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丰盈美术课堂——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8
/ 2

弘扬传统文化,丰盈美术课堂——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思考

陈晨

中山市黄圃镇培红小学 528429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从文化角度看待美术学习,能够挖掘出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文化的正确认识,学习和掌握更多文化元素,达到弘扬和传承文化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基于弘扬传统文化,丰盈美术课堂——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思考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以期对相关人员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育

引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教育者的关注,怎样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成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小学美术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涉及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构建高效美术课堂,以便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培育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一、借助敦煌壁画,学习传统文化

敦煌壁画艺术源远流长,吸取历朝历代的精华,具有容量巨大、形象特色之美,敦煌壁画的产生,离不开佛的传入,将佛教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以及文化结合,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1]。敦煌壁画是石窟重要的组成部分,石窟四面的墙体画满生动的艺术形象,不论是色彩还是造型方面,至今观看还尤为震撼。从美术角度来说,敦煌壁画的绘画风格各有不同,表达的情感非常强烈,画面中带有西域绘画的特征。另外,敦煌壁画的色彩独特,抛弃描摹自然的规律,注重精神世界的表现,色彩的运用并非像早期西方油画只知复刻自然,而上升到精神层面,配色大多采用朱砂、石绿、金粉、靛青、银朱等色彩,从壁画中提炼出的莫兰迪色系,也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和喜爱。敦煌壁画所展示出来的民族特征是任何艺术无法替代的,成为小学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为美术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在小学美术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加入敦煌壁画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欣赏敦煌壁画艺术色彩,领略不同风格的形象美[2]

例如,在《缤纷的涂色游戏》中,美术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并运用点、线、色彩,绘画出好看的花纹图案,感受不同的色彩美。在美术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出示敦煌飞天主题的壁画图片,如图1所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说出都有哪些颜色,进而明确敦煌壁画的基本配色,增强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最后教师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画笔,结合敦煌的配色,开展涂色游戏,自行选择涂色的素材,进而完成美术作品,这个教学过程,加深学生对敦煌壁画色彩的印象,提升小学生美术学习效率。

图1古代敦煌壁画

二、阅读神话故事,启发美术创作

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会形成与认知状态相反的心理,而颜色就是连接认知与审美的纽带之一[3]。《山海经》中色彩记载先民逐渐觉醒的审美意识和追求,纵览全书后会发现,这本书中有大量对自然矿物、动植物、山水资源的色彩描述,比如:赤金、丹粟、白鸡、黑水等,这些自然事物的审美化色彩,并未为书中主要审美目的,更加重视功利性目的祭祀和敬神等,通过独特的空间引领时间模式,以及自然审美张力的营造,完成古代审美经验的早期趣味。《山海经》是文化的积淀,有许多神话色彩的人物西王母、女娲等,而在其中,尤以皇帝的神灵形象与黄色巧妙结合做典型,赋予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利,黄色夜视皇帝的声名远扬,以致皇帝被奉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山海经》,或者选择某一人物,开展美术教学,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优化作品的美感。

例如,在《动物的花衣裳》中,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出示《山海经》中神兽图腾花纹,并让学生谈一谈给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展示今天可见动物的装扮,让学生开动脑筋,为小动物设计《山海经》系列的服装,促使学生感受神话色彩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在课堂的最后,美术教师采用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的美术作品,并给予学生奖励,奖品的内容可以是水杯、画笔等,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增加美术课堂的学习趣味性,还强化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把握。

三、欣赏漆器艺术,探寻精工之美

中国是最早适用漆的国家,作为传统民间艺术,漆器艺术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新课标中提倡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以及创作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养成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品质。漆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用与装饰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造型别致精美、色彩华丽多变,工艺技巧更是独具匠心。每一件漆器都显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以及情感和精神。漆器的品种有描金、漆雕等,在小学美术中引入漆器艺术,会让课堂越来越走出自己学科特点,逐步形成个性化特色教学。漆器艺术课堂具有趣味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绘画技巧,还要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艺术带来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感。

例如,在《海螺和海星》中,教师准备海螺和海星的玩具,并模拟沙滩,制作出一些有个性造型的生活用品,让学生在沙滩中寻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随后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在课堂上设计漆器作品,让学生观看操作手法,学生了解基本步骤后,再指导学生动手,创作带有海螺或者海星图案的漆器作品,甚至还可以通过合作交流和讨论的方式,共同制作一件特殊的漆器,感受漆器传递的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还可以为学生展示经典的漆器作品,让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在课件上呈现的漆器都是哪个时期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漆器作品有什么特色呢?让学生得以加深知识点印象,尝试通过观察图片找出漆器作品的各自艺术特色,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结束语:总而言之,想要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感悟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蕴。在具体的措施中,可以从借助敦煌壁画,学习传统文化、阅读神话故事,启发美术创作、欣赏漆器艺术,探寻精工之美等入手,提高学生的美术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创造性美术思维。

参考文献:

[1]傅惠君.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J].天津教育,2022(31):126-128.

[2]于倩莹.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22(10):176-177.

[3]牛爱玲.用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思考[J].清风,2021(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