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干预措施对产后康复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8
/ 3

产后康复干预措施对产后康复的影响研究

王海荣  ,郭华  ,邢晓云

东阿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252200

摘要目的:探究产妇应用产后康复干预措施对其产后康复情况影响。法:以2020年6月-2022年12月为时间范围,从我院此时间段内接收的产妇中随机选取95例,抽签分为对照组(n=47)与研究组(n=48),分别应用常规产后护理与产后康复干预措施,对比生活质量、产后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各项康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产妇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率更高,而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两组产妇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产后康复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产妇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产后泌乳、减少恶露量,推动产妇快速康复,且能够预防产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产后康复干预生活质量;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

妊娠与分娩是女性特殊的生理阶段,在此阶段内其身体机能、心理状态与内分泌情况均会有一定改变,且在分娩过程中,产妇阴道与周围盆底肌肉会被损伤,容易导致其出现产后出血、排尿障碍等并发症,降低其生活质量,影响产妇正常生活,从而引发产妇心理障碍,因此需给予产妇一定的护理干预,恢复其身心健康[1]。近年来,护理理念与模式逐渐发展完善,随着经济水平提升人们对产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给予产妇有效的产后康复干预,提升其身体康复效率与质量也成了临床研究中的重点。产后康复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康复、恢复分娩损伤、提升产妇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其是对常规产妇护理的优化与完善,可有效提升产妇康复效率[2]。基于此,本研究将对95例我院2020年6月-2022年12月接收的产妇进行分析,探究产后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20年6月-2022年12月接收的产妇中随机选取95例,抽签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有47例与产妇48例产妇。

对照组中,产妇年龄均值区间为(25.14±3.86)岁,38岁为产妇最大年龄,20岁为最小年龄,其中最长孕周为41周,最短孕周为38周,孕周均值区间为(39.42±0.94)周;研究组中,产妇年龄均值区间为(26.95±3.05)岁,40岁为产妇最大年龄,21岁为最小年龄,其中最长孕周为40周,最短孕周为38周,孕周均值区间为(39.57±0.61)周。两组产妇基础资料相比,可知其年龄、孕周等方面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区别(P>0.05),符合对比研究要求。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两组产妇均为单胎初次妊娠;产妇及其家属完全知悉研究目的与内容,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协议;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本研究。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妊娠并发症患者;母乳喂养禁忌证患者。

1.3方法

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的产后护理,护理人员需为产妇与家属讲解产后相关护理保健知识,告知其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与喂养方法,为产妇进行腹部切口与会阴侧切护理,若产妇有乳房胀痛情况,应为其提供吸奶器并注意保持乳房清洁。护理人员还需关注产妇情绪变化,适当为其进行心理健康干预。

给予研究组产妇产后康复干预,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健康知识宣讲。由于初产妇缺乏分娩经验,掌握的产后相关知识不足,容易影响其自我护理效果,降低康复效率,护理人员应为产妇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使其了解到产后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发症、自我护理措施、康复训练方式等,以帮助产妇提升产后康复护理重要性的认知,提高其护理配合度。

②心理护理。分娩后产妇会出现激素水平剧烈变化,对产妇的心理状态有巨大影响,身份的转变也会增加其出现心理疾病的可能性,产妇会表现出兴趣不佳、情绪低落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对产妇心理状态变化密切关注,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并评估。以对产妇心理的评估结果为依据,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引导产妇倾诉内心,并认真倾听,以亲切温和的语言帮助产妇调节情绪。

③疼痛护理。疼痛是产后常见症状。护理人员需关注产妇疼痛程度,可通过体位改变减少对其身体的压迫,还可通过播放舒缓音乐、聊天、呼吸节奏调整等方法帮助产妇转移注意力、缓解痛苦。护理人员应告知产妇,产后宫缩疼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以减轻其心理压力。若产妇疼痛严重,可询问医生后,遵医嘱为其提供止痛药物。

④按摩乳房。应为产妇按摩乳房以促进泌乳。在按摩乳房前,应使用毛巾热敷10min,以螺旋式按摩法从乳房根部按摩到乳晕处。在产妇母乳喂养结束后,合拢双手从边缘向乳头的方向挤压,力度以产妇感觉舒适为最佳,每天按摩4次,每次2min。

⑤饮食干预。分娩会导致产妇营养大量流失,产后身体虚弱,应尽快补充营养、恢复体力。产后应为产妇提供半流食或流食,增加鲫鱼汤、炖猪蹄等利于产奶的食物的食用,注意为其进行维生素与蛋白质补充,禁止食用辣椒、冰淇淋、姜蒜,以少食多餐为饮食原则。

⑥康复训练。分娩会对产妇身体机能造成损伤,使其出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等情况,护理人员需指导产妇通过康复训练提升身体康复效率。护理人员指导其取仰卧位,将软枕放在双膝下方,并指导其进行肛门收缩动作,每次坚持6-8s,而后放松肛门,并再次收紧肛门,每天训练2次,每次15-30min。

1.4 观察指标

使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简表对两组产妇产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以及健康功能。生活质量最高分值为100分,分数越高则产妇生活质量越好。

产后1周对产妇并发症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比,本研究产妇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包括乳房肿痛、排尿障碍、肌肉酸麻以及产后出血。

统计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康复指标,包括泌乳始动时间、恶露量以及子宫底高度。

以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请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分,评价项目包括护理态度、技巧等,以100分为最高分值,取各项评分均值,超过8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则表明其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总满意率计算使用非常满意与基本满意例数进行。

1.5数据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本研究95例产妇进行分析研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的计量资料,包括生活质量评分与产后康复指标;用率(n%)表示以卡方检验的计数资料,包括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若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价值,则以P<0.05表示。

2结果

2.1生活质量

对照组产妇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项分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组间统计学对比有明显区别(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社会功能

认知功能

健康功能

研究组

48

84.34±10.32

83.68±11.22

85.67±12.36

84.08±13.47

83.45±9.29

对照组

47

76.25±10.03

72.34±11.58

72.79±10.08

75.39±10.58

72.29±10.43

t

3.874

4.848

5.559

3.492

5.510

P

P<0.001

P<0.001

P<0.001

0.001

P<0.001

2.2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产妇发生的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组间统计学对比有明显区别(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乳房胀痛

排尿障碍

肌肉酸麻

产后出血

总发生率

研究组

48

4(8.33)

1(2.08)

2(4.17)

0(0.00)

7(14.58)

对照组

47

7(14.89)

3(6.38)

4(8.51)

2(4.25)

16(34.04)

X2

4.901

P

0.027

2.3产后康复指标

研究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且恶露量与子宫底高度更低,两组产妇组间统计学对比有明显区别(P<0.05),如表3。

表3 两组患者产后康复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泌乳始动(h)

恶露量(mL)

子宫底高度(cm)

研究组

48

16.26±3.12

8.03±1.34

10.07±1.12

对照组

47

25.84±4.51

9.69±1.73

11.73±1.42

t

12.062

5.235

6.334

P

P<0.001

P<0.001

P<0.001

2.4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产妇相较于对照组更为满意护理质量,两组产妇组间统计学对比有明显区别(P<0.05),如表4。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研究组

48

25(52.08)

21(43.75)

2(4.17)

46(95.83)

对照组

47

19(40.43)

20(42.55)

8(17.02)

39(82.98)

X2

4.166

P

0.041

3讨论

分娩是女性生命中一段自然生理过程,对其身体机能有着巨大的影响,分娩后产妇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身体机能康复方面,产后康复效果对其未来的身体健康状况有着直接影响。在过往的医疗护理中,医护人员与产妇之间的关联主要集中的妊娠期与分娩过程中,产妇产后的情况常被忽视,且部分产妇与其家属并不具备产褥期相关保健知识,容易导致产妇出现子宫复旧不良、乳腺炎等不良情况,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4]。尤其是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在娩出胎儿的过程中产妇的生殖结构会受到一定损伤,影响产妇正常生活,且产妇的心理角色也会出现复杂的变化,对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影响,致使产妇发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情绪。从研究中可知,产后康复护理不当的产妇中有14%左右的产妇会出现产后抑郁情况[5-6]。因此需为产妇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提升产后康复保健质量,以提高母乳喂养质量,保证新生儿能够健康成长。

在妊娠与分娩的过程中,产妇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生产对产妇身心有着巨大影响,产后身体虚弱使其产生对家属的强烈依赖,需要家人提供更多照顾与关心,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康复护理时,应注重与产妇家属的沟通,联合家庭的力量帮助产妇康复。产后康复护理措施是对产妇从生理到心理的全面护理,不仅要积极促进产妇机体功能提升,还应重视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为其提供循序渐进的心理引导。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在产后关注产妇情绪变化,适当引导产妇发泄负性情绪,对产后康复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有利于帮助产妇尽快适应心理与社会角色转变,预防产后抑郁症等[7-8]。此外,给予产妇合理的产后饮食有重要意义,部分产妇由于产后饮食不当出现奶水堆积情况,引发乳腺炎,因此应重视产后饮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蔬菜与水果合理搭配既要保证产妇产后营养充足,又要考虑其饮食偏好,还应禁止产妇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护理人员还需按摩产妇子宫,按摩前叮嘱产妇将膀胱排空,以放松产妇身心,从而促进子宫机能恢复,加快恶露排出。护理人员还需为患者进行胸部按摩,以促进泌乳、预防乳腺炎,按摩时需注意应先涂抹润滑油方便操作,防止损伤皮肤

[9]。此外,还应协助产妇进行锻炼以提升免疫力,锻炼计划以产妇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制定,有效的康复训练还能够降低产后感染发生可能性,提升产妇生活质量。徐丹丹[10]研究中,在产妇分娩后给予其产后综合康复干预,其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本研究与徐丹丹研究组数据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有效的康复干预措施能够提升产妇生活质量,积极预防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且能够提升产妇产后康复效率,有利于产妇机体功能康复,提升产妇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可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小娟. 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促进产妇产后康复及预防并发症的意义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6):84-87.

[2]周珊珊,李娟. 综合康复护理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标准化,2022,(08):227-229.

[3]郭春红. 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1):65-68.

[4]李美英. 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伤恢复、子宫复旧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8):2997-2998.

[5]赖海燕. 产后康复护理对于产妇泌乳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 中外医疗,2021,40(26):130-133.

[6]牛书凤. 产后康复干预对初产妇泌乳始动时间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2):201-203.

[7]余秀琼. 分析对产妇产后进行康复护理对乳汁分泌的促进作用和产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3):122-123+125.

[8]金静. 综合康复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以及子宫康复情况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3):166-168.

[9]李伟. 产科产后康复干预措施对产后康复的影响探讨[J]. 心理月刊,2020,15(08):132.

[10]徐丹丹. 产后综合康复干预对产妇产后康复及感染预防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1):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