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文物保护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7
/ 2

纸质文物保护初探

朱鹏建

内黄县颛顼帝喾陵•三杨庄遗址景区管理委会 河南省安阳市456300

摘要: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保留了许多纸质文物,比如书籍等,纸质文件极其脆弱,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被破坏,所以需要做好纸质文物保护工作,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纸质文化得到充分保护,避免出现不可逆的纸质文物破坏与损失问题,对于中华文明延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将对纸质文物保护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一些措施,希望可以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纸质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意义;存在问题;优化措施

1纸质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分析

纸质文物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文化价值,所以必须做好保护工作,其重要意义包括如下几项:(1)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历史。纸质文物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对纸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演变。(2)可以保障纸质文物艺术价值。纸质文物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元素,比如绘画、书法以及书籍等,是传承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载体,保护纸质文物不仅可以保存其原本的艺术价值,还可以为今后的艺术研究提供更多的珍贵资源[1]。(3)纸质文物不仅包含了人文历史信息,还包含了许多科学信息,比如气候、地理、生物、医学等方面的信息,对于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保护纸质文物,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和科学,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4)发挥教育价值。纸质文物记载了许多信息,将其应用在教育领域,比如历史教学等,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通过科学的纸质文物保护,能够将纸质文物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

2纸质文物损坏的主要因素分析

2.1温度与湿度因素

一般来说,较低的温度有利于纸质文物的保存,温度过高会导致纸张变黄、变脆,加速纸张的老化和分解,从而影响纸质文物的保存,且温度波动也会对纸质文物造成影响,温度变化过于频繁或者过于剧烈,容易导致纸张的收缩和膨胀,使得纸张变形、开裂、翘曲等现象。适宜的湿度范围是相对湿度在50%—60%之间,湿度过高容易导致纸张吸水膨胀,纸张容易变形、泛黄、发霉等,从而影响纸质文物的保存,而湿度过低则会导致纸张干燥、脆化,容易断裂、开裂,同时也会使得纸张失去原有的柔韧性和弹性,影响纸质文物的保存。

2.2有害物质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是纸质文物保存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化学物质、微生物和气体等。首先是化学物质的影响,化学物质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前者是由纸张自身材料中的成分分解而产生的,后者则来自外部环境,比如大气污染等。化学物质包括酸、碱、盐和过氧化物等,会导致纸张的酸碱度变化、纤维结构破坏和颜色变化等;纸张中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也容易分解,产生黄色化合物,导致纸张变黄;微生物也会对纸质文物造成损坏,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会在纸张表面生长并繁殖,形成斑点、污渍和气味等;真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会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纸张材料,破坏文物的完整性[2]

2.3生物侵害

生物侵害是指生物体对纸张和纸制品进行损坏和腐蚀的过程,纸质文物中的纤维素和淀粉等成分,是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源,而且纸张的含水率和pH酸碱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生物侵害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昆虫侵害,另一类为微生物侵害,昆虫侵害主要包括蛀虫和吸汁虫两种类型,蛀虫主要以纤维素为食,吸汁虫则以纸张中的淀粉为食。昆虫侵害可以导致文物表面出现蛀洞和污迹,严重的话,文物的结构和形态也会被破坏;微生物侵害包括细菌、真菌和霉菌等,其生长和繁殖会导致文物表面出现褐色斑点、霉斑和污渍等,甚至会导致纸张的物理损坏和化学变化,从而影响文物的保存和修复。

3纸质文物保护优化措施分析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以明确,纸质文物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相关单位需要全面落实纸质文物保护工作,确保纸质文物能够得到良好的保存,在明确导致纸质文物破坏的主要因素后,需要制定相应的纸质文物保护措施。因此,本文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总结如下多项科学有效的纸质文物保护措施:

3.1加强环境温度与湿度控制

首先,为了实现环境温度与湿度的有效控制,需要在文物存放的环境中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可以通过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定时采样仪等设备来实现,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数据上传至中央监控系统,以便于对环境进行调整和优化。其次,在控制环境温度与湿度方面,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在温度方面需要根据文物的特性和保存要求,控制环境温度在18℃—25℃之间;在湿度方面,需要根据纸张的吸湿性和保存要求,控制环境湿度在50%—60%之间。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可以采用空调、加湿器、除湿器等设备,对环境进行调节;对于书画、古籍等,可以采用微环境保护技术,建立相对独立的微环境保护系统,更好地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最后,在环境控制的同时,需要注意文物的周围环境,比如需要防止日光直接照射文物,要避免文物受到震动和振动等,还要控制室内空气的污染物浓度,可以有效减少环境对文物的损害,延长文物的寿命

[3]

3.2加强有害物质控制

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氧化物、有机酸、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对于纸张的化学和物理性质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纸张的老化、变质和腐烂等现象。在对环境中有害物质进行控制时,需要完善文物展示场馆的空气净化设备,通过安装空气净化器等设备,能够有效地净化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保证展示环境的清洁卫生;对保存纸质文物的库房、展示柜等环境进行定期检测,测量空气中气体的含量,确定是否达到保护标准,有利于及时发现有害物质污染,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文物保存材料,需要尽量选择无害、无腐蚀性的材料,减少对纸质文物的损害;尽可能减少库房、展示柜内的人员进出,防止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随人员进出室内,从而能够减少有害物质进入。

3.3做好生物侵害防控

做好生物侵害的防控,对于纸质文物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卫生管理、常规检测和科研攻关等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纸质文物,保留人类文化遗产,防止纸质文物受到破坏。针对生物侵害的防控,需要加强文物保管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和消毒存放文物的环境,保持室内的卫生和干燥,防止各种生物侵入,对于部分已经受到生物侵害的文物,需要及时处理并加强防护。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生物侵害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定期对文物进行检测和清洁,保证其处于干燥、无菌的环境中。除此之外,在对文物进行运输或展示时,需要注意对其进行保护,防止外部的生物入侵,且需要加强保护技术创新,探索更有效的防控方法,比如针对生物侵害的特点,开发新型的防腐剂和杀虫剂,并研究其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同时开展相关的科普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使得群众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阐述了纸质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纸质文物损坏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多项科学有效的纸质文物保护具体优化措施,希望可以对文物保护单位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帮助作用,不断提升纸质文物保护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怡晗. 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初探[J]. 参花:上半月, 2021, 000(003):53-54.

[2]刘小乐赵娜. 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初探[J]. 收藏与投资, 2022, 13(8):109-111.

[3]刘函. 纸质文物保护技术及环境控制对策[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