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4
/ 2

摘要: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院前急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均接受常规院前急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个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急救时间、出诊反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观察组的急救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个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病情危急,若不能尽快给予患者有效抢救,恢复梗死血管供血、心肌血流灌注,则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据相关调查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1h内死亡率可达到50%[1]。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救的过程中,研究认为,科学、有效、优质的院前急诊护理直接影响其救治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为保证急诊护理的个性化、人性化水平, 需要对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个性化护理是一种以优质服务理念为指导的护理模式,通过优化护理流程,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可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因此,本文将在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并分析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院前急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3~80岁,平均(62.34±5.10)岁;发病至入院38min~10h,平均(4.42±0.79)h。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4~81岁,平均(62.65±5.32)岁;发病至入院42min~10h,平均(4.54±0.82)h。

1.2方法

对照组均接受常规院前急诊护理,包括:接到急诊电话后,按照科室制度、相关要求,立即安排出诊护理人员的集结、出诊;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监测其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进行18 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变化;在医师指导下,给予常规急救处理,包括补液、镇静、吸氧等,若患者有心律失常表现,则静滴胺碘酮;若患者有心源性休克、低血压表现,应静滴多巴胺,并监测其血压变化;若患者心跳骤停,则需要进行心肺复苏,例如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待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立即转运至医院。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个性化护理,具体方法:(1)出诊:平时应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的培训,优化出诊流程,确保能够快速反应;在接到急诊电话后,应立即询问病情,给予电话指导制动,安排救护车出诊,并在途中与家属、现场人员沟通,给予相关指导;(2)急救护理:在与现场人员沟通的过程中,快速判断患者的基本情况,并给予初级急救指导,例如,安抚家属情绪,指导家属使患者就地平卧,避免剧烈晃动,保持空气流通,松解颈部衣物,避免影响患者呼吸;安抚家属、患者情绪,嘱咐其耐心等待救援,强调过度紧张、忧虑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症状加重,嘱咐其保持放松;若患者呼吸微弱、意识不清,应指导现场人员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达到现场后,应保持镇静,与患者交流,转移其注意力;安抚患者情绪,引导其积极配合;分析患者的并发症高危因素,采取预见性的干预措施,做好急救过程记录;(3)心理干预:患者因突然发病,濒死感明显,容易出现焦虑、悲观、暴躁等情绪,不利于其配合抢救工作;应耐心介绍疾病及治疗知识,缓解其负面情绪,降低其应激程度;通过语言、动作给予患者安抚、鼓励;(4)转运:转运过程中,应与家属保持沟通,了解其病史、用药、发病时间等情况,收集基本信息并传送至院内,采集血标本,缩短后续检验时间;保持车辆运行平稳,尽量减少晃动;保持头部稳定,做好静脉通路维护、体征监测。

1.3评价标准

(1)比较2组的急救时间、出诊反应时间。(2)比较2组的急救成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急救成功: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病情得到控制,胸骨后疼痛缓解。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检验使用c2检验,计量资料spacer.gif)检验使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时间及出诊反应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急救时间为(22.02±3.87)min,出诊反应时间为(50.45±3.78)s,对照组分别为(37.68±4.37)min、(89.90±4.5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92、10.752,P<0.05)。

2.2急救成功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观察组的急救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成功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心绞痛

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急救成功率

观察组

30

1(3.33)

1(3.33)

0

2(6.67)

29(96.67)

对照组

30

3(10.00)

3(10.00)

2(6.67)

8(26.67)

24(80.00)

t

--

1.07

1.07

2.07

4.32

4.04

P

--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是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病,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因素刺激下,均可能突然发病,死亡率较高。院前急诊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治的重要环节,其院前急诊效率及质量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可见做好院前急诊具有重要意义。

个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相比,该护理模式更能够体现人文精神、护理关怀,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在开展个性化护理过程中,强调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针对患者的护理需求采取差异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院前急诊中融入个性化护理,能够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院前急诊不同阶段、环节的护理需求,实施更具针对性、整体性、连续性的护理服务[3]。同时,在个性化护理中,更加重视患者、家属的精神、心理状态,并要求给予患者、家属心理干预,降低负面情绪、心理应激对病情的影响。此外,通过全程、无缝隙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效率,缩短其急救时间、出诊反应时间,充分利用抢救的黄金时机。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急救时间、出诊反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也证实了个性化护理在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玉晖,赵红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4):60-62.

[2]魏红霞,张美容,刘湘湘.同程双线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救护效果与预后的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2,27(3):282-284.

[3]卢妍燕.个性化院前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