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城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高,川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203

摘要:在我们国家日新月异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愈来愈高,在此背景下,城市园林工程建设数量也随之增多。当前阶段,城市园林是城市形象的外显,尤其在打造海绵城市过程中,应辅以全方位的园林设计,不断增强城市自然生态调节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优质的人居环境。将城市园林设计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本身属于一种创新思维和积极尝试,旨在配合海绵城市建设开发项目,完善城市园林景观和拓展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两者之间保持着高度契合性。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海绵城市建设;应用

引言

海绵城市是我国为满足持续化发展战略要求,助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所提出的一种新理念,也是一种在国外经验基础上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现状推出的现代城市雨水管理概念,完全遵循了雨水开发系统高质量建设原则。将海绵城市理念与园林绿化有机结合,可以持续提升城市水生态修复与自我改善能力,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海绵城市概念

何为海绵城市?重点在“海绵”两个字上,海绵能够很大程度地吸水、释水,海绵城市即指其城市环境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具体指在下雨时可以渗水、蓄水、吸水及净水,需要的时候可以将蓄存的水进行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以保护生态平衡为首要的设计原则,将城市中的雨水经过下渗、蓄存和净化,将雨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从而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目前,这种建设自然蓄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理念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2海绵城市在园林中的应用原则分析

2.1整体规划

“海绵城市”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应遵循“整体规划”的原则。首先应明确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实施的核心目标;然后深入了解“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思想和建设方式;在此基础上,再以城市整体性规划发展目标和市政园林建设目标为主导,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园林设计、建设工作中,从而保证二者具有统一的实施目标;最后,以长远性、宏观性发展的眼光,对海绵城市建设和市政园林建设进行整体性规划,使二者达到协调和统一,将二者的作用和价值最大化地发挥。

2.2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园林是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保障城市功能的同时,也保护生态环境,满足生态需求,从而形成完整的城市园林设计体系。

2.3因地制宜

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因为在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气候环境、水文条件、地理条件以及土壤条件等,要求设计人员能够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给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依照实际情况来对植被进行选择,提升绿化景观的雨洪管理功能。

3城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3.1可渗透地面及下凹式绿地的使用

可渗透地面及下凹式绿地的使用也是“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融合应用的重要举措。某工程中,建设单位在可渗透地面及下凹式绿地设计建设方面提出了以下技术性要求:(1)在可渗透地面铺装设计方面:透水砖孔隙率宜达到20%,人行道步砖抗压强度应≥C40、防滑性能指标BPN≥65;级配碎石基层重型压实度≥95%、集料压碎值≤40%;砖块间预留2~3mm缝隙并用中粗砂填缝,同时需要定期清除缝隙内的碎石和沉积物,确保可渗透地面的雨水渗透性;(2)在下凹式绿地设计方面:应在综合分析城市地形、排洪标准、土壤地质情况等资料信息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下沉式绿地与周围铺装以及雨水口的竖向衔接方式;确保地表坡度指向下沉式绿地;若路缘石高于周围地表,可通过在路缘石上开设宽度为20~60cm缺口的方式,引导路面雨水排出,但此时需要在下凹式绿地集中入水口处铺设卵石等消能设施;下沉式绿地溢流口间距应控制在25~50m之间,溢流口周边1m范围内宜种植耐旱耐涝绿植。

3.2有效引入屋顶绿化技术

通过在屋顶中预留一定量的砂层与土层来蓄积雨水,构建绿色花园,雨天屋顶的绿地可以有效吸收雨水,进而延长雨水进入管网的时间,适当推迟排涝高峰时间。此外,屋顶绿化在全面滞留雨水的同时,还可以发挥出缓解“热岛效应”的功能,调节城市内部生态。现阶段,屋顶绿化发展速度不断增快,不仅可以在房屋顶部实施绿化操作,还可以在市政建筑物、立交桥、露台等各种并不适合大面积展开园林绿化的建筑物顶部及平面上实施植物的栽培种植,这也使得屋顶和其他绿化形式逐步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

3.3城市道路“海绵”设计

常见的设计方案是在建筑物周边建设下沉式绿地、可渗透路面、绿色屋顶及透水性停车场等,便于雨水下渗,而大部分雨水还是流向雨水井进行汇集处理。雨水排至道路规划的区域雨水收集井,再流入分流井,一部分流入市政管网排向河流;一部分雨水到沉淀池,用于活水公园,如公园中人工景观小溪、荷花池等;一部分流入蓄水池,经过净化处理,流入清水池,等待后续回用。

3.4传输截流技术

传输截流技术主要包括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植草沟是指通过种植植物和放置砂石,实现对雨水径流的传输和拦截,一般设置于广场或园路旁边的绿地内,具有生态性和景观性的特征。按渗透强弱可将植草沟划分为生态滞留植草沟与转输型植草沟,而生态滞留植草沟渗透能力较强。植被缓冲带适用于硬质铺装周边的绿地中,其功能是通过植物来实现,因其雨水处理功能显著,能搭配景色优美的植被景观且建设成本低,常用于生物滞留设施的预处理设施。

3.5调蓄技术

调蓄技术在建设海绵城市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对调蓄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对雨水流量进行控制,防范污水问题。从设计人员的角度,在实施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雨水管理措施有很多,如池塘、蓄水池、下沉式绿地等,在这些设施下方都会设置相应的渗透管,配合上方溢流口的高度设置,可以起到良好的雨水存蓄效果,将雨水导入到市政管网中,经过净化处理后,用于道路清洁、园林灌溉以及水景用水等方面。雨水在各个环节的流动也可以实现净化,有助于提高地下水的清洁度。

3.6植物缓冲带设计

从城市开发角度来看,海绵城市建设离不开各类改造工程,而工程项目对于周边环境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城市自然生态受到影响。对此,城市园林设计应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即根据项目建设的规模及周期,及时运用园林设计进行景观弥补,建立起有效的植物缓冲带,尤其是在工程项目完成后进行生态恢复,增加植被覆盖率和景观设计元素。通常而言,植物缓冲带应保持2%~6%坡度,且宽度应不小于2米,从而扩大城市空间利用率,提升地面径流缓冲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充分遵循景观要素及规划设计原则,在提升城市公园景观效果的同时,基于低影响开发,实现雨水径流的高效管理,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道路上发挥出了积极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邹萍秀,曹磊,王焱,等.海绵城市理念在校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为例[J].中国园林,2019,35(8).

[2]魏巍,白杨,王忠杰,等.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以西咸新区沣河景观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21,37(z1).

[3]叶阳,裘鸿菲.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武汉紫阳湖公园改造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2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