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实效性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2

试析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实效性优化策略

卢月荣

广东省湛江徐闻县春光小学524100

摘要:立德树人一直是我国教育的根本,需要各层级学校将其有效落实于实际教育教学中,进而促进学生思想、行为全面健康成长,为国家、社会培养出道德素养水平良好的人才。由于班主任与学生接触较为密切,德育管理工作与班主任工作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持续感染学生思想意识、有效落实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目标。因此,小学班主任应注重自身德育管理工作,站在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思考德育管理工作优化策略,进而设计出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教育策略,落实到实际教育中达到显著提升德育教育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实效性;优化策略

引言:

目前,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的教育方向,并对教育领域提出了重视德育教育、有效落实德育教育的要求。小学是学生进行系统化学习的第一站,并且小学生年龄较小、文化知识较为薄弱、缺乏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事物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思想、采取错误的行为,对学生人格成长、思想成长、观念的形成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是管理好班级与学生,除了要积极开展学科教育教学外,还应注重学生是否全面健康成长,需要将德育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融合在一起,挖掘出学生存在的德育问题并及时进行有效地教育引导,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观念,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1]。由于时代不断发展、我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以往的德育教育观念、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成长需求,需要对德育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优化,促进德育教育与时俱时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出作用。

一、转变观念,突出主体

以往德育教育采取的是统一式教育模式,比如围绕“爱国”、“孝道”等进行统一式教育,由于小学生对任务事物缺乏正确、全面的认知,并且教育的内容未与学生实际存在较大的关联性,学生难以理解这些思想观念、未重视这些思想观念,即使德育教育实施的策略再优质,也未能充分发挥出作用。因此,班主任在优化德育管理工作时,第一步应转变观念并认知到统一式教育并未能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学生自身产生的思想与行为中挖掘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挖掘出的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措施,进而实现德育教育与学生实际具有相关性、学生会因为自身存在这类问题并思考班主任的教育引导而产生认同感,可通过学生自身发生的问题促进学生理解教育观点,并重视这一教育观点,能够将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改正以往存在的错误思想与行为,实现了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出了作用,并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2]

二、注重心理,奠定基础

班主任应了解一个人的情绪、心理对此人的思想形成、采取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比如一个人面对不良事件时,会产生不良情绪,会在不良情绪的驱使下采取宣泄自己情绪的行为,往往采取的行为较为暴力,即使此人认知自己这一行为是错误的,但是因为不良情绪高涨而仍然采取了这一行为。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学生情绪、心理的教育引导,让学生了解情绪、心理是组成自己的重要元素,会存在积极的情绪、消极的情绪,并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情绪、产生不良情绪时应采取正确的思想应对[3]。班主任可以采取积极心理学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换个角度思考,进而正确面对不良事件、不良情绪,避免自己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思想、采取错误的行为。

例如,班主任可先询问学生:“成长以来,你们都拥有过怎样的情绪?怎样的心理?”学生会存在未正确认知情绪、心理的问题,班主任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不同的情绪、不同的心理,在展示之前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其会存在的情绪与心理,进而选择出与学生实际存在的情绪与心理并向学生展示,学生会在直观化观看的过程中回忆自己的过往,并准确的将自己产生过的情绪与心理表述出来。然后,班主任再次询问:“当你出现生气等不良情绪时,你的思想上有没有产生不好的想法,比如想要打人等错误的思想与行为?”部分学生自然是存在过这样的思想。此时,班主任可以将“暴力”的结果向学生展示,包括被暴力学生的结果、实施暴力的学生的结果,让学生认知错误的行为会让自己受到惩处,还会对自己将来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最后,班主任要实施积极心理学,在实施时可采取案例教学法,先将事件向学生播放,并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想法表达出来,然后班主任告知学生在面对这一事件时可以拥有两种情绪、心理:一是积极心理、二是消极心理,并将两者不同的实施过程、获得的结果展示出来,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倾向于积极心理,然后引导学生:“无论自己将来面对怎样的事情,都应拥有积极的情绪,积极的情绪会让你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而消极的情绪会让你采取错误的行为,让事情变的更糟糕。”通过针对学生心理开展积极心理学的教育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思想,进一步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三、每日分享,提升效果

班主任在优化德育管理工作时,可以采取“每日分享”策略,所谓“每日分享”是指通过每日学生轮换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亲身经历或者了解到的正确思想与行为、错误思想与行为向班级内所有学生阐述的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达到持续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引入学生思考过程的目的,进而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例如,班主任可以按照座位前后顺序进行学生排序,学生需要提前一天围绕“德育思想与行为”创作短文,并在第二天早自习向班级内所有学生讲述。在学生讲述后,班主任可询问其他学生是否有不同的意见并阐述出来,如果学生未能回答,班主任可根据学生讲述的案例提出相关的问题,让所有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参与到每日德育故事中,班主任则在最后进行德育总结,会因为学生思维参与到德育学习中而快速认同班主任的教育引导,进而形成正确的思想,提升了德育教育效果。

四、评比奖励,持续教育

班主任应明确德育教育如果只局限于思想上、缺乏实践的过程,降低德育教育效果的同时也未能在学生思想中根深蒂固。因此,班主任可以采取评比奖励措施,利用评比奖励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将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落实到实际中,在实现持续教育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班主任可以采取每周评价学生行为的措施,可由学生向班主任反馈,哪位学生在这一周内做了哪些好人好事儿,可根据做好人好事儿的次数发放相应的小红旗,并在期中、期末两个阶段统计每位学生获得的小红旗数量,根据数量排列出名次,前三名学生获得各自相应的奖励,其他学生则为鼓励奖。通过这一措施在整个学期内持续化开展,学生受到奖励的吸引而积极采取正确的行为,学生会呈现出在较长的时间内采取正确的行为,进而形成潜移默化的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实现了德育教育目标。

结束语:

小学班主任应重视德育教育在自身工作中的开展,应积极对以往实施的德育教育措施进行有效的优化,进而达到显著提升德育教育效果的目的,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并落实到行为中,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赖碧婵. 小学班主任班级德育管理的开展策略[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1, 000(019):P.1-1.

[2]高维艺.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优化策略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21(22):2.

[3]虎秀娟.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创新探究[J]. 文学少年, 2021, 000(034):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