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策略----以泉州五中桥南校区 “python编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2

“双减”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策略----以泉州五中桥南校区 “python编程”为例

洪晓云

泉州五中桥南校区

【摘要】“双减”是国家基于教育现状推出的新政策,该政策强调学校在作业的布置上,从量到质,从单一到综合,在形式上拓宽类型等转变,因此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后延时服务都有了新的要求。泉州五中桥南校区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思维,在校本课程中开设了“python编程”的课后延时服务课程,本课程更是深受学生的喜欢,成为了选课的热点。本论文式根据当前“双减”政策要求,以初一年编程课程主题模块中的“人机作战”作为教学实践案例进行说明,对本课程进行一个总结。

【关键词】python编程   课后服务  校本课程

在2021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中小学进行了一场教育教学“双减”大改革。文件提出“双减”的主要目的是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双减”政策是针对当下社会功利化,短视化等现象进行改革有效措施,让教育回归课堂,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举措。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编程已经是人们进入社会的一项技术;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素质类技术教育课程,编程纳入了信息科技课程体系。泉州五中桥南校区开设了多门编程课程,其教学内容更是收到了广大家长的关注,报名选课的学生非常多。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Python的课程目标是通过项目式以及创设情境的学习任务,助力学生梳理程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方法以及各个算法的使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计算思维能力。在课程的过程中,泉州五中桥南校区老师会根据学生水平,学校设备情况,从生活实际情况,开设各级各类的开放式学习主题,采用递进式,分层化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打造信息科技优质课堂。

python编程”校本课程内容构建

福建省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科技在2020年进行了修订版,本研究根据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依托学校校本课程平台,面向初中生开设,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建构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基础编程讲解,进阶编程讲解,项目式编程拓展等。

三个层次模块的编程内容大概可以罗列如下几个知识点:

基础编程讲解:从编程的基本概念入手,讲解变量,结构,条件,循环和函数等知识,教授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编程问题,课堂上经常融合初中数学知识(比如,数学流程图,三角形面积,斐波那契数列,水仙花数等知识),提升学生的编程逻辑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体验编程的过程,感受计算机处理生活问题的快捷性。

进阶编程讲解:讲解 “类,高级数据结构,字典,队列“等进阶版本知识,课堂上融合生活现实主题,比如“汉诺塔问题,打鱼还是晒网,绘制正态分布曲线”等教会学生综合使用编程,解决完整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教会学生学会利用网络知识,查找并掌握PYTHON各类数据库,提高自身网络搜索的能力。

项目式编程拓展:选取社会上,生活中,学校里,学生遇到的案例作为知识的引入点,并且融合多学科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编程思维能力。比如:初二下创设“福建疫情轨迹追踪”配合python的turtle模块和时间模块进行实时画图,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初三上册创设“人机作战”的主题,让学生确实感受人工智能,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python编程”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如下方式授课,“课程引入—设计与探究—展示和总结”等课程实施策略,具体分析如下:

课程引入,每节课我们从生活中吸取一个主题,布置场景任务或者创设有趣的游戏等,以此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动力,并且能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学习任务,了解完成任务必备的核心内容与知识,接着顺利过渡课堂的下一个环节。

在设计与探究环节,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习,提供资源,并且能够实时的给与学生评价;引导学生根据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尝试算法,最终进行实践测试。

在展示和总结环节,我们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互结合的方式,对于学生本节课完成任务的成果等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总结,最终和学生一起完成了知识体系的建构。

我们选取了初三校本课程“人机作战”教学案例进行说明。

1、选题来源

本课是在考虑到新教材增加了程序设计,开源硬件等模块,模块的增加来源于当前社会的智能化发展,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融入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但是,学生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仅限于书面的理解。本项目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在我们现代化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学生对于人工智能能得理解。

2、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生而言,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都接触过了scratch等图形化编程,所以对集成编译环境的概念不会特别陌生,但是python语言的交互方式和之前的scratch还是有本质的差别。在python的授课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中英文标点,大小写,关键词等提示信息阅读会存在困难,教师相对耐心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辨识展示信息。这个过程虽然困难,但是可以引导学生不畏困难,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让学生顺利接受python相应的知识点。初中生正处在青春萌发时期,对于作品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创作的很多作品,常常可以让人眼前一亮,值得推荐。

3、课前导学

老师布置项目编程“人机大战”的主题任务,并且发布在福建省资源平台,要求学生先学习和了解“人机大战”来源,并且自己创设项目式活动的起因,经过,结果,自己尝试分析,梳理,程序算法的流程图,根据流程图,书写代码。

4、设计与探究

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人机大战”的主题,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何为人机大战?从哪入手?你创作的作品的创新点在哪里?作品如何吸引眼球呢?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总结给出不同的设计方案,比如:模拟“深蓝”创设中国象棋对战或者可以尝试创设拼图比赛以及各类华容道等,每个项目活动方案都可以使用python设计完成作品。

5、展示与总结

学生完成作品之后,我们开始随堂展示并交流作品,给学生创设互相学习的机会。每份作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作品进行综合,多元,评价和总结。

课程总结经验

泉州五中桥南校区校本课程的实施,严格按照“双减”要求,落实政策,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的特色出发,将多学科融合,特别是充分发挥信息科技学科的技术特点,发挥技术,在学生掌握技术的过程中渗透信息素养。学校在课后服务的选课和质量上,都是调查且甄选,确保所授学科的质量。在授课教学的过程中,本论文主要针对如下三点进行课程总结:

在课后服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完成授课过程后,引导学生将现实问题抽象化,进行问题描述,用数学模式分析问题进行数学建模,接着进行算法设计,编译程序,在进行程序编译过程,积极记录过程性评价和成果内容总结。在讲解和互动分析的过程中,师生关系已经从单一转变成多向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人机互动的过程。

课后服务的学习时间相对充足,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合作探索的机会。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基于项目式的编程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改善学生对于学习编程枯燥无味的想法,课堂中,采用多种互动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沟通;编程学习也是学生提升信息意识,提高计算思维能力的助推剂;循序渐进的主题学习,分层次的项目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持续且有效的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获得感。这种方法符合“双减”提质增效的目标,充分且有益的利用课后延时,充分学习信息科技,提升其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于戈  华静.  “双减”背景下中学数学在线反思性作业设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07):39.

【2】史元  刘嘉琪 王军.“双减”背景下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07):64-66.

作者个人简介:洪晓云 泉州五中桥南校区  一级教师
 

课题信息: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2年度开放课题;立项号:KCA2022062;课题名称:双减政策背景下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