龙摆舞带来的川流不息的视觉体验,还是安代舞中表现出或柔和强的线条之美,都印证了群众舞蹈的视觉效果与主题情绪具备一致性的特点,这些生动的舞蹈形式对于舞蹈主题的叙述产生了直接影响,这就使得群众舞蹈本身具有单纯性的表现逻辑。

二、群众舞蹈的发展现状

纵观我国各个历史阶段可以发现,但凡国力昌盛,四海升平的时期,群众艺术也将会迎来百花齐放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社会环境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审美偏好,如秧歌腰鼓等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舞蹈需求,因此,群众舞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发展,成了人们展示生命韵律、提升生活情绪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群众舞蹈表现出了当代的时代风貌群众舞蹈本质上是娱乐性质的舞蹈,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形态、各具特色的群众舞蹈,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能够阶段性地反映出当时的时代风貌。中国古代各民族、各地域的民族民间舞蹈,或者是西方社会的交谊舞、迪斯科等本质上均属于群众舞蹈,不同群众舞蹈的兴起往往能够揭示当前的时代环境。

(二)群众舞蹈作品具备群众性特点群众舞蹈本身具有很强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其沿袭自民族民间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形式,如渔篮花鼓、海洋秧歌、花鼓灯等群众舞蹈艺术将舞蹈和歌唱相结合,加上对道具的使用使得群众舞蹈兼具视觉和听觉的审美价值。群众舞蹈来源于普通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能够表现出群众作为劳动者的思想和情感,使得群众舞蹈本身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和质朴的情感内核,这种源于群众生产生活、表现群众所思所想、符合群众审美偏好的舞蹈艺术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所追捧,体现出群众舞蹈的群众性特点。

(三)校园群众舞蹈文化繁荣早在20世纪80年代,大学校园中就已经出现了如交谊舞、集体舞等群众舞蹈,很多大学纷纷成立学生舞蹈组织,开始编排并表演学生们的群众舞蹈。很多学生都会在结束繁忙的学习生活后,通过自发组织的舞会进行放松。而在当代,各大院校都有舞蹈社等社团组织的存在,也承担起了推广群众舞蹈的责任。

三、群众舞蹈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文化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群众舞蹈的健全人格功能

舞蹈不管在何时来说都对人们的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总体来讲舞蹈是一种极具美感的活动,它能够在一定层面上让人们对于精神活动的追求达到一定的层次,健全人们的人格特征,让人们能够感知美,从而提升对美的追求与向往,达到对于心灵的净化以及重新塑造自己的人格。对于群众舞蹈而言一样也拥有这样的功能特点,并且从总体上来说,群众舞蹈是以一个团体作为基础,在对舞蹈进行表演排练的过程中还能够让人们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从而更好的与人交流。

(二)、群众舞蹈的传承文化功能

对于舞蹈而言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方式,也是一种融入大众的文化活动。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舞蹈的作用不可小觑,对于舞蹈的编排其与地方民族与文化特色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一支舞蹈如果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要经过文化的渲染,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舞蹈表达情感的方法就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描述,并且欣赏者能够从舞蹈表演中得到共鸣,舞蹈在表演中其风格是多变的并且不同的地区其表演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会将不同的文化风俗带到大众的面前。

(三)、群众舞蹈的自我娱乐功能

众所周知,舞蹈是从群众自娱性开始的,在社会生活中,只要有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就会有舞蹈的存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相应提高了,电影、电视、戏剧等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群众喜欢上了自娱自乐的舞蹈活动。在舞蹈中人们不再只是观众了,而更多的是“表演者”,他们通过舞蹈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个性,舞蹈逐渐成为群众乐于接受的艺术活动,满足了群众自我娱乐的需求。群众需要舞蹈,离不开舞蹈。我们要有目的的对群众加以正确的引导,使更多的人认识舞蹈,参与舞蹈,在舞蹈中陶冶自我,促进群众文化生活的繁荣。

(四)、群众舞蹈的社会交际功能

随着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客观上为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架起了桥梁。以阜新这座城市广场文化活动为例,城市广场文化活动的形式,大多是以群众舞蹈为主,有大秧歌,健身舞,老年迪士高等这些别具特色的群众舞蹈,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居民百姓,他们在茶余饭后,纷纷走出封闭式的高楼庭院,参加到广场文化活动中来,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同时也打破了居民之间很少往来的沉闷局面,促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友谊。从这个意义上讲,群众舞蹈是居民间互联相系的纽带和桥梁。

结束语:群众舞蹈活动从来没有今天这样蓬勃发展,现已成为群众业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形式,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群众舞蹈文化的普及与开展[J].饶海燕.大众文艺 .2015(4)

[2]对社区群众舞蹈文化建设的研究[J].张弛、耿乐.音乐时空.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