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困难生就业帮扶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5
/ 2

资助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困难生就业帮扶路径探索

赵楠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摘要】高职院校困难生作为弱势群体,在求职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处于劣势。高职院校资助帮扶工作应将经济帮扶和育人工作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转变困难生就业思维,提升就业能力,精准助力困难生就业。

【关键词】资助育人;困难生;就业;帮扶

【作者简介】赵楠(1987.01-),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就业是民生之本,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2年大学毕业生规模达1076万人,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量都达到了历史新高[1]近年来,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比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困难生就业帮扶实效,促进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资助育人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困难生就业帮扶现状

(一)高职院校困难生主动性差,职业期待过高

首先,高职院校困难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者贫困偏远地区,受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有自卑、敏感、缺少自信等心理特征,这常常导致困难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不强,使其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影响其就业质量。其次,个别困难生自身有较强的惰性思维,职业期待过高,不求上进,缺少进取意识,主动性不强,个人职业规划不清晰等问题。个别困难生希望通过低投入高回报的工作改变命运,通常他们对就业的满意率较低对工作回报期待过高与实际情况形成的落差,会使得部分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就业时出现观望心理,导致慢就业现象[2]

(二)高职院校就业帮扶与指导缺乏精准性

近年来,为切实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境,国家不断加大学生资助工作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虽说经济资助至关重要,但是单纯的“输血”资助模式,只是解决了学生生活上暂时的的困难,却不能治本。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困难生就业帮扶工作也将重点放在了经济资助上。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造血”能力引导困难生学会自立自强,并在大学中真正学到安身立命的硬本领才是资助育人就业帮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高职院校就业帮扶与指导缺乏专业性。

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帮扶与指导工作体系不够完善,缺少专业性。首先,帮扶工作的主力军是资助辅导员老师,由于资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准确率高的特殊要求,辅导员老师日常事务性工作繁忙,在完成奖、勤、助、贷、减、免这些传统资助项目下,没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其次,由于辅导员老师对就业指导方面缺少深入的研究,不能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给予最精确的指导和帮助,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缺少专业性最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等相关就业课程授课教师以辅导员为主,缺少专职教师的指导蜻蜓点水式的课堂教学,职业化程度不高、学生能够真正应用到面试中的知识较少。

二、高职院校困难生就业帮扶途径

)加强受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资助育人工作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仅应该在经济上“扶贫”,更多应该在思想上“扶志”[3]。首先,资金支持是育人的基础,高校以困难生数据库为基础,做到奖助学金困难生的全覆盖,优秀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励志奖学金、就业补贴等资助项目奖金解决了学生生活上的困难,有利于学生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中。其次,高校资助工作还要通过系列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困难生知感恩、乐奉献,达到从思想上“脱贫”的目的。此外,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还要实现对学生的再教育,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回到家乡,积极参加家乡的疫情防控、资助政策宣讲、青鸟计划等志愿服务活动,为自己的家乡建设做贡献,转变学生的“等、靠、要”的旧思想观念,进而引导学生初步形成乐观向上、积极主动的就业思维。

(二)心理帮扶筑保障,直面就业挫折

贫困的家庭经济状况,使困难生和同龄人相比更加敏感、内向、自卑、不善于人际交往。高职院校要逐步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师—学院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员”四级帮扶工作机制,将困难生心理帮扶工作做细做实。首先,要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基层信息员的作用,初步排查困难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挫折。其次,班主任老师联合学院心理辅导老师结合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深入分析造成就业困难的原因。心理辅导员老师会给予学生相应的心理安抚,引导困难生自信、从容地面生活和就业中的挫折。同时,通过参加心理辅导员组织的系列团队辅导活动,帮助学生缓解精神压力,从而摆脱就业的困惑。最后,必要时班主任老师带学生寻求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扶,筑造最坚实的心理保障,帮助学生从容地解决就业过程中的挫折。

(三)学业导师个性化专业辅导,精准助力

就业

俗话说:“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学业导师专业辅导强根基大学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掌握专业本领,成为专业领域有用的人才。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业,高职院校可以为全体学生配备学业导师专业课教师作为学业导师,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还可以通过精准的学业帮扶,筑牢扎实的专业根基确保学生学有所成。众所周知,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特别看重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岗位匹配的程度。学业导师可以将就业指导加入到学生毕业实习指导中,帮助学生精准分析每一个意向岗位所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从中梳理出学生知识的薄弱点,并通过一对一帮扶的形式,精准助力学生面试上岸。同时,高职院校大部专业课教师都有企业工作或者实践的经历,他们可以利用在本专业领域人脉广、资源多的优势,积极推荐困难生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困难生就业难的问题

(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辅导,增强自我认知

大学生就业的前提是明确自己的就业需求、就业意向,从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要通过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引进专业的师资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等就业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学生自我认知不足问题入手,帮助学生从个人兴趣、性格、能力以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最终确立了职业方向,做好规划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坚持把资助育人和就业帮扶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能够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会自立自强,还是促进困难生就业的最有效途径。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依托双师帮扶——即企业指导教师、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二对一为学生建立就业情况跟踪台账、推荐实习、就业的方式全面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吴泳成: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154-160.

[2] 黄永斌: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现象透视及引导[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4):51-54.

[3]毕家驹:《海外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证的组织体系》,《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4 (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