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4
/ 2

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岳成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 研究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于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802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训练集;根据是否发生PPH,分为出血组(65例,8.10%)和非出血组(737例)。按照相同标准选取2022年3至8月的242例产妇,设为验证集。分析PPH发生的原因以及出血量,通过对比法分析影响PPH发生的相关因素。通过LASSO回归分析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结果 PPH发生原因中宫缩乏力者最多(37例,56.92%),其次是胎盘因素者(20例,30.77%),而出血量最多的为凝血功能障碍者(2例,3.08%)。两组孕周、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以及妊娠期贫血的产妇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出血组年龄≥35岁、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24kg/m2、经产、孕次≥3次、阴道分娩、新生儿体质量≥4000g、有流产史产妇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出血组(P<0.05)。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预测因子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24kg/m2、阴道分娩、新生儿体质量≥4000g以及有流产史,均为产妇P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820、0.803;两集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较为贴近;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805;临床决策(DCA)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2%-92%时,有较高的净获益值,表明预测模型对预测PPH发生具有较好的精准度。结论 孕前BMI≥24kg/m2、阴道分娩、新生儿体质量≥4000g及有流产史,均为产妇P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产妇PPH发生风险,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特点;危险因素

引言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阴道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1000mL,是我国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识别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提前做好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可能在预防产后出血方面有更加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以识别引起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开展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孕产妇的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802例于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设为训练集。根据是否发生PPH(胎儿分娩后24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1000mL)分为出血组(65例)和非出血组(737例)。出血组产妇年龄20~44岁,平均(35.27±5.36)岁;非出血组产妇年龄22~43岁,平均(37.01±5.14)岁。按照相同标准选取2022年3~8月的242例产妇,设为验证集,行外部验证。本研究经海南省妇女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号:20190102),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均于海南省妇女儿童医院分娩;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不配合研究者。

1.2方法

产妇产后出血测量方法:采用称重法测量出血量(提前对敷料、纱布、卫生巾等称重,用后再称重,二者相减后得到重量换算成毫升数,血液比重1.05)查阅产妇的基线资料,内容包括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孕周、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宫腔手术史(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宫腔粘连分离术、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纵膈切除术)、妊娠合并子宫病变(子宫肌瘤、子宫畸形、子宫腺肌症)、胎膜早破、总产程时间等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PPH原因分析

宫缩乏力的者37例(56.92%)、胎盘因素者20例(30.77%)、产道损伤者6例(9.23%)以及凝血功能障碍者2例(3.08%)。其中宫缩乏力者最多,而凝血功能障碍者出血量最多。

2.2多因素分析

经回归分析显示:胎盘植入、巨大儿、子宫收缩乏力、HDCP、胎盘粘连、前置胎盘是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产妇并发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P<0.05)。

3讨论

PPH是分娩期产妇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休克、贫血,若救治不及时,不仅会导致产妇发生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导致产妇死亡。导致PPH发生主要有4种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撕裂、胎盘残留或滞留以及凝血功能障碍,这四种原因可共存并相互产生影响。目前,在我国,PPH是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尤其是在偏远较为落后的地区,情况尤为严峻,故降低PPH发生概率即为降低产妇死亡概率的关键。PPH发生概率大约为2%-8%,但由于主观对于测量方法以及血量收集的影响较大,因此实际发生概率可能更高。阴道流血可分为短期大量出血以及长时间持续少量出血,短期内大量出血,可造成休克。故在休克早期,需要时刻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如脉搏、血压等是否处于正常范围,还需对危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并评估产妇出血量随时做好救治准备。此外,在产妇产前必须做好全面、仔细的检查和分析,以免耽误最佳抢救时机。并且医护人员对PPH原因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掌握是必须的,可有效降低PPH发生概率,保障产妇生命安全。

本研究中妊娠合并子宫病变、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总产程时间、软产道裂伤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合并子宫病变包括子宫肌瘤、子宫畸形和子宫腺肌症。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可使产程延长、器械助产率增加,发生产后出血的机率增加。畸形子宫在分娩时子宫收缩的对称性及极性受到影响,易出现子宫收缩乏力、滞产及胎盘、胎膜的残留,引起产后出血的发生。子宫腺肌病肌层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容易导致子宫肌纤维收缩障碍,继而会导致产后产后出血的发生。对于有妊娠合并子宫病变患者,产后积极用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边缘性前置胎盘可影响子宫下段的收缩,发生胎盘粘连或植入的风险也会增加,从而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边缘性前置胎盘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存在边缘性前置胎盘时,积极采用促近子宫下段收缩的药物,备用水囊等措施,对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巨大儿经阴道分娩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产道裂伤、肩难产,增加剖宫产率等,孕前超重及肥胖、孕期过度增重的产妇,其巨大儿的发生率更高,故孕期需控制孕妇的体重增长,控制胎儿生长体重,对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总产程时间延长,会引起产妇身心疲惫,盆底组织和会阴部组织水肿,继发宫缩乏力,增加软产道的裂伤,引起产后出血,尤其在新产程的执行标准下,不能一味的延长产程观察时间,需要密切观察影响产程进展的各种因素,及时处理。胎盘粘连或植入,会引起第三产程时间的延长,从而引起产后出血的发生。对此医师应胎盘粘连或植入纳入产后预警系统中,并及时进行处理,将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前阴道试产时间与术后宫缩乏力和产后出血之间关系密切,阴道试产时间越长术后宫缩乏力和产后出血发生率风险性越高。

参考文献

[1]韩宁玉,王欣.产程时限与产后出血[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27(8):1116-1119.

[2]张媛媛,李素仙,王培荣,等.宫缩剂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出血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8):1318-1320.

[3]罗云燕.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联合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2):3779-3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