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院校高职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院校高职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张互助,杨文佳

吉林建筑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

摘  要鉴于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当前地方院校高职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从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挖掘人才培养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构建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转变现行教学模式和方法,将创新创业理念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效融合。

关键词教学模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业实践;高职专业


1B0  引  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近年来,地方高职院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支持毕业生创业就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了学生高质量就业[2]。与此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浮出水面,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自我创新能力缺乏意识和动力、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定位不当、管理机制不健全等[3]。据统计,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增量和规模再创历史新高[4]。为缓解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地方院校高职专业必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要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明确要求[5]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地方院校高职专业,与市场、企业联系紧密,具有独特的对接创新创业政策和资源的优势。鉴于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及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拟结合地方院校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探索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以为地方院校高职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依据与参考。

2B地方院校高职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  学生学习以应试为主

在我国当前的人才选拔机制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应试教育的对象。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的需要,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学过程只针对应试内容,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经过“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顺利上岸的地方院校高职专业大学生,多数会保持惯性沿用之前的学习方法和模式继而循规蹈矩,以致毕业后不能很好地将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工作实际,严重限制了其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养成。

1.2  实践教学侧重专业背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等不断涌现。而现行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一般要求学生实践环节所参与的实习岗位必须与所学专业方向保持一致,不利于学生对所学专业以外相关新知识的获取和学习,限制了想往其他专业方向发展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敏锐性及积极性,不利于地方院校高职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1.3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地方院校教学环节的改善和教学方式的提升,一些有益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成功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实践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不可或缺,对于学生顺利完成实践教学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地方院校高职专业教师团队一般具有高学历,专业理论知识和水平较高,但多数教师缺乏深入生产一线亲身实践的经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另外,多数地方院校无法给教师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同时专业教师肩负着繁重的教学、考核和职称晋升等任务,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实践教学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研究,严重限制了地方院校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融合。

1.4项目申报质量有待提升

随着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高职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也逐渐重视起来,多数地方院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组织学生的大创项目申报以及“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的参加。虽然在历届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选拔中都涌现了一些创意新颖的作品,但地方院校高职专业学生的作品普遍缺乏新意,很多学生依然选择咖啡厅、奶茶店、资源回收站等传统项目,缺乏创新成分和科技含量,想法新颖独特且实用的作品少之又少。

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2.1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创新创业水平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养成的重要环节,而当前的实践教学环节多是依据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具体理论课程设置,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考虑。地方院校高职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等有关创新创业的理论课程之外,应优化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融合,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和实践与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和能力。

2.2挖掘人才培养特色,深化创新创业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地方院校高职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技飞速发展、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现状,不断挖掘本校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优势,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学科竞赛组织、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科研项目开展和优势学科专业建设等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作品和成果的层次和质量,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同频共振,从而达到地方院校高职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目的。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创新创业保障

指导教师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保障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鉴于当前教师普遍存在专业理论水平高,而实践经验和创新创业能动性不足的现状,地方院校高职专业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内培外引”策略,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选派具有强烈创新创业意愿、致力于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教师到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进修、实践和学习,以提高学校自有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指导水平;同时,积极邀请行业领域内知名学者、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讲座,担任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管理和创业成功经验,有效扩充地方院校高职专业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指导师资队伍。

2.4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创新创业动机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能够成功地将知识储备用于创新性方案设计与实践,二者的主体角色均为学生本人。因此,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学生一方面应积极参加有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活动,开拓眼界,激发自己求学和创新创业的欲望;另一方面,应在专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中勤学好问,开拓新思维、新格局,寻找新资源,探索新知识,将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植根于心。

结  语

地方院校是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强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以快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于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创业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志刚周惠玉宋作忠.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3): 67-68.

[2]丁文政,郁汉琪,陈巍,等.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系列化工程项目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2):26-29.

[3]张赢盈,李乐,张福利.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6):60-64.

[4]刘影.理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5]欧阳琦.地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6):10-13.

基金项目: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院校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2021ZCY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