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提升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8
/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提升对策

郭玉香

广东中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摘要:目前,中国农村地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实现文化振兴,而社会文化建设是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有效保障农民最基本的文化需求,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针对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着力完善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转变农村居民的基本思想。完善配套设施,建立一支完整、专业的文化服务专家队伍。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振兴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高度重视经济增长率和发展效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发展质量和社会公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日常需求。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已成为实现二十一世纪目标的重要主题。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

(一)农民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体性弱

农村居民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着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这与农村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空心化有着很大的关系。首先,与城镇居民比较,乡村居民的文化素质仍有提高的余地;由于大量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农村人口中老人、妇女和儿童占据了大部分。他们的教育程度较低,获得的信息也比较容易,所以他们需要掌握新的技术和新的销售渠道。其次,乡村社会对文化的需要表现得比较弱;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农民的自觉表达意识和表现形式都不够完善,这使得政府难以准确地掌握他们的文化需要。最后,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表现出强烈的被动,农民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消极态度,对其内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一性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相对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而言,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单一性,这是由于乡村发展的限制所致。乡村的规模、经济基础不能承受大规模、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而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供应又给乡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外,乡村文化市场尚未形成。乡村文化服务的主体是政府。而城市的主要供货商日渐多元化,文化市场也随之成熟,政府需要通过市场机制来推动市民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推动城市公共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

(一)健全参与机制,发挥村民双重主体作用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村民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基于此,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结合乡村文化发展现状,进一步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机制,为广大农民参与到具体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平台,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为建设乡村文化带来强大群众支持。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借助现代化传媒手段如互联网、智能设备等,建设相应的乡村文化平台,定期为村民发布相应信息,强化当地农民对公共文化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鼓励村民加入到具体的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来,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容和形式,提高文化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为村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内容,提高村民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还可以在农村建设相应的图书室、文化室等空间,为村民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内容,包括种植方面的知识书籍和视频内容以及符合村民思想实际的文化服务内容等,在维护过程中,引导村民参与其中,提高村民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强化公共文化建设效果。

(二)改进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健全管理服务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就需要积极推动乡村公共服务专业队伍的建设。在实践过程中,要组织乡村文化工作人员接受专业训练,引导文化工作人员学习掌握相应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

此外,还要强化乡村公共服务公益岗位的建设,要结合乡村实际情况,设立不少于一个的文化宣传岗位以及相应的兼职文化协管员,负责落实出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具体包括针对乡村公共服务设备的管理、乡村公共服务活动的组织开展以及乡村文化队伍建设,还要注重挖掘保护乡村特有的文化内容。

为了达到最佳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果,要注重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机制,要设立专门的乡村公共文化部门,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不仅如此,要结合乡村实际发展水平强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公共文化工作人员要负责组织相应的服务活动,为村民带来丰富多彩的公共服务内容,满足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要,提高村民精神生活水平。

(三)重视人才,加大人才队伍的培养

建立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优先事项之一。一是政府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高相应的工资水平和农村补贴,鼓励农民工、企业主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从事社会文化工作,形成科学的文化参与机制。例如,政府为返乡学习传统技能和发展适当文化产业的农民工提供政策支持。。其次,我们必须利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现有人才,为他们提供培训、定期沟通和学术培训,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到农村进行短期培训和现场指导,以提高服务人员的水平。最后,充分发挥“新乡贤”网站的作用。新农村精英是农村文化复兴背景下的一个新群体,具有较高的道德认知水平,能够利用新的知识和技能促进新农村的发展,他们充满了强烈的乡土情感,愿意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他们在居民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在他们的号召下,农民对自然有了认同感和信任感,也有了建设自己家乡的信念。热情参与社会文化的兴趣增加了。此外,他们大多是退休教师、干部和文化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文化人才,能够帮助社区文化服务和当地农民开展高水平的社会文化活动。

(四)在活动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利益存在显著差异。在以往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内容相对独特、枯燥,极大地限制了参与群体的发展和扩大。在实践中,我们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时代的创新步伐。我们不能盲目地组织检查活动,必须使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并将其融入娱乐活动中。首先,要引导群众文化发展,根据因地制宜的政策,开展具体的群众文化活动。为了最大限度地反映当地文化特征,文化活动必须满足不同地区人民的文化需求。我国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且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差异显著,人们对文化活动的偏好也各不相同。因此,为了满足不同地理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强调地域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预期效果。

结语总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有关方面应切实明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必要性,从完善管理体系、理顺供需耦合关系、成立专业管理队伍,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切实构建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1]陈则谦,郑娜静,李亚灿,等.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支持用户参与的服务现状、主要问题与优化建议[J].图书情报工作,2021,65(7):78-89.

[2]吕宾.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J].求实,2019(02):97-108,112.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J].中国生态文明,2020(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