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诊急救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7
/ 2

浅谈急诊急救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

陈雪松,张艳伟

第九六七医院第一派驻门诊部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救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进入本医院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进入医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一组是实验组,另一组是常规组,患者一共有92例,两组随意平均分,每组各46例,其中实验组采取急诊急救护理,常规组采取普通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后,显效3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65%,常规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后,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9.13%,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效果高于常规组,差异在医学上存在一定的意义。结论:急诊急救护理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紧密关乎着患者身体的恢复情况,与普通护理相比,效果更加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急诊急救护理;急性心梗死患者;作用分析

前言: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概率越来越高,不仅多发于老年人,在年轻人中也比较多见,主要是因为现在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人们心理负担加重的同时,关爱自己的时间也减少,急性心梗是一种典型疾病,这种疾病发病迅速,而且通常情况都会比较严重,患者身体会感到强烈的不适,多个身体部位会有疼痛的感觉,会明显感觉到心脏剧烈跳动,意识会逐渐模糊,在严重时会直接昏厥。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急救的过程中,优化以往的护理方式,对患者加大关注十分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进入本医院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进入医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一组是实验组,另一组是常规组,患者一共有92例,两组随意平均分,每组各46例,其中实验组采取急诊急救护理,常规组采取普通护理。研究在医学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1.2方法

针对常规组患者来说,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实施过程中进行急诊护理。术前准备好相应设施,术中,按照医生指示进行相应操作,术后提醒患者按时吃药,保持积极心态。针对实验组患者来说,在优化急诊护理模式下进行护理,在患者入院前,护理人员就要设计好大致流程并理清思路,面对各种情况都能冷静应对。在患者入院之前,护理人员要通过电话与其家人进行沟通,尽可能多地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护理人员还要加强与病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根本上落实临床急救护理工作。在急救工作人员到了现场之后,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吸氧等措施。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从根本上缓解患者身体疼痛感。在落实现场抢救护理工作之后,要及时转运患者,在实际的转运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转运动作轻柔度,还要保证转运时间足够短,要引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加大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的监测力度,及时做好信息记录工作。针对那些未确诊患者,要及时进行临床病情诊断和检查,全面掌握患者发病史,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加强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的检查和诊断。病人病情确诊后,护理人员要从根本上落实术前护理准备工作,做好静脉通道创建工作,必要时给予患者适量的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护理人员要在病人的右腹股沟部位备皮处理,还要根据情况帮助患者进食、洗漱、换衣服、上厕所等等,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患者的保暖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心肌梗死患者身体会出现强烈的不适,身体疼痛,伴有频死感,以恐惧、焦虑情绪为主导,此时患者应该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注,让其感受到自己被爱,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及时帮助患者实现,当患者需要做检查时,护理人员要一直陪伴在身边,多说一些鼓励的话,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发现患者有任何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医生汇报。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后,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45%,常规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后,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6.11%,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效果高于常规组,差异在医学上存在一定的意义。其中实验组患者的平均进行手术的时间为(35.8±5.6)min、平均在院治疗时间为(6.6±1.2)d,常规组患者的平均进行手术的时间为(42.3±7.8)min,平均在院治疗时间为(8.5±2.4)d,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在院治疗时间均低于常规组,以上在医学上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3.讨论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的治愈率还是比较低的,因为患者的情况一般都很危急,如果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情况将会十分不乐观,也就是说要在短时内纠正患者的缺血坏死症状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需不断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在抢救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难以满足要求,导致抢救时间延长,抢救效果下降,最终导致抢救效果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院对对部分患者采取了优化急救护理的方法,通过对患者增加关注,加强身体上的照顾和心理上的干预,最终获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对护理流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规范,而且失误减少,护理的整体效果明显提升。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展迅速、病情危险大、死亡率高等特点,予以患者良好的急诊急救护理能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近几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显著升高,主要是因老龄化加剧、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减弱、防御力差等,因此在紧急的抢救过程中,予以患者必要的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急救中要格外注意的是要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对于疼痛难忍的患者予以镇静药物,不要刺激患者,使患者的心情平复下来,不要过于激动,这样才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脑血管病症当中的一种,当患者患上该病后,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病情,如不及时治疗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有效率,及时采取一系列相应有效的急诊措施,从根本上改善病况。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加强系统化的急救护理十分重要,在以往的常规急诊护理模式下,患者急救效果不明显。因此必须及时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且应用最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临床抢救,可以明显提升患者抢救有效率。护理人员要掌握基本的抢救护理: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予以患者心电监护和吸氧等常规的抢救护理。当患者确诊后,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手术前的准备,具体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卧床,多功能监护,导联心电图检查,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心率、心律的变化,准备好急救药物及器械,防止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静脉推注硝酸甘油等药物,并及时补充血容量;疼痛明显时予吗啡等药物镇静镇痛;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根据病情及医嘱调节氧流量,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最后在患者手术后期做好术后并发症护理和心理护理等,在做好这些常规急救护理工作后,进行积极护理模式优化应用。

总而言之,急诊急救护理在对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大大降低疾病的致死率,所以医院的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日常的培训,当患者来临时,为患者及时提供护理,让患者感受到温暖,更快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沈能.急诊急救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2019(05)

[2]崔慧静.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现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