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实施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优质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4
/ 2

规范实施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优质护理分析

张琳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8

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上对静脉血栓栓塞症展开预防,选择施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院此次研究选取60例进行诊治的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这一期间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将其研究对象划分,建立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经由随机法选取)。此次研究中的试验组受试者,优质护理为具体的干预措施,常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受试者具体的干预措施。结果 护理服务开展后,所得研究数值护理满意度方面,试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对照组更高(p<0.05);所得研究数值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方面,试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优质护理投入临床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中,所得干预的评估结果更好。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且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情况相对更少。其优越性更佳,更加值得被推广至临床应用当中。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效果;优质护理

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临床上属于常见、多发的并发症的一种,主要指的是在静脉内血液出现不正常凝结,致使其血管处于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情况,又被称之为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本次研究中将60例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30例研究对象,选择优质护理投入临床护理中,干预措施实施后的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此次研究选取60例进行诊治的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这一期间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将其研究对象划分,建立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经由随机法选取)。

对照组试验对象,年龄:24岁-62岁,其均值为(42.49±3.03)岁,共计男性患者:16例,共计女性患者:14例;

试验组试验对象,年龄:25岁-63岁,其均值为(42.51±3.17)岁,共计男性患者:17例,共计女性患者:13例。

试验组、对照组比较后,对象年龄、性别组间数据,无差异(p>0.05)。可比性较好。

1.2方法

实验人员具体护理服务实施过程中,对照组施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在患者入院之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对患者展开常规的健康教育,任何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并展开处理干预。

实验人员具体护理服务实施过程中,试验组施用优质护理:建立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小组,可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对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因素实施评估及分析,并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定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注意规避患者出现意外的情况。指导患者实施深呼吸、咳嗽等,并在患者自身条件支持的情况下,使用弹力袜展开相应的活动。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每日的饮食,确保营养摄入均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及交流,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及配合度。可每日帮助患者实施针灸及按摩干预,时间为半小时,选择阴蒂三角坐位穴位,进一步调节患者的脾脏功能,将血液循环有效改善,更适宜长期卧床以及活动受限的患者,有效降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实施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健康教育,加强巡视工作,监测患者的呼吸循环、下肢腿围等,指导患者家属加入护理。在患者出院前实施延续护理,展开定期随访工作,及时回答患者的疑问,依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1.3.1护理满意度:护理服务结束后,试验对象经自评量表评估,统计调查问卷结果,所得分值依据以下评分标准分类:非常满意(85~100分)、较为满意(60~84分)、不满意(0~59分)。

总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较为满意率

1.3.2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展开护理操作后,对试验对象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及记录。

1.4数据处理

施行干预的试验对象,所得数据值通过SPSS22.0软件检测,统计学处理后可得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X±S)表示计量方式 ,t作为检验值; [n (%) ]为计数方式,应用X2检验计数资料。

  1.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如下表1,研究数据分析,护理服务工作完成之后,评估试验对象护理满意度方面,可得试验组(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

表1护理满意度比对[例数(%)]

组别

非常满意

较为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n=30)

10(33.33)

12(40.00)

8(26.67)

22(73.33)

试验组(n=30)

14(46.67)

15(50.00)

1(3.33)

29(96.67)

卡方

-

-

-

6.405

p

-

-

-

0.011

2.2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

研究数据分析,护理服务工作完成之后,评估试验对象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方面,可得试验组(3.33%)低于对照组(23.33%)(p<0.05)。

  1. 讨论

静脉血栓栓塞症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主要可分为深静脉血栓及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部位,将会表现出两种临床不同的表现症状。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其处于早期发病时,症状并不明显,但是随之逐渐发展,将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致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为进一步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及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常规的护理措施并不能够满足现状,比对之下,发现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更好。优质护理能够通过建立护理小组,对患者的风险因素进行相应的评估及分析,及时规避这些风险,为患者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从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活动指导、呼吸指导、饮食干预等多方面,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了解,并指导患者正确实施咳嗽、呼吸的锻炼,严格监测患者的呼吸、下肢情况等,任何异常能够及时应对。应用按摩、针灸等,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积极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并将护理延续至出院后,展开持续的跟踪及评估,进一步实施护理的指导。

研究结果能够得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较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几率。以此可证,优质护理实施后的效果相对更好,对比常规护理干预,更适宜推广至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巧霞,孙润霞,王玲玲. 基于改良Caprini量表的优质护理在骨科患者VTE预防中的应用[J]. 甘肃医药,2022,41(12):1123-1124,1128.

[2]孙璐,董桉宏. 优质护理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养生保健,2022,40(3):89-91.

[3]黎东媚,刘翠青,庞田英,等.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20,(1):160-162.

[4]赵艳萍,高换雄.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优质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2):70-72.

[5]周爱霞,孙少亮,张锋,等.山东省医护人员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知信行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9):3503-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