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施工中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9
/ 2

园林施工中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措施分析

李友美

利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山东东营 2574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风景园林工程已成为各地区城市规划与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不仅能够有效绿化城市环境,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还能改善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发展需求。由此可见,努力建设园林绿化工程,打造公园城市成为当前我国社会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基于此,文章研究了园林工程植物的种植与养护管理技术,以促进植物种植成活率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技术;养护管理

1影响植物成活率的因素

1.1气候影响

园林绿化施工比较特殊,需要在室外开展操作。因此,施工过程与植物生长,都会受到气候环境影响。在绿化施工中,夏季高温季节下,树木容易出现缺水问题。当降雨量较多时,则应当关注树木根系溺水所致停止生长问题。在冬季低温天气下,注重由于低温所致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对体内能量积累影响大。做好科学规划,才可以提升植物成活率,并且应用到具体实践中。

1.2施工影响

园林绿化施工,需要大量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在工程推进率,全面提升植物成活率,完善植物种植中,才可以确保植物覆盖面积。然而实际分析可知,施工技术人员整体水平较低,植物种植会因个人因素影响,从而降低植物总体成活率。在种植操作时,各专业配合不紧密,致使植物种植出现间隔大、灌溉不完善、施肥过量、树木死亡等问题,严重影响植物成活率。基于管理角度分析,由于管理人员对植物成活率影响因素的了解不足,因此会采用错误的管理措施,不仅会对技术人员操作造成影响,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危害园林工程效益。对于树木来说,则会出现成活率下降问题。

2园林施工中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措施研究

2.1合理优化施工方案

为使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效果得到提升,应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优化。施工方案直接影响后期的工程施工效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提高对优化施工方案的重视。首先,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了解,结合施工图纸和工程目标,了解不同设计想要呈现的效果,并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设置施工方案,并对方案效果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工程预期。其次,对施工方案中细节部分进行优化。由于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面积一般较大,在进行施工时,植物种植季节不同,为保障整体园林的呈现效果,需要对种植完毕的植物进行合理养护,确保其能够保持较高的存活率和生长效果。相关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可以结合整体园林情况,利用软件构建三维图像,提高对园林的掌控效果,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2科学选择苗木

在园林建设中,对苗木的选择要慎重,要加强栽植的管理,这是园林建设的头等大事。在选择栽植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栽植的视觉效果,还要确保其对周围的环境和环境的适应性,这样才能让植株看上去更漂亮,而且要确保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相符合。某些植物需要强而充足的光照,因此需要长时间、高强度的光照。有些植物是对光照要求不高的,应该选择在阴凉、背风的地方种植。一些植物在干旱、降雨较少的情况下,表现出良好的抗旱能力。其中一些植物具有良好的耐积水能力,适合于选择潮湿的土壤,并能确保本地降雨。土壤类型与土壤肥力有直接的联系,而不同类型的肥料养分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此外,在选择幼苗时,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幼苗的购买,这些人要熟悉植株的生长特点,并清楚地确定购买的标准。在购买时,要确保幼苗的身体状况,质量要好,以便能顺利播种,确保后期的成活率

2.3合理运用种植技术

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中,种植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工程建设效果,施工人员应重视对种植技术的指导和对工程施工技术的提升。首先,选择苗木的规格,在景观园林施工过程中,应结合绿化工程的需求选择恰当的苗木,保障所有苗木的高度和直径符合标准要求。对苗木进行选择,将其中的病苗和弱苗去除,选择壮苗进行种植,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效果。其次,对种植环境进行清理,将种植区域中的垃圾和石块等清理干净,并对土壤的质量进行检查,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调整,确保土壤适合植物的生长,在景观中的对应位置进行挖坑,根据植物的种类和根部土球的大小挖掘,同时对不同坑穴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控制,为植物留出足够的生存空间,避免植物之间互相影响。最后,根据不同种类植物的情况进行合理种植。在对乔木和灌木等具有一定高度和体积的植物进行种植的过程中,一般应在春秋两季进行种植,此时环境温度相对稳定,不易对植物产生影响。根据乔木的高度和根部情况挖穴,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种植,确保植物能够正常成活生长,在种植灌木时,需要按照景观造型设计中的路线进行挖掘和种植,确保整体形态符合标准要求。在对草坪、花卉等矮小植物进行种植时,由于其抵抗力相对较弱,在实际的施工中需要提高种植技术。根据植物根部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和土壤含水能力以及植物生长周期等原因进行合理的设计。如草坪种植时,可以选择草籽直播、草坪移栽或混播等方式;花卉种植时,使用营养袋移栽或播种的方式进行种植,以满足不同景观绿化工程的需求。

2.4强化植物养护

2.4.1植物施肥

合理运用园林植被大多是地被类植物,因为植物的生长特性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的栽植中,需要结合环境因素、肥料质量、植物种类等进行科学地配置和搭配,在混合栽植方法的运用上注重差异化选择,如果是上层的地被植物,那么针对每个植被的方位、方向都要合理的配置,尤其在灌溉时需要保证水量和施肥量都能够延伸至每个植被周边,润泽均匀。在此基础上去提升植物栽植的美观度,观赏性好的植物是优先选择的对象。养护的技术等级上要不低于一级标准,割草次数每年不少于10次,地基施肥不低于1次。在春秋的养护作业,可以以此标准为指导,结合实际情况来调整植被的位置和数量,促进绿化带的观赏性和种类的丰富性不断提升。

2.4.2土壤疏水

土壤灌溉需要掌握一定的程度,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吸收,也要防止内涝现象出现。因此除了在浇水的量度和频次上控制之外,还要做好相应的疏水排水工作。要加强对土壤的水、无机盐、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密切关注,定期检测,合理管控,让其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并且推动土壤的排水工程建设,保证积水能够按时足量的排出。在排水期间应当对植物的成长情况做不间断地观察,一旦生长出现非正常情况,要第一时间采取相关应对措施。比如突发暴雨天气,那么应当组织人员去开挖明渠,加快排水速度,防止植物遭受内涝灾害。

2.4.3土质管控

施工单位需要聚焦土壤层面的质量,全方位通过土质检测,优选改进土壤改良方法,更好地提升土壤的肥力,促进植被获得更加充足的养分。此外,施工单位栽植植被时要结合地区特点,分析土壤的元素含量比例,比如Ec和pH值等生化指标特点来针对性地选择植物。对照植物生长的环境要求开展土壤的改良工作。一般正常土壤为弱碱性,即pH值在8.3左右,而EC通常控制在0.12至0.5个单位,当有机物的含量保持一千克土壤为10克时,土壤质地相对较好。倘若数值低于该标准,就需要开展改良作业了。

结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施工在展开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全面考虑园林景观的美观性,还需要对所种植的所有植物进行有效的分析,合理搭配,改变周围的环境,大幅度提高绿化植物的成活率,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所提出来的相关需求,让人们在闲暇之余,可以在风景如画的园林当中,将自己在生活、工作当中的压力全部放下,体会园林的魅力和美丽。

参考文献

[1]卢冬梅.试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反季节栽植施工技术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4):95-96,103.

[2]吕珮珮.浅谈绿化工程园林园艺施工及养护技术[J].新农业,2022(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