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输血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2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输血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彭小艺

娄底市骨伤医院  湖南  娄底  417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输血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指导髋部骨折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决策。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至我院治疗的老年髋部患者152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围手术期输血,将患者进一步分为两组:对照组(不需要输血的患者)和研究组(需要并接受输血的患者)队列。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的出院前ADL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输血对于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输血;临床预后

输血在急性出血患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多项研究报告称,输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会增加死亡率。此外,过度输血会导致管理问题(缺乏血液制品和供应问题)以及增加医疗保健系统的成本[1]。由于人口老龄化,髋部骨折已成为许多国家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髋部骨折后恢复缓慢和残疾很常见,即使采用外科手术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贫血在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中很常见,这会对手术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产生不利影响。尽管输血通常用于治疗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贫血手术,一些研究报告说,输血可能会增加手术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输血与手术后较差结果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仍不清楚。一些研究报告了红细胞储存时间与死亡率增加之间的关联[3],而另一项研究则侧重于细胞因子释放和免疫激活[4]。然而,相互矛盾的结果并不少见,因此输血对髋部骨折手术后长期结果的影响已成为临床实践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输血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指导髋部骨折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决策,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至我院治疗的老年髋部患者152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围手术期输血,将患者进一步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76例,男39例,女37例,平均年龄为(71.36±5.23)岁;对照组76例,男38例,女38例,平均年龄为(72.16±5.33)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首次入院具有股骨颈骨折或粗隆间骨折骨折;(2)至少3年的髋部无骨折期;(3)典型手术的接受者,包括内固定(切开复位骨折肢体[股骨]、闭合固定[股骨])、股骨头置换术(髋关节)和全关节置换术(髋关节);(4)发生髋部骨折时的年龄为65-99岁,以确保仅包括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排除标准:(1)合并骨折;(2) 病理性、假体周围骨折、骨干骨折或股骨远端骨折;(3)65岁以下患者;(4) 开放性或病理性骨折(骨肿瘤、血液或出血性疾病、慢性肝病史)。

1.2干预方法

1.2.1手术干预:开放式或闭合式髋部手术复位和内固定是在患者仰卧位在射线可透的工作台上实现的,受伤的腿自由覆盖或在牵引台上。每位患者均采用外侧转子上入路。术后所有髓内钉远端锁定。同一专家外科团队进行了所有手术。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术后初始放射影像学检查,以确认复位质量和种植体位置。头孢唑啉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在头孢唑林或青霉素过敏的情况下,患者改为服用克林霉素。

1.2.2输血标准:根据美国血库协会 (AABB) 的临床实践指南:红细胞输血阈值和储存 ,仅当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8 g/dL 且生命体征或症状不稳定时才进行输血严重贫血(心率 >100 bpm,收缩压 <90 mmHg,胸痛,乏力)。

1.2.3输血方案:有心脏病史患者的一般输血方案是血红蛋白水平 < 10 g/dl 输血,无心脏病史的老年人 < 8 g/dl。大多数患者接受了术后输血。只有当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已经低于输血触发值时,才会在术前进行输血。输血的决定由主治医师做出。

1.2.4 分组:根据上文所述的输血标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不需要输血的患者)和研究组(需要并接受输血的患者)队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出院前ADL评分,使用中文版日常生活量表 (CADL) 评估术后30天的功能状态,较高的ADL分数表示功能状态较差,22分是分界点,超过截止分数被定义为ADL受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x±s)表示,并进行卡方检验。计量数据用(n,%)表示,进行t检验。P < 0.05 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出院前ADL评分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其出院前ADL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出院前ADL评分比较分析

组别

住院时间(day)

出院前ADL评分

研究组(n=76)

15.97±2.78

41.71±4.15

对照组(n=76)

20.35±3.16

50.17±6.17

t

9.072

9.919

P

<0.05

<0.05

3 讨论

髋部骨折是老年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未来十年,美国每年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数量预计将增加12%,达到每年300,000 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通常有合并症,这些合并症会增加术后心肺、血栓栓塞和神经认知并发症的风险。在这一高危患者人群中,住院死亡率和30天死亡率很高,可能超过10%。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贫血的发生率很高,并且经常需要输注红细胞。在一项包括835名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中,报道有40%的患者接受了红细胞输注[5]。输注红细胞以增加氧气输送,特别是在心肺储备不良和/或既往贫血的患者中。然而,红细胞输注也会增加髋部骨折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老年高危患者红细胞输注的最佳阈值尚不清楚[6]。此外,据报道接受输血的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增加,包括肺炎、短期死亡率、住院时间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7]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出院前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表明围手术期输血有利于缩短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住院时间,降低ADL评分,提示可能与更好的临床预后有关。围手术期贫血的管理是外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前的研究已经确定贫血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长短和功能不良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股骨颈骨折人群中,贫血会通过减少组织的氧气供应来减缓伤口愈合,并阻碍患者的术后康复。贫血可能导致劳力性呼吸困难、站立时头晕和嗜睡等问题,这些都可能显著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输血有利于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可能与更好的临床预后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输血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因为手术过程中出现大量失血可能会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缺氧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并及时进行输血。围术期输血是一项谨慎的措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合适性和风险,并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操作。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状况,并监测输血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在围手术期,应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测,维持恰当的心输出量和组织灌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医生需要在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下,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选用合适的血液制品,并在输血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状况。

参考文献

[1]赵雅宽,谢添,芮云峰.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术期血液管理的现状与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22,36(11):1081-1084.

[2]田云旭,张可欣,田苗,李秀婷.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新发心脏不良事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06):837-841.

[3]李少华,张铁山,邢克炎,何新庄,刘涛.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对老年髋部骨折生存预后的影响[J].中国骨伤,2022,35(01):38-42.

[4]梁平萍,陈福洪.基于血液管理三柱理论分析老年髋部骨折贫血患者围术期治疗现状及血液管理模式[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05):171-174.

[5]王默然,王峻,葛艳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20,33(07):668-672.

[6]李娜,张凯.肌少症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女性患者围术期输血情况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3,29(01):52-54.

[7]刘喻萍,金奇彦,左静,宋学敏.不同输血策略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预后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3(05):80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