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实践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8
/ 2

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实践思考

陈梅芬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幼儿园   

摘要:种植活动的“全价值”在于让幼儿回归生活,在真实的生活场中师幼共同学习、体验、探究、分享,建构丰富的自我认知。小小的天地蕴藏着大大的智慧,我园遵循缺失优先的原则,从补充教师种植方面的专业知识开始,以种植课程视角推进自然角,种植园的建设,跟随孩子的心灵与脚步。

关键词:种植价值;认知缺失;关键节点;经验建构

种植活动是千百年来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活动,幼儿园开辟的自然角、种植园意义非凡,它的实质是让幼儿回归生活,在真实的生活场中师幼共同学习、体验、探究、分享,建构丰富的自我认知。

一、教师认知缺失的深度觉醒---为有源头活水来

对于种植活动,虞永平教授提出了“全收获”理念。但幼儿园教师在真实的种植现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失:

  1. 缺乏种植经验,对种植要素不了解。

种植中教师的角色是任务的发起者,或者爷奶辈家长种了带来,或者保育员种植,所以什么季节种什么,怎么种也是一知半解,相关的农作物知识很少,不能根据园所的客观存在条件进行相应的设计,学校也缺少这方面的培训与指导。

  1. 缺乏深度思考,对材料价值缺剖析。

在种植过程中还没考虑到要根据生命的生长情况、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以及课程目标进行相应的设计与挑战。如幼儿在观察芽的变化教师可以投放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便于幼儿对比观察。

  1. 缺乏有效支持,对幼儿需要不敏感。

教师的专业能力还偏薄弱,观察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可以如何来解决?一般情况而言,还是停留在观察到了什么,并没有真正弄清楚幼儿与之互动感受如何,能做什么,想做什么。

如何弥补这些缺失:

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是复杂的,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利用,其中学习内容与方式是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聚焦教师的学习需求,提升认知拓展思维

基于教师先前对种植的知识,突破局限,对种植综合知识进行再丰富、改组、重构,以便于教师能利用新知识和幼儿的互动进行联系赋予新的意义。因此我们对自然角,种植园的相关资源进行分类,统计。

其次形成学以致用的共识,既问西东更问成长

教师的改变是艰难、曲折漫长的。因此做好每一件事情贵在坚持。我们通过各类信息平台多方位查找相关知识补充基础;其次在实践场坚持用课程的形式去进行连续性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支持孩子,促进教师在信念、情感、认同等深层次的改变。

最后建好日常研究机制,保障种植有序推进

大中小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做好交流机制:问题前置,参与者提前理解问题,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充分研讨,有效交流;如果遇到高难度的问题,则由园部行政先行进行难题剖析,共同讨论,再带领全体教师进行“实践--经验”的分享式学习。

二、幼儿关键节点的经验建构--绝知此事要躬行

1.打破习惯,多元种植

在选择“种什么,怎么种”的时候打破以往单一、重复的种植方式或者以观赏类为主的习惯,而是充分考虑空间、时节、种类的特点,从幼儿发展目标,种植环境的要求以及种植物的本身特性三个维度进行考量,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种植体验。同时投放有趣的,有意思的植物,如空气凤梨、一些特殊形、味的植物:如弹簧草、含羞草,薄荷、碰碰香等吸引幼儿,保持幼儿持久探索的兴趣。

2.迎难而上,培植自律

种植中最难的是什么?是管理中的自律和责任。首先时间保障做到固与活,固是相对固定:每天的游戏分享交流时间必抽出一小股时间围绕种植的一个相关话题进行分享;每周一下午会保留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集体的观察记录等活动。活是弹性设置:给幼儿自由支配的时间:早晨来园、游戏时间、过渡环节、餐后时间、下午游戏时间、放学整理时间等幼儿都有机会与种植进行互动,使之成为一个自主又自由的活动探究者。其次持续探究做到短与恒:探索发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需要毅力与恒心才能坚持完成的。以任务驱动带动幼儿每日一记,照顾维护,时间不在长短,但要有意识去做这件事,持之就变成恒了。

3.互动探究,延展思维

教师借助观察幼儿在与自然角、种植园的互动情况,聚焦真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从认知冲突中引导幼儿主动挑战,在不断解决问题迭代过程,拓展幼儿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1)解决幼儿养护中的矛盾

会养护是门大学问。幼儿在受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下,管理一角一园时,往往会在争先恐后中超载。我们主要采用“动植物身份证”的办法来解决。如在制作植物身份证的过程中,幼儿围绕“生活习性,浇水周期,阳光需求”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制作,但制作的符号图表都是基于自己的理解不方便其他幼儿使用,于是围绕“怎样才能让其他同伴也能看懂”讨论记录方式,幼儿明确了要让多数同伴都看懂,可以以物体的画像和通用的一些符号来进行表达。

(2)深耕简单微小的寻常时

在种植活动中很难有惊天动地的事发生,但有许多极其有意义的小事融于其中。如大班教师为了让孩子感受温度与种子成长的关系,教师与幼儿共同坚持做气象记录,慢慢的幼儿发现黄瓜苗,豆苗等在3月份的时候出苗率低,长势不好;而在四月份重新播种以后长势喜人,通过坚持做记录,对比发现3月份过山车式的天气中有些种植的菜是需要搭建暖棚进行保温,教师也真正明白了“清明前后种瓜得瓜,种都得豆”的谚语内涵。当然,在种植中经常发现不同年段的幼儿种植同种蔬菜或植物,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日常中能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和发展特点对幼儿的探索内容和方式做恰当的处理。

(3)创造有生命力的印记

有些生命体的成长是需要借力来完成自己的使命。春蚕的最终使命是“上山”结茧,用心的教师结合传统的养蚕条件,与幼儿一起制作“蚕龙”,让幼儿领悟到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与幼儿一起探秘吐丝之织茧——破蛹成蛾——交配产卵的生命历程,感受生命的延续之美。而在瓜果类,豆类的生长中,藤的逆时针缠绕式生长方式特别有趣,搭架子活动就是他们生长中的灵魂。幼儿在为葫芦搭架中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探索,“为什么要搭架—葫芦藤是怎么爬的—怎样搭才能满足他们的生长条件—我们这样搭”。葫芦科学的生长方式与搭建架子有机整合,孩子们在探索中慢慢了解了爬藤类植物的生长现象。在种植中具有创造力的活动还很多,根据植物的不同属性创设条件,从种植内向种植外延伸,既丰富幼儿的活动又提高幼儿的认识。

三、种植课程方向的行稳致远--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实践中用课程视角关注种植活动的系统性。从幼儿的五感体验和探究出发,将种植课程目标聚焦“亲自然、乐探究,趣生活,爱生命”,内容围绕“种植认知、种植体验和种植游戏”三驾并驱;种植活动开展的形式按照“情境引入,制定计划--五感体验,探索发现--表达表征,分享收获”延展幼儿的经验,幼儿有意义的探究过程就是感受、思考和行动,幼儿在亲历中,真实的记录发生的一切,也逐渐形成了幼儿记录表征发展序:

年龄

发展序

小班

照片表征--教师简笔画表征--幼儿涂鸦式表征

中班

绘画式表征--空白表格式符号表征--有明确指向内容的表征

大班

日记式、事件式的记录表证

种植只是幼儿感知大自然的一个缩影。在“全收获”的理念下,幼儿不仅可以获得由“原始经历”引发对自然现象的感发能力,更是通过探寻生命的成长历程,感受生命、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虞永平.用“全收获”的理念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J].幼儿教育杂志,2017年(7、8)4-6.

2、鄢超云.幼儿园的种植[J].幼儿教育杂志,2022年(5):4-6.

3、邹素华,张敏,梁雪梅,邓秀聪.“幼儿园种植课程的实践探索”[J].幼儿教育杂志,2022年(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