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CT和MR诊断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7
/ 2

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CT和MR诊断效果研究

宋福刚

兴安盟人民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

137400

摘要目的:探究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CT和MR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6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检测为标准,比较CT、MR的诊断效果。结果:CT的诊断率为94.64 %、MR为91.07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35,P=0.714)。讨论:对于盆腔恶性肿瘤,CT与MR的诊断效果接近,但MR定位准确,CT钙化转移优势大,因此,在临床中,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取。

关键词:CT;MR;盆腔恶性肿瘤

盆腔肿瘤是妇科中女性较为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涉及到多种恶性肿瘤,如原发性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对于女生的健康具有极大的危险。并且随着近些年来,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女性压力的与日俱增,患病的妇女也日益增多,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临床手段进行控制,不仅会致使其生育功能的缺损丧失,严重者还将影响生命的安危[1]。盆腔肿瘤最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出现盆腔部肿块,主要由盆腔腹膜与相关部分所组成;且因其发病隐秘,患者进行确诊时,距离发病短则半年,长则5年,因此如何在早期进行诊断是目前控制盆腔肿瘤患者较为关注的点。盆腔肿瘤的早诊断一方面是取决于患者是否进行定期体检,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临床诊断方式的准确率及便利性[2]。因此,本文通过选取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6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CT、MR的诊断效能,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对象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6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存在盆腔肿块、腹胀、出血等症状;② 均经B超、手术病理检查明确诊断;③ 均知晓本研究并自愿参与;④ 临床资料完整无缺漏;排除标准:① 不愿进行CT、MR检查者;② 处于妊娠哺乳期;③ 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受检者年龄为28~56岁,平均(43.12±3.26)岁。

1.2 方法

将所有纳入本次研究的受检者先后进行CT、MR扫描。(1)CT检查: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并将层厚、层间距均设置为5 mm,增强扫描时则改层厚为 3 mm;首先对受检者的盆腔部位开始行平面扫描,其结束后,视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再次开展增强扫描。(2)MR扫描:对受检者身上的金属物件提前给予去除,并将层厚、层间隔分别设置为5、1 mm;随后以横切面、冠状位及矢状位的顺序依次进行;并采取脂肪抑制技术。所有受检者均行手术或病理检查确定诊断。

1.3 观察指标

以受检者的手术或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与MR的临床诊断正确率,并对两者影像学特点展开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20.0,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 检验组间差异性,当 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与MR诊断

CT的诊断率为94.64 %、MR为91.07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35,P=0.714),见表1。

表1 CT与MR诊断比较[n(%)]

方法

例数

宫颈癌

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

卵巢转移癌

子宫内膜癌

诊断率

MR

56

21

12

4

16

53(94.64)

CT

56

19

13

5

14

51(91.07)

0.135

P

0.714

2.2 CT与MR影像学特点

2.2.1 CT特点

① 宫腔癌:宫颈口出现不均匀性增厚,平扫时为低密度,增强后强化。② 子宫内膜癌:体积增大、部分伴有积液。③  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大网膜扁平,边缘部位相对模糊,其分布主要呈不均匀性,且多数合并淋巴结增大及转移,而盆腔周围清晰可见各类钙化现象。④  卵巢转移癌:肿块密度不均匀,见腹水。

2.2.2 MR特点

① 宫颈癌:不规则性体积增大且呈现不均匀信号;早期患者显著强化,并依次降低,晚期则表现为强信号,高于正常组织。② 子宫内膜癌:不规则体积增大,可见累及子宫侧壁的现象。③ 卵巢癌:囊性或囊实性肿块,信号为T1由低到高,T2均高。

3 讨论

盆腔是女性生殖系统最重要的器官,其内发生的恶性肿瘤病变直接影响着女性的生育及生命安全。受限于盆腔恶性肿瘤的特点,多数患者在早期难以发现,当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对于此类患者,由于药物已经难以达到临床治疗的预期目的,因此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及联合放化疗,这极大的增加了临床的治疗难度,也更进一步的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命质量。早期诊断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并且能有效的预防患者因病情所出现的心理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于盆腔恶性肿瘤的诊断技术较多,如B超、CT、MR等[3]

    B超具备的简便性、低廉性、有效性,使其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妇科的临床诊断中,但其无法准确的诊断较小的肿瘤,因此在盆腔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中易出现漏诊、误诊。CT主要是利用X射线的特点来进行成像,根据组织密度的高低不同分别反馈出相应的射线信号,因此,利用该特性,医师能对肿瘤钙化情况、是否转移等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MR则是依据磁场的性质来进行成像,并同样根据组织不同而反馈出高低信号,基于该特性,应用MR可以使得医师更为准确的对病灶进行定位及进行癌症分期

[4]。因此,CT与MR在临床应用中,各具备特点,如利用MR的特点能更为准确的对宫颈癌进行定位,并进一步的判断其分期与预后;而对子宫内膜癌钙化情况的判断,则CT更具备优势。

     综上所述,对于盆腔恶性肿瘤的诊断,CT与MR各有各的优点,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 杜灏蓝,兰鹏,刘烽. CT和MR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效果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5):75-78.

[2] 韩晓凤,宋园园,赵琳琳,等. 3.0T MR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在盆腔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诊断价值[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8):87.

[3] 陈建生. 女性盆腔恶性肿瘤诊断中MR与CT联合诊断应用效果观察[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7):1267-1269. 

[4] 赵淑军. CT和磁共振(MR)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