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的研究现状及大学生就业困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5
/ 2

大学生就业的研究现状及大学生就业困境

付崇鑫, 许凤仙, 兰芸, 张洁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18

摘要: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人,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等多重不确定因素的叠加影响,大学生就业更是面临着巨大挑战。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亟需开拓创新、多措并举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另外,大学生也需从自身实际出发,转变就业观念,多元灵活就业,共同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研究现状;大学生就业困境

1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

1.1生产与经营困难,岗位需求缩减

受地方区位因素、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水平等主客观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相对不足,地方本身企业数量有限,受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冲击,许多企业经营面临极大的困难,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应对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再加上特殊时期消费群体缩减,企业经营收入减少,在经营上出现困难,有的企业难以为继,面临着倒闭的风险。有些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开支,相继变换招聘策略和招聘规模,一些勉强能够支撑下去的企业也在不断缩招甚至逐渐裁员,就业岗位严重缩减,岗位吸纳能力下降。而毕业生的人数却在不断增多,面对企业招聘需求规模不断下降的现状,当前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的大量需求,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与影响。

1.2个性化指导不足

从高校就业指导的发展趋势来看,个性化指导将逐步取代“一刀切”的指导模式。目前,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基本上是“一刀切”,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这将导致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无法为每一位大学生提供所需的就业指导服务,这也意味着一些大学生很难从就业指导中受益,进而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效果。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之前,他们没有投入必要的精力充分调查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没有把握不同大学生就业指导需求的差异。高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相对简单,没有更好地匹配大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就业指导服务,但不能按需定制。

1.3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错位,结构性矛盾突出

当前,我国迈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样,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及时对企业的转型发展及产品的创新生产进行调整,导致企业的用人标准与需求也随之改变。而地方高校往往创新改革意识不强,在学生培养上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最后对学生培养成果进行评估,这一过程的时间周期相对较长,且不能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变化而进行调整,导致培养的人才能力一般会滞后于市场和企业需求,人岗不匹配的情况凸显,还出现了部分岗位无人问津、部分岗位却一岗难求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2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困境突破策略

2.1摆正就业指导工作的位置

高校要充分认识就业指导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把工作摆在正确位置,加大人力物力支持,推动这项工作顺利开展。从物质保障上看,关键是要加大就业指导投入,做好相关预算,确保就业指导工作有一定的资金保障。从人力资源支持的角度来看,关键是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在岗位分析和岗位描述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胜任力要素的具体要求,从内部部署和外部引进两个方面继续加强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在内部分配方面,有必要将一些年轻、精力充沛、有思想和积极性的教师分配到就业指导岗位。在外部招聘方面,要从中选优,公开招聘,重点引进一些能力强、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积极性的人员,实现就业指导团队结构的不断优化。招聘渠道应尽可能多样化,招聘方式也可以更加灵活。

2.2加强就业工作顶层设计,增强就业指导教育的针对性与创新性

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主线,将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稳定的重点工作。首先,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院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亲自部署,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学校重要议事日程中,专题研究谋划,定期召开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实行“学校主管、部门协调、学院主体、全员参与”管理体制,实施“领导负责、目标管理、权责统一、绩效考核”工作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夯实责任,推动形成全员抓就业、全力促就业的工作格局。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推进访企拓岗促就业。其次,建立与完善就业创业工作制度。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动态化管理与督促,严格落实月报、周报通报制度,精准摸排统计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好分析总结。最后,构建就业育人共同体。积极团结与激发领导干部、一线教师、辅导员、用人单位、优秀校友等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就业工作合力,共同参与支持就业工作。

2.3提升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需要具有良好的实效性,即课程内容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增加实践内容的权重,从而更好地提高就业实践课程的实效性。就业指导课程需要充分结合实际,增加一些就业案例分析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还需要设置一些就业场景,指导学生进行模拟练习。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就业指导的理论知识。如果条件允许,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可以根据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积极开展一些就业创业竞赛等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为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锻炼就业能力营造良好氛围。

3结论

在就业压力和难度加大的情况下,高校应确保大学生在校期间得到良好的就业指导,从而更好地应对就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挫折,实现大学生整体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本文提出的解决大学生就业指导困境的策略包括: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定位,加强个性化指导,形成联合管理的新模式,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这些方面需要尽可能做到,以避免缺点。同时,高校未来需要加强对就业指导理论的深入研究,丰富相关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导就业实践的发展。本文的观点只是一个陈述。虽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客观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于不同高校,要广泛借鉴相关经验,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就业指导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熙.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特点、困境与进路[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14):25-32.

[2]夏春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透视及其引导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1(5):62-67.

[3]马鑫民,杨国梁.新时代行业特色型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教育与对策[J].北京教育(德育),2021(5):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