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8
/ 2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

黄胜强,  ,孙滨,  ,王少贞(通讯作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与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肩关节活动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前屈度、后伸度、内旋度、外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实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护理满意度;肩关节活动度

肩袖损伤属于高发性肩关节疾病,多由外伤、退变等因素所致,患者患病后,会出现肩部疼痛、肌肉萎缩等症状,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较大影响[1]。临床上多以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予以治疗,但该术式创伤性较大,术中、术后容易出现肩关节功能损伤情况。所以,在治疗期间,需对患者强化护理干预。基于此,研究以我院收治的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为对象,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共80例收治时间(2021.1-2022.1),将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男女患者=21:19例,年龄37-80岁,均值(45.11±2.12)岁。观察组40例,男女患者=22:18例,年龄38-81岁,均值(45.23±2.03)岁。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所有研究对象对本次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均知情,已经在入组同意书上签名。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核准。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围术期遵医嘱用药,常规病房护理等。

观察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①心理疏导。该类患者由于受到突然性创伤,疼痛剧烈,治疗期间很可能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所以,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并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引导患者主诉内心愤懑,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通过音乐疗法、读书疗法、冥想疗法等,舒缓患者情绪。②疼痛干预。护理人员主动询问患者切口疼痛情况,实时观察手术创面,术后借助盐袋对患伤肩部进行加压冷敷处理,术后3d予以热敷护理。定期对机体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疼痛明显者,可采用镇痛药物、镇痛泵等。③康复训练。术后6周,对患者进行肩关节保护训练,麻醉失效后,行掌曲背伸、左右摆拳等训练,2-3次/d,术后1d开展患肩牵动训练,训练期间注意动作慢且轻,机体承受训练范围为前屈140°,手臂无外旋外展60°。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前屈度、后伸度、内旋度、外旋度;护理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100%。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4.0,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以[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度、后伸度、内旋度、外旋度),以(±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 t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对比,观察组前屈度、后伸度、内旋度、外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对照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前屈

后伸

内旋

外旋

观察组

40

130.47±16.16

129.14±11.57

61.69±4.27

80.14±4.77

对照组

40

92.26±6.25

83.47±7.28

40.82±8.85

67.12±5.68

t

-

13.947

21.130

13.433

11.102

P

-

<0.001

<0.001

<0.001

<0.001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0%(39/40,非常满意16例、基本满意23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7.50%(31/40,非常满意13例、基本满意18例,不满意9例),组间对比=7.314,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5)。

3.讨论

肩袖损伤为骨科常见疾病、多发病,多发于体力劳动者、中老年群体。该病是由于肩峰下撞击、创伤等,促使肩关节旋转袖的某一组织肌肉于肱骨止点位置变性及撕裂,引起肩袖损伤[2]。当前临床多以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予以治疗,效果较佳,但患者需要6个月甚至12个月的时间才能彻底康复。所以,术后护理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有较大影响。常规护理不能满足当前临床基本需求,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立足于原有模式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肩关节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前屈度、后伸度、内旋度、外旋度、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患者实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通过对患者予以心理疏导,能稳定患者情绪,减少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的存在,改善患者对该疾病的错误认知,让患者及家属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护理等工作,减少心理应激反应,提升护理满意度[3]。通过疼痛干预,可减轻患者疼痛感,提升患者疼痛阀。通过康复训练,可加快机体康复进程,通过对患者进行肩关节保护训练,为患者提供符合实际情况的康复训练方案,可调节机体神经功能,加速血液循环,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

综上所述,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应用于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中,确保患者及家属对我院提供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更满意,且对于改善患者前屈度、后伸度、内旋度、外旋度有积极意义,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金玥.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的影响[J]. 罕少疾病杂志,2022,29(1):83-84.

[2] 李秀娟,胡秀梅.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6):145-146,149-149.

[3] 刘梦.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临床效果分析[J]. 东方药膳,2021,26(5):15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