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循环小组日记在习作中的重要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2

班级循环小组日记在习作中的重要作用

朱月娥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九小学 519000

摘要:小组日记是一个新举措,它不但解决了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情绪困境,也对老师的作文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个“双赢”的好策略。

关键词:小组日记 兴趣 促进表达

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几乎成了每个语文老师和学生的苦恼之处,因此日记就成了老师们训练的重要阵地。虽然很多老师也一直都在积极地坚持不懈地为此做着努力,但收效往往不尽人意。学生要么觉得没东西可写要么有想法不知从何处落笔,日记成了流水帐,失去了所具有的价值与作用,反而成了学生与老师们的累赘与负担。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书中指出:“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对于是否需要编写作文教材这个问题,应该没有什么异议。作文编排什么内容,按什么体系编排,怎样操作等等,这些恐怕难以作统一的规定。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用,都是可行的”。从课标可以看出,习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日记就是向习作迈进的一个重要阶梯,也是重要阵地。抓好日记就可以让写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笔者在所教的班级也曾实施过传统的日记形式,但效果差强人意。于是我便改变传统模式开始实施班级循环小组日记,几年下来效果甚好。班级循环小组日记,顾名思义就是在班级内组织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轮流写日记。班级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由若干个同学组成,小组成员用同一个日记本循环着来写,一周写一次,每天都上交。同组的同学不仅要阅读他人的日记,还要对他人的日记进行评价,写下自己的评语。

小组日记对教学对学生都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一、对教学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有的还是比较难以把握的,即使老师进行了相关讲解和引导有的孩子也还是不知从何处落笔,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小组日记的形式大家先尝试着写写,组员们评论给出意见后再进行第二次创作。比如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要求写一篇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这个故事需要有深义或者反应某一社会现象或者蕴含深刻的道理。笔者在讲完单元作文要求后让孩子们试着在小组日记中去创作,很快组员们就进行了评论反馈,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不但为习作降低了难度还为习作做了很好的铺垫,使习作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二、对学生的意义。

(1)使学生更乐于去观察生活,提高写作兴趣。为了有更好的写作素材写出的作品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扬,孩子们开始留意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写作变得更加自由,也变得更加有趣味性,涉及的内容也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写作不再是头疼的事。记得一位同学曾写了几篇关于珠海美食的介绍,从食物的外部的色、香、味到内部的口感与享受,真是不亚于“舌尖上的中国”美文,被同学们誉为“珠海小美食家”!这绰号真是实至名归。同学们也是看得津津乐道。

(2)使学生有了读者意识,更加乐于创作。以往的日记只是单纯写给老师看的,属于一对一的写作形式,日记成了任务,也不想写自己的心里话。小组日记的创设,让孩子们清楚了自己的写作对象是同班的小伙伴们,有了具体的写作对象也就清楚了自己写的故事的写作口吻和故事方向。有了这个读者意识,也就变得会更加积极,更加乐于创作。

(3)使学生间写作可以相互促进,习作水平得到提高。在小组日记中,孩子们在动笔前先要阅读同伴的习作评论好后再写自己的作品。这样小组日记就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学习同伴的长处,吸取别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在笔者的班上,老师赞扬了一个同学的细节描写,另一些同学就会努力让自己的作品也注重起人物的各方面细节描写。也有某一组有一个人写了探险旅行,让人心惊肉跳,真是险像环生!这就勾起了别的小伙伴的创作欲望,也开始回忆起了自己的各种有趣旅行,大家还开始在小组日记中PK打起了擂台赛。

(4)使学生敢于真情表达,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以往的小组日记因为单纯面对老师或家长,所以不敢写自己的心里话。小组日记因为是写给同龄小伙伴的,也经常会有相同的苦恼或困惑,因此写出来就很容易得到共鸣,他们更愿意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心情愉悦,使身心都会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并且同学们还在日记中相互出主意帮助解决问题。甚至就家长对于孩子们的课后班过多等问题还特意开展了一次班会来讨论,小组日记挖掘出大事件!

小组日记的研究实施会提高写作水平,进一步促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与交往,使学生们的个性得以张扬,提升语文素养,使写作这块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笔者上一个毕业教学班也实施了一年多的小组日记,在中学他们的这一优势也得以显现,作文分较高。也有家长在孩子上中学后还发信息过来说班上曾经小组日记的实施让孩子在语文写作中真是如鱼得水,频频在比赛中获奖,得到中学老师的肯定和同学们的敬慕。

班级循环小组日记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让习作不再成为使学生感到头疼的事,这一有效形式可以在教学中好好利用多多推广,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