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菜制作——劳动教育课程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家常菜制作——劳动教育课程案例

周超

重庆市万州区中小学实践学校,重庆 万州 404600

【摘要】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家常菜制作》厨艺课程就是生活劳动教育课程中极具代表性的课程,旨在通过指导学生做出几个可口家常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在真正的身体力行中学劳动、会劳动、爱劳动、善思考、能创造,从而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此课程因其有特色、有亮点、有创新、有可操作性,迅速成为了我校劳动教育课程中深受欢迎的精品课程,故极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家常菜制作;劳动教育;课程案例

【课程背景】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明确指出了劳动教育的必要性,且早在20世纪80年代,劳动教育就被列入基础教育的课程表。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教育改革也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我们对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提高的价值认识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觉悟。在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明确提到要把劳动课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完整的一门新课程。所以,作为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万州区中小学实践学校一直把劳动教育课程放在学校课程的重要位置,构建在了学校三五融合课程体系当中。实践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家常菜制作》厨艺课程就是生活劳动课程中极具代表性的课程,旨在通过指导学生做出几个可口家常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在真正的身体力行中学劳动、会劳动、爱劳动、善思考、能创造,从而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和全面素质的提升。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娇生惯养的,就连农村的孩子都不一定有多少做家务的能力,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学习压力大,条件又优越,所以家长基本不要求他们做家务,导致他们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经验。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就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也达不到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而《家常菜制作》这堂厨艺课由于学生操作过程比较复杂,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针对的是7、8年级的学生,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进一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意识是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之一。

【组织管理】

    本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课程需要来建设打造专门的场地。建设有专业的柴火灶六个,十多个平方米的操作台一个,大储量柴火间一个,专业厨具六套,仿古方桌凳六套,能容纳一个连队(50人左右)同时进行课程操作;另外,此课程是由教师自己开发的创新课程。课程采取三级评审制度——教研组评价打磨,教导处指导改进,专家评审通过的方式形成最终的课程实施方案;在平常教学教研中,教研组会安排每1-2周会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专题教学研讨会;任课教师每学期都要撰写上交课程计划和总结,针对每一期参训学生的课堂教学情况都要撰写一份教学反思;此外,教导处安排从教多年的中青年优秀教师从事此课程的教学,保障了课程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

【教学模式】

    《家常菜制作》厨艺课程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多元学习方式的整合,实施课程活动时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从实践活动内容和特性出发,抓体验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观察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设计性学习、制作性学习等;从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活动方式来看,抓共同探讨、角色体验、方案设计、作品制作、交流评价等,逐步在课程活动中构建了五步教学法的模式,具体为:1.活动引入,提出疑问。2.小组合作,探究主题3.动手实践,自主创新。4.作品展示,课堂评价。5.分享总结,深度拓展。

【教学策略】

本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学生来开展活动,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但教师的指导贯穿于活动实施的全过程的教学策略。具体策略是:教师激趣引入学生自主分工菜品制作实践教师点拨指导再次制作实践学生互动评价教师评价总结师生共享成果。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做家常菜的基本技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讲解示范法、观察分析法、启发思考法、比较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体悟,在体悟中成长。

【实践感悟】

《家常菜制作》厨艺课程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的欢乐。学生没有了在文化课教室里的正襟危坐,没有了大量知识点的记忆,没有了艰苦的题海训练,更多的是在轻松氛围里的亲自动手操作,就有了更多的尝试、更多的新奇、更多的尴尬、更多的欢声笑语,也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和收获。整堂课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一个计划、一个任务、一个成果),先后开展计划分配实施品尝评价分享这一系列的操作流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由生硬枯燥的讲授,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学生以小组式、伙伴式、师徒式来进行活动,对于炒菜表现出浓厚兴趣,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整个活动现场展现出极为火热的氛围感。同学们也基本都能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并且能够积极

教学,愿意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因此教学流程很顺畅,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实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课程从大的方面来说让学生明白了劳动的意义,从小的方面来说,让学生体悟到做菜其实是一件充满生活乐趣的事情。从食材的处理到菜品炒制完成,同学们从头至尾亲力亲为,所以能深刻体会到一碗饭、一盘菜的来之不易,懂得了家长的辛苦付出,变得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关心身边的人,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外卖相比,不断探索做一道美食的艺术,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厨艺鉴赏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认同感;还能够通过厨艺技能的学习,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厨艺劳动教育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实践操作课程,它同样需要科学的指导,一百个厨师有一百种味道,即使两个人按同一个菜谱,用同一种食材,最终也不会做出的同样口味的菜品,但会各有所好、各有千秋,所以教师在评价的时候更应该关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注重过程性评价。

本堂课的难点在于安全的把控和纪律秩序的维护。因活动范围较广,学生操作事项较多,为了防止过程杂乱无章,要对同学进行分组,每组配备1名安全员,专门在炒菜的时候在旁边进行监督,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每一组事先都会填一份任务单,分工合作,让学生领取自己的任务,降低了秩序混乱的几率;为了让每一个同学都学有所获,教师还进行了一带一的安排:当有一个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的时候,助手或者搭档在旁边学习观摩,研究菜品究竟是怎样做的,或者由师傅指导徒弟操作,亲身体验炒菜的精髓;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小组长给予关注,及时进行纪律与秩序的维护,因此对于小组长的选择也需慎重。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时间和食材的限制,不能够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炒菜的实践操作;在课后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认真对待,回家后会亲自操作和体验,缺乏课程的延续性。

【成效经验】

    《家常菜制作》劳动教育课程是针对7、8年级的学生而开设的。现在每堂课程设置时间为160分钟(半天)。根据学校实践课程安排的实际情况,每周能安排三个半天的课时。课时虽然还不算特别多,但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也获得了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迅速成为了我校劳动教育课程中的精品课程。该课程有特色、有亮点、有创新、有可操作性,极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