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

谷朝阳  ,马蓉蓉

聊城市应急指挥保障服务中心 邮编:252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已经步入了全新的现代化科技时代,国内各个行业对于数字技术也在进行着不断地应用和研究。目前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运用中具备较为显著的优势,首先因为他是通过现在较为流行且已经发展成熟的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来进行运作,并且能够将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并且信息化技术应用在生产管理系统中能够保证其系统管理能够更加精准,尽管想要对运用数字技术的生产设备和系统进行操控有一定的技术需求,可总体来说其控制难度也不算太大,拥有一定相关的专业知识就能够轻松熟练对其进行操控,从而通过信息化技术来为现代化企业的生产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检测;防范

引言

在未来几年,我国企业想要不断扩大规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关键,就是能够在企业内做到生产管理和生产标准化的建设。虽然有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生产的重要性,并且探索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就对企业生产管理现存的弊病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与之相关的建议,让企业能够以此发现可能造成危险的因素,对尚未改善的地方有明确的改进章程,也能够对其他企业的生产管理的执行提供借鉴。

1企业生产管理的必要性

1.1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当社会化的分工逐渐明确、专业时,企业的日常工作运营中的精密工程的运行就需要有效的措施保障,企业就需要有效的生产制度管控员工的行为。企业需要树立、科学、生命健康至上的红线意识,将生命作为底线,不断推行与有关的管理条例,让生产中的事故发生率降低,在这种的状态下完成生产任务。我国不少企业都有着自己的生产管理模式和相关体系,在生产的过程中增加了性,对员工的人身加以保护,设备也能够随之高效运转,但是纵观企业的发展现状,事故还是频频发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在国家经济增长的新时期,需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生产管理。

1.2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证生产,这是企业运行的关键。企业在当前经济压力下,进行市场竞争时想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就要营造的生产环境。要是不能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就会对企业运营进行损耗。在企业的生存中,既要处理好上述问题,还要有风险意识,消除不因素。在企业的生产中出现的事故,大多是因为人为操作不规范。这并不是指员工的故意行为,而是其生产的意识不足造成的。生产管理,就是让管理者的思想传递到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不断强化员工的意识。在正确的思想形态引导下,才能够合理地协调企业生产效益和隐患二者的关系,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还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

2企业生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国内很多工业企业的成立时间都比较早,这些企业中的管理层一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但是此类企业的管理中不仅依靠相关制度对人员进行调控,还会存在家族式管理情况。在解决问题时家族式管理的应用占了很大比重,公司制度的存在感非常弱,员工也不能按照制度的规定进行工作。长此以往,这类企业的事故发生率逐渐增大,在生产管理方面,没有详细的章程条例,只有管理者的口头归纳总结,高层的管理人员利用自己以往的经验,对员工的行为作出指导,没有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总结,对日常运营中出现的新问题也不能够及时发现,作出相关指导。企业的管理人员也会对内部进行整改,看到别的企业优秀的管理制度,就直接照搬过来,不考虑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

2.2生产监督力度不够

首先,这项工作对监督部门的员工素质要求比较高,除了有最基本的管理常识外,还需要对本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业务等有一定的经验。假如在化工企业,不了解生产中所需的原料、工艺、流程,以及其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那么即使企业存在着因素,监管人员也不一定能够发现并提出整改意见,进而消除隐患。所以很多企业的监管人员,甚至是雇佣的兼职监管人员,由于对本企业不熟悉而出现的监管漏洞,最后导致极为严重的生产问题。其次,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国家也会设置相关部门进行外部监管,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行为做出审查,发现其隐患,可以责令其整改。但是对于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说,这样的处罚力度并不能引起其对生产的警觉心。

3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3.1完善生产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框架

针对生产信息化建设来说,主要是将云平台作为基础载体,其具备自身功能复杂的特点,需参考传统标准建立管理框架,确保该框架的合理性。在生产信息化建设管理中,管理及技术是重要内容。对于管理结构的构建需参考技术,并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合理评估信息系统的性,以避免框架缺乏针对性等问题的发生,旨在进一步促进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为生产质量及性提供保障。在此过程中,需明确数据共享权限及共享范围的界定,完善相应的备份策略,以避免信息受到影响。以监控策略为例,在制定的过程中就需纳入虚拟环境、主机设备、网络资源等内容。另外,生产信息化建设管理还包括身份、内容及设备管理,对于身份管理,就需加大对各种认证措施、应用等的维护管理力度,合理区分应用场景,借助IC卡证书、口令等形式完成身份认证;内容管理的展开主要是提出对虚拟机、操作系统等的审计策略,全面审计网络中各流通数据信息;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运用的生产设备种类也具备丰富性特点,设备性能直接影响着信息,需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根据各设备不同功能展开管理策略的制定,旨在保护设备性能稳定。

3.2确保信息化保障制度的连续性,规范信息化建设进程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企业生产信息化基础建设已夯实,但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想要进一步确保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前瞻性定位,需要不断完善、健全信息化保障制度。相关单位需在基于大局观的前提下,规划企业生产信息化建设,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结合经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及需求,强化互联互通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为大数据的管理提供平台,并推荐远程培训、系统预警等方面的应用,构建及开发极具自身特色的资源数据库,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从根本上确保生产的性。在企业生产信息化建设中,还需有统一、标准且规范的平台作为支撑。对于资源共享、结构优化等,均需将应用作为首要任务,建设数据库时强调创新,包括检索、编辑等环节,特别是与企业生产管理体制改革有关的项目,需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不断对生产流程进行规范,简化工作环节,旨在充分发挥生产信息化建设效能,这对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我国企业要进行改造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走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的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这已经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在这样的意识引领下,企业纷纷在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做了大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荣宝,魏德志,于海成,杨楠.露天煤矿生产大数据存储与流式计算技术[J].工矿自动化,2021,47(S1):101-102+109.

[2]王忠鑫,任怀伟,庞义辉,曾祥玉,宋波.《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解读——露天煤矿部分[J].智能矿山,2021,2(04):10-17.

[3]杭成宝.露天煤矿智能化转型平行研究[J].工矿自动化,2021,47(S1):96-100.

[4]王迪.云服务模式下露天矿智能调度系统应用研究[J].中国钼业,2020,44(04):14-19.

[5]崔年生.露天矿爆破设计与管理系统在多宝山铜矿的应用[J].采矿技术,2018,18(03):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