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4
/ 2

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黄小华

临沧市中医医院  677000

【摘要】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接受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院内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将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即实验与对照,各组病患人数均为30例。对照组内整体患者均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实验组病患则联合康复治疗,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症状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实施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病情,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针灸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机体感受感受风、寒、热等邪气后,导致面部经脉痹阻,出现口眼歪斜的一种疾病,属西医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患者的典型症状为皱眉、鼓腮等,其不能实现正常的面部肌肉运动,影响日常生活质量[1]。主要表现为口角向一侧面部歪斜,闭眼、鼓腮、皱眉等活动受限,并伴有患侧耳后疼痛、面部麻木等症。目前,中医治疗面瘫主要以针灸治疗为主,并结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神经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针灸翳风穴则有助于祛痰镇痛、疏导风邪,加之地仓、下关、四白、颊车等均是足太阳明胃穴,可以疏调经气,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脉的作用[2]。本文将分析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接受中医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神经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院内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将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即实验与对照,各组病患人数均为30例。实验组年龄在18-70周岁,平均为(37.91±1.23)周岁,男16,女14,平均病程(3.41±1.21)d。对照组年龄在18-70周岁,平均为(37.92±1.21)周岁,男15,女15,平均病程(3.42±1.22)d。对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后,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且积极参与。(2)确诊为面瘫,且符合相关标准。排除标准:(1)资料不完整。(2)既往存在神经病变。

1.2方

对照组内整体患者均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对患者实施针灸治疗时,选择的主穴位为阳白、四白、攒竹、合谷、下关、翳风、地仓、颊车、列缺、外关。下关使用平补平泻手法,合谷、外关、列缺使用泻法;翳风则进行艾灸。其余穴位使用补法。并根据患者具体寒、热、痰、瘀等证型,分别加入风池、曲池、足三里、血海、太冲等穴。每天针灸治疗1次,每次留针 30 min。

实验组病患则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面部推拿治疗、面神经功能段炼2项康复治疗,并指导患者患者进行抬眉、张嘴、吹口哨等动作锻炼。每个动作训练时间为5min,每天锻炼三次,连续进行3周。嘱患者平素戴口罩,避寒保暖,避免面部受风,清淡饮食等。

两组均连续治疗两周,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治疗时间。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症状改善程度,主要对比口角歪斜程度、眼睑闭合困难度、耳后疼痛。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评分项目共为四项,即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项分数最高为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和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 23.0分析,计数型指标则以例(n/%)表示,x2检验,计量型指标则选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t检验。P<0.05,则具有差异。

2 结果

2.1症状改善程度

干预后,实验组口角歪斜程度为(42.75±4.31),眼睑闭合困难度为(53.04±6.71),耳后疼痛为(42.12±5.44),对照组口角歪斜程度为(67.22±7.56),眼睑闭合困难度为(73.47±15.35),耳后疼痛为(49.43±4.87),T为15.4014、6.6796、5.4837,P<0.05。

2.2生活质量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可见下表1。

1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分)

组别

生理

心理

社会

精神

对照组(n=30)

73.87±2.51

61.12±4.49

60.63±5.15

67.88±6.63

实验组(n=30)

82.48±1.53

86.01±2.32

86.61±5.48

83.75±4.85

T

16.0429

26.9745

18.9222

10.5816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中医认为面瘫与人体面部筋经受到风寒侵袭以及脉络空虚相关,患者常会出现肌肉松弛、经筋失养、经络不通等症状[3]。中医对面瘫患者实施治疗的方法主要为针灸治疗,以此改善临床症状[4]。通过对患者的面部穴位进行针对性治疗,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改善面瘫程度,缓解疲劳,实现祛风散寒、疏通人体经络的作用[5]。针灸疗法在经络腧穴理论和中医学基础理论指导下,针对本病病因病机,选择相应穴位进行针灸,行补泻手法,起到补虚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并根据患者具体寒、热、痰、瘀等证型,分别加入风池、曲池、足三里、血海、太冲等穴。下关使用平补平泻手法,疏通面部经脉,合谷、外关、列缺使用泻法,祛邪通络;翳风则进行艾灸,温经散寒通络;阳白、四白、攒竹、地仓、颊车使用补法,疏通局部经络;风池、曲池、足三里、血海、太冲,针对性祛风、散寒、清热、补虚、活血散瘀;西医认为面瘫主要是受凉、细菌病毒等感染因素,导致面神经受卡压、损伤,受面神经支配面肌等肌肉瘫痪所致,使用面部推拿治疗、面神经功能段炼等康复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介质吸收,缓解面神经卡压,促进面神经修复,增加患侧面部肌力,从而促进面瘫的康复。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能针对病因、病机、病理变化,改善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实施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义铭. 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5):128-131.

[2]陆红梅. 中医针刺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3):175-176.

[3]黄海秋. 探讨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效果探究与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7):36-37.

[4]张兴鹏. 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J]. 智慧健康,2020,6(09):144-145.

[5]万美萍,吴兴振.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07):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