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护理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7
/ 2

论心理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护理价值

安文波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272000   

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论述心理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护理价值。方法:抽取来我院的重症监护室患者44例进行分析,把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有2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见的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不良情绪评分、护理效果等。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最终得出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成效。

关键词:心理护理;重症监护室;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的重症监护室患者44例进行分析,平均把其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有22例患者。研究组患者中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重症胰腺炎、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有7例、6例、5例、4例。对照组患者中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重症胰腺炎、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有8例、6例、4例、4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太大的差别,具有可比性,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

组别

男女比例

平均年龄(岁)

研究组

12:10

(57.89±5.08)

对照组

13:9

(44.27±6.13)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取常见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用药;及时把患者的病情变化上报给主治医师。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对于比较神志清楚的患者来说,如果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应在手术前全面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告知患者手术安全和操作流程等,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②增进护患沟通力度。护理人员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病情比较稳定,应积极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给患者宣传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有一个较好的心理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内心的顾虑等,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③给与患者心理护理支持。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需要更多的陪护和心理护理支持,护理人员需要在了解患者自身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不仅如此,护理人员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忧虑之处,及时解答患者的内心疑惑,积极疏导患者,鼓励患者保持积极正面的心态应对疾病。譬如,对于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来说,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对于进行气管插管借助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危重患者来说,可以借助图片进行沟通,或者猜测患者的口型、写字等进行交流。④保护患者的自尊心。不管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是不是清醒,护理人员都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尽量遮盖住患者的隐私部位,保护好患者的自尊心。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应尽可能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给患者拉上隐私帘,穿好病号服,尽量让同性别的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缓解患者的心理紧张。⑤改善患者的病房环境。给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让患者保持较高的舒适感,让患者拥有高质量的睡眠。护理人员还应定期打扫病房,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在合理范围内。告知家属探视期间需将正能量信息进行传递,防止不正当语言伤害到患者致使病情发生进展。除此之外,还需确保病房安静,噪音需严格把控,防止对患者的休息造成一定影响。噪音可能对患者疗护过程中精神造成影响。因此尽量做到“四轻”,即尽量减少各种输液泵、呼吸机及监护仪的报警音量,然后不用的设备尽量关掉。各项护理操作在执行时,尽量要集中控制。然后在抢救单元的设置方面,需要尽可能地在抢救时拉上床周围的窗帘,避免患者看到其他微冲患者的抢救场面及恶病质状态。在患者日间休息时,尽量关掉床头灯,避免光线刺激对患者睡眠造成影响。⑥临床护理。针对治疗后已经清醒的患者,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让其主动表达自身的症状并敢于面对,另外告知患者不得对其他患者的罕见病情展开议论或嘲笑。

1.3观察指标

①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行评分,评估对象包含患者的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躯体功能等,分数高低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成正比。②借助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分高低和患者的不良情绪成反比,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不良情绪越严重。③护理效果可以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大类。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正态计量资料的检验方式分别为x2t检验,表示方式为%、x±s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高,且差异明显(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

经过护理之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低,具体见下表2(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情况

组别

例数

SAS

SDS

研究组

22

21.04±1.75

20.23±1.54

对照组

22

24.89±3.04

23.62±4.05

2.4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

经过对比不难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高,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护理有效率

研究组

14(63.64%)

7(31.82%)

1(4.55%)

21(95.45%)

对照组

13(59.09%)

5(22.73%)

4(18.18%)

17(77.27%)

3讨论

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角度来分析,患者的病情大都比较严重,也比较容易出现病情的恶化,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患者的护理配合程度和身体康复状况。鉴于此,可以针对ICU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控制好患者的血压,让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护理效果。由此可见,在对IUC患者治疗期间配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使良好心态予以维持,护理效果显著提升。通过对患者行心理干预,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转归进程。综上所述,ICU患者行心理护理可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不良情绪,降低血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璇.模块化护理干预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J].罕少疾病杂志,2022,29(3):44-45.

[2]张冰冰.心理护理在藏药三味檀香散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27(1):74-75.

[3]张伟.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J].继续医学育,2021,

35(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