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分析

吴小宝

(三明市第九中学   福建省三明市   3650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不断推进落实的背景下,要求高中语文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依托于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围绕高中语文相关教学内容,研究实际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深入分析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实践途径,以期为相关工作或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引言: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与传承,内涵多种思想情感与文化知识,通过将其融入至高中语文,能够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掌握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潜移默化的状态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因此,为培养学生文化核心素养,分析中华传统文化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之路是必要的。

一、探讨高中语文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由中原文化不断发展、演化而来的中华特有文化,具体包括戏曲、文人字画、茶道等,通过将其融入高中语文,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为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积极影响。具体体现在: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品质,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一方面有所侧重的将优秀品质、智慧、正确的思想观念渗透给学生,促使其更好发展,另一方面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保证教学质量,促进高效语文课堂的形成。而且,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也拓展了学生学习、继承、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在促进文化源远流长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懂得明辨是非,使其了解真、善、美,实现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1]

二、基于高中语文教学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实践路径

(一)研读教材,寻找切入要素

高中语文教材往往由专家甄选、编制而成,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每一章节均有所体现,为使我国优秀文化顺利融入课堂教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备课环节,提前对教材进行研读、加以分析,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挖掘隐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分类,比如茶文化、戏曲文化、棋艺文化等,然后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课外文化知识的搜集与整理,将其作为课堂语文教学的拓展内容,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带到高中语文课堂上,利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深化教学目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教师应提前围绕刘和珍生平整理相关资料,将其作为课前导入内容,然后分析文章中涵盖的革命精神与革命党人的优秀品质,依靠文章中详细的回忆与细节描写,在带领学生分析文章手法、情感抒发的同时,梳理精神文化,在不耽误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赏析。

(二)合理运用古诗词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高中生文化素养,语文教材内编制了大量相关内容,因此为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与审美水平,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依托于古诗词的合理运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覆盖、有效渗透。以《如梦令》为例,教师可以从朝代背景入手,运用多媒体工具和新媒体技术带来学生直观的分析作者——李清照的一生,了解《如梦令》创作时的具体环境与作者心境,为后续知识讲解提供支持。在具体教学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比如采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故事形式予以介绍、赏析,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沉浸式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走进作品意境,使其能够更为透彻的理解文化内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求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表达感悟,比如自身理解、情感感悟、文化感悟等,更进一步的使学生感受到、表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增加有效诵读与背诵

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其课时较为紧张,传统文学作品的阅读往往无法在宽泛的时间内展开、完成,所以,为实现“立德树人”这一育人目标,语文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晨读时间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诵读与背诵,以积少成多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文化基础。开展此项工作时,最好与备课内容相结合,一方面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积累学生的文学知识,依托于经典国学作品的魅力促进综合素养的形成,使其充分感受到人文知识的魅力,提升其语文学习兴趣与民族自信[2]

语文教师可以对晨读时间进行简单设计,比如在诵读前,将经典国学作品的文化背景简单概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此类作品的韵味,进而实现传统优秀文化常识的系统性学习与理解。在选择具体作品时,除了教师引导,还可以贴合学生兴趣,组织学生诵读自己喜欢的经典作品,提高其开展此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作品中传达的精神内涵、价值观念与行为道德规范,这些均是语文作文的撰写素材,因而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语文应试成绩的提高。

(四)整合文化传承与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的价值高度,促进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更好融合,还应将其与高中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令学生身体力行的落实文化、感悟文化。比如,可以成立传统优秀文化兴趣小组,依托于学校举办的主题活动开展气氛活跃的校内知识竞赛、文化剧演出、文化艺术节等,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下开展、参与文化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教师要做好文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衔接,最好的载体是语文作文,多数高中学生在写作时存在缺乏情感流露、题材陈旧等问题,文章布局和思想都不够理想,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参与的活动开展作文写作,积极借鉴经典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整体布局,应用经典名段、名句等,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从学到用的全面渗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基,是文化自信的来源,将其与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是必要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优化备课阶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其整理为重要的教育资料用于课上,同时创设良好文化环境开展沉浸式教学工作,积极开展各项文化实践活动等,依托于老师的尽力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燕海.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语文素养培育研究 ——评《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J]. 语文建设,2022(15):后插2.

[2] 王丽波. 传统文化融入新课标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0(1):96-99.本论文系三明市教育局三明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22年度“书香墨香”专项课题《中华传统文化导向的“书香校园”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SXMX-2022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吴小宝,女,籍贯:福建省三明市,汉族,1991年3月出生,学历:研究生,职称:中一,研究方向:阅读教学。邮寄地址:邮寄地址: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育才路2号三明市第九中学。收件人:吴小宝,手机:1885910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