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现场检测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4
/ 2

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现场检测技术研究

李道义

武汉建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430000

摘要:目前,建筑业发展迅速,建筑项目各类施工工艺和技术也在稳步提升,同时建筑结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可对建筑结构的性能产生影响,在施工中是否满足结构性能要求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功能性和耐久性,为防止建筑主体结构出现安全、质量问题,需对主体结构进行严格检测,保证建筑项目质量。检测人员需根据建筑项目的现实情况,采用有效的检测方式,提升检测效率和精准度,保证建筑项目整体的检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现场检测

引言

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这类结构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故而开展质量检测工作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运用的质量检测技术。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顺利施工,需要对主体结构开展相应的质量检测工作,把控主体结构质量也能够提高工程的效率。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意义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能够促进工程效率的提高,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具体的检测实践对象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以及砌体结构等,这些部分出现质量问题都需进行返工处理,不仅拖延工期也会增加工程成本,因此,适时开展质量检测能避免出现大规模返工,从而提高施工效率;二是能够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工程质量检测会设定规范化标准,通过有效的检测手段获得检测结果,能够对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结构有一个基础了解,对于质量不合格的结构需针对性处理,有利于提升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质量检测对工程管理也有着强化作用,检测结果能够指引之后施工的管理方向,从而保证后续施工质量的达标;三是能够增强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益,通过开展合理、规范且科学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工作,能够及时规避工程的各项风险问题,以免出现风险后而造成工程经济损失;四是能够提升建筑企业形象,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这也是企业开展项目的核心工作内容,而质量检测工作有效实施,也有利于帮助建筑企业对外树立良好信誉形象,获得更多的合作项目,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地位,未来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现场检测技术

2.1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

目前,常用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有两种,即钻芯法和回弹法。在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中,回弹法属于无损检测方式,具有便捷、快速等特征,此技术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强度检测中。在应用回弹法时,需利用一根弹簧对重锤进行驱动,传力杆可对混凝土表层进行撞击,对重锤被反弹产生的距离进行检测,回弹值与结构强度检测结果密切相关,据此即可完成混凝土强度检测。对于检测点,需设置在混凝土表层,但是只检测到表层混凝土强度,最后得出的结果不代表整体混凝土的强度。在应用钻芯法检测和回弹法检测时,其检测结果误差不明显,误差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应用回弹法检测,所得结果的准确性比较低。对此,在应用回弹法检测法时,需重视其他干扰因素,并对检测技术进行有效改善。

2.2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混凝土保护层对混凝土中的钢筋起到保护作用,保护层厚度是指最外层的钢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之间的距离。当保护层厚度不足时,会导致截面有效高度下降,或表层混凝土出现露筋现象,使结构的承重性与耐久性受到破坏,致使楼板出现裂缝、板底生锈、渗漏等现象。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下都是钢筋保护层厚度把控不规范等引发的。在建筑施工时,要求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而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

在现场检测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技术:第一,电磁感应检测技术。在传感器运行中可形成交变电磁场,若内部有金属介质,在接收信号后,在电磁场作用下其能够转变为电信号,据此即可预估出钢筋的具体位置;第二,雷达检测技术。在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发射毫微秒级电磁波后,再接收对电磁波进行检测,即可判断出钢筋的具体位置,同时还可检测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毫微秒级电磁波对混凝土具有较强的穿透性,检测深度大。在应用雷达或者电磁感应法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时,混凝土原料以及周围钢筋中是否存在铁磁性物质均会对检测结果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

2.3建筑砌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技术

建筑物的砌体结构也是重要主体结构,其质量检测重点是检测抗压强度。当前,检测建筑砌体结构的方法主要是包括回弹法、贯入法、砂浆片剪切法、筒压法、点荷法以及原位轴压法等,当前运用率最高的两项方法为回弹法和贯入法。例如,使用回弹法开展砌体结构强度检测时,其检测的速度比加快,检测面较广泛,且实施检测基本不会对砌体结构造成损害,属于典型的无损检测,在砌体的传统强度检测方法中,往往是建成之后在现场直接取样,采用压力测试手段来获得抗压强度的参数,不过这会对结构本身造成破坏,且砌体结构的性能也会出现变化,而回弹法刚好弥补了传统检测的缺陷,其检测程序比较简单,准确性相较于传统方法也有了很大进步。若是在砌体结构强度检测中采用贯入法,则其使用的工具包括增力杠杆、贯入深度检测仪、砂浆贯入器以及测钉等等,具体实施检测的原理是借助增力杠杆的作用,让砂浆贯入器当中的贯入杆从前拉到后面,达到要求位置后,将其挂在扳机的挂钩上,同时,待检测的砌体位置还有将设备固定好,然后扣动扳机,让测钉就此打进到砌体结构当中,对其贯入的深度使用检测仪加以测量,就可通过测量结果来判断建筑砌体的抗压强度。此外,还可运用原位轴压法来检测建筑砌体结构质量,主要是在检测的墙体上使用原位压力机取一部分砌体来进行抗压测试,快速且直观地了解砌体强度情况,确认砌体结构的质量是否良好,不过这种方法的计算过程颇为复杂,同时也会给砌体本身造成损坏。

2.4后置埋件的质量检测技术

后置埋件主要是在利用后锚固技术的建筑工程中常常被应用,后置埋件的施工较为简单,也具有灵活性和成本低的特点。一开始的后锚固技术主要是在建筑工程的结构加固以及改造中运用,由于效果较好后续得到了推广式应用。当前建筑工程中应用后锚固的主要形式包括化学锚固、机械锚固以及植筋等,其应用的领域包括幕墙结构、砌体结构、构造柱以及圈梁部分,能够促进构件的性能提高,而后置埋件则是锚固构件,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锚固效果,因而要开展检测,主要是围绕力学性能来检测构件。由于这类构件使用数量较多,因此现场一般采用抽样检测方法,选择检测的锚固构件对象可以相同品种、规格以及强度,应尽可能采用无损检测方法来检测,若是采用破坏性的质量检测技术,则应当尽可能选择容易补种修复的位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整体质量水平,因此,为了保证主体结构质量符合要求,需严格开展对应的质量检测工作。由本文分析可知,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主要是围绕着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结构、建筑砌体结构、装配式构件以及后置埋件来进行。

参考文献:

[1]朱晓平.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运用注意事项的分析[J].住宅产业,2022,4:79-81.

[2]王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内容及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2,7(6):165-167.

[3]吴晓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运用注意事项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11: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