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根治术后近期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4
/ 2

宫颈癌根治术后近期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分析

张丹宁 ,张广斌,(通讯作者)

现工作单位:昆明市妇幼保健院 单位所在省市:云南省昆明市

单位邮编:650031

摘要:目的:研究全子宫广泛切除手术后膀胱功能的改变,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尿动力学检测,其中包括膀胱充盈测压、压力流速、括约肌肌电图等方法,对631~2 A期的宫颈癌患者在行宫颈癌根治术前后进行分析。结果:在近期膀胱初感容量和参与尿量同术前比较均有所增加;与术前比较,最大膀胱容量、顺应性、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等指标比术前有显著性差异。34名病人(54.0%)行尿动力学检查均有近期膀胱功能损害,如逼尿肌损伤、膀胱低顺应性膀胱、膀胱流出道梗阻、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紊乱、逼尿肌过度运动,其中低顺应性膀胱及逼尿肌损伤的发生率显著增高。术后尿潴留患者有18名(28.6%)出现逼尿肌损伤(66.7%),逼尿肌过度活动发生率显著增高(33.3%)均明显高于非尿潴留患者。结论: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有显著的变化,其临床表现有各种不同的膀胱功能损害,低顺应性膀胱和逼尿肌受损为主而逼尿肌受损可能是导致术后尿潴留的主要原因。尿动力学检测是临床膀胱功能障碍的病因诊断的基础。

关键词:宫颈肿瘤;子宫切除术;尿潴留;尿动力学

引言

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因为广泛的手术区域和组织损伤比较严重,术后并发症比较多。本试验选取63名在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间接受广泛子宫切除术的63名ⅠB1~ⅡA期的患者,分别于术前后进行尿动力学分析,以评价其术后的膀胱功能,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63例在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间接受广泛子宫切除的宫颈癌病人,在手术之前,我院专家根据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参考《妇产科学》对其进行了分级。全部病例均在24~66岁之间进行病理学诊断,平均年龄(45.14±9.28)岁;23位患者处于 IB1阶段,18位处于 IB2阶段,22位处于 II A阶段;其中48例为鳞癌,14例为腺癌,1例为腺鳞癌;没有任何一例患者有盆腔手术病史,也没有任何一例患者在术前出现过泌尿系统的症状;全部病人血尿、肝、肾功能及泌尿B超(有些病人在术前进行了经尿道造影)检查结果无异常;没有骨盆器官脱垂,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及其它严重的疾病。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在我院进行了广泛全子宫切除,并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手术时切开膀胱侧窝、直肠侧窝,在盆壁附近切开主韧带,以保证主韧带、宫骶韧带及阴道壁的长度大于3 cm。同时,对患者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年龄等情况,可对两侧的附件进行保留或摘除。全部病例在术中无任何并发症。

1.2.2尿动力学检测

采用UDS-600尿流率测试仪(Laborie Inc.)对63名病人进行了膀胱充盈测压、压力流速、括约肌肌电图的测量。术后需留置尿管,并在5~6天内保留尿道,再将尿管插入1~2天,以锻炼膀胱功能。在拔出尿管后,做好排尿日志。术后3~4周分别进行膀胱压力测量、压力流速测量及括约肌肌电图检测。有些病人在拔出尿管后不能自己排尿,应在3-15天后拔出尿管,并在3-5天内记录排尿日记。对术后尿常规有异常的患者,应给予合理的抗菌药物,直至尿常规恢复正常,才能进行尿动力学检测。63例病人于术后1个月内进行尿液动力学检测。尿液动力学试验均经医院医疗道德委员会认可,并经病人知情同意。

1.2.3诊断标准

诊断准则参考了 ICS和有关的文献。按 LPURR曲线,将逼尿肌的收缩率划分为6个等级: 微弱VW、弱减W-、弱加 W+、正常减N-、正常加 N+、强烈 ST。本文将 VW、W-、 W+三个等级界定为逼尿肌收缩性损伤。当患者在排尿时,强迫尿肌的收缩率大于20cmH2O,而在肌电检查中没有发现逼尿肌外括约肌的协调紊乱, LPURR提示有阻塞的情况下,说明是尿路阻塞。如果在排尿期逼尿肌收缩能力大于20cmH2O,那么在排尿过程中,外括约肌运动增加, LPURR检查提示阻塞,那么就是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功能紊乱。当膀胱在充盈时,如果膀胱的顺应度小于20 mL/cmH2O,就被认为是低顺应性膀胱。逼尿肌肉的超常运动是指在膀胱充盈期间,由逼尿肌肉自行或受刺激引起的不自觉的收缩。手术后2个星期内不能自己排尿,或者可以自己排尿,但剩余的尿液超过100毫升时,属于手术后尿潴留。

2结果

2.1宫颈癌根治术前与术后尿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63例经手术治疗的子宫颈癌病人,其膀胱原位和剩余尿量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提高,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和最大尿流时的逼尿肌压显著低于术前。

2.2宫颈癌根治术前与术后的膀胱功能异常发生率

结合 LPURR图进一步分析发现,广泛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总发生率为54.0%(63例34例)。术后低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损伤、膀胱流出道梗阻、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失调、逼尿肌过度活动发生率均高于术前,术后低顺应性膀胱及逼尿肌损伤发生率较术前高。

2.3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与膀胱功能异常的关系

63例患者中,术后尿潴留18例,占28.6%。尿潴留患者逼尿肌损伤发生率高于非尿潴留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发生率高于非尿潴留患者。术后逼尿肌过度活动多伴有逼尿肌损伤,4例为尿潴留,2例非尿潴留。

3讨论

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宫颈癌的根治性治疗方法,但其术后膀胱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很高。手术中盆腔自主神经损伤和膀胱的相对解剖学位置的变化是导致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在手术中,由于子宫主韧带、宫骶韧带、宫颈韧带等部位的盆底自主神经造成膀胱去神经支配。膀胱颈在手术后失去了子宫的支持,在缩短的阴道残端中过分向后弯曲,会使患者的膀胱功能更加恶化。

术后尿动力学分析发现,尿潴留病人出现逼尿肌过度运动的比率显著高于非尿潴留患者,说明其与尿潴留有很大关系,是造成术后尿潴留的重要原因。自主神经损伤是逼尿肌过度活动的一种表现。有研究指出,强迫尿肌的过度活跃是一种代偿性的膀胱功能损害,可以促进膀胱排空,如果盲目使用逼尿肌收缩抑制剂,会使尿潴留进一步恶化。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有较大的变化,并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损害,其中以低顺应性膀胱及逼尿肌损害最为突出。尿液动力学检测对诊断膀胱功能损害的原因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欢.针药结合对子宫颈癌根治术后近期膀胱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DOI:10.27253/d.cnki.gnjzu.2019.000026.

[2]余鸿标,唐杰,杜敏,张娟娟,王琼.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的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宫颈癌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21):65-67.

[3]王倩青,纪妹.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的子宫广泛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对膀胱功能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12):942-945.

[4]曾朝阳,周国平,谭琛.电针联合膀胱功能锻炼治疗子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4,46(08):143-146.DOI:10.13457/j.cnki.jncm.2014.08.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