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与维修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1
/ 2

设备管理与维修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龙建新

433123198610274519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迅速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设备,自然也离不开设备管理与维修,在某种意义上,设备管理与维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营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多年来,各个企业愈来愈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多企业对自己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总感觉不尽如人意,不断探索不断自我否定不断试错。针对一些典型的设备管理和维修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对策,希望对各个企业有所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设备管理;维修问题;对策探讨

引言

在行业生产过程中,生产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环节,而机械设备的管理与养护工作直接影响生产工作的成效,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使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维护与管理。若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任何机械问题,相关设备操作手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解决,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1机械设备管理的意义

2.1满足机械设备管理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等的迅猛崛起,现代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和管理都朝着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例如,新型搅拌系统、桩机系统、摊铺机系统等越来越电子化和智能化,塔吊、架桥机、大型起重设备等引入了远程智能监控系统,一些大型企业引入了设备管理系统。在先进技术和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机械设备施工越来越高效和便捷,管理也越来越简单和人性化。但是,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和更新,要求设备人员也要不断学习和与时俱进。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设备管理要求,要加强对设备管理知识库的更新,用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促改进旧的管理模式,以满足当下企业设备管理需求。

1.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设备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也是企业拥有竞争能力的强有力保证。设备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转,才能保证项目施工生产任务的稳步推进,企业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设备也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额中设备的占比很大,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保障。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对设备进行综合性的管理,以保持设备的完好、精度和性能,或者通过维修改造和更新来恢复设备的精度和性能,最终提高设备的生产功效和素质,这是设备管理的本质。强化机械设备的管理,能够为企业和项目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为实现均衡稳定的生产创造有利条件,保证施工生产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当前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形成设备管理与维护意识

在生产单位进行生产的过程中,相关设备操作手会将注意力放在产品的品质以及安全问题上,并没有意识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有重视设备的管理维修工作,才能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增加设备的使用年限,增加生产单位的经济收益。由此可见,生产单位的设备操作手要加强设备的管理意识,提升对设备的维护意识。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相关生产设备操作手对设备没有一定的管理意识与维修意识,对生产工作的安全性,高效性产生负面作用。

2.2相关设备操作手并没有专业的管理技能以及维修技术

根据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多数生产单位中引进了信息化生产设备,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设备的种类愈加的复杂,功能愈加的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当前生产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并没有较高的技术水准,不能满足新型设备的运行需求,而管理者也没有及时进行技术培训工作,造成相关管理人员不能及时解决设备出现的故障,影响生产设备的生产成效,影响生产工作的进度。若是生产设备出现了大问题,或者说相关管理人员并不能进行有效的维修工作造成设备处于停滞状态,此时需要聘请机械设备生产专家来进行维护与维修工作,造成额外的开支,增加生产成本。

2.3相关设备操作手的管理工作以及维修技术需要加强

通常来讲,生产单位的生产设备都是从外部引购进来的,并没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管理与维护工作。通常设备操作手面对出现故障的设备,只能靠自己的能力进行解决。由于技术水准程度不一,一旦遇见专业性设备出现故障,此时设备操作手并没有解决的能力,只能从外聘请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工作,或者是重新购买设备。面对一些生产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有的相关设备操作手并不能及时的发现,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

3提升设备管理与维修综合水平的对策

3.1运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设备管理与维修

由专业部门负责将TnPM等先进理论的方式方法编入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制度中,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与维修体系,通过制度的约束,促进先进理论的落地见效。压实各方的设备责任,进行定期监督检查,通过长期积累让预防性维修的设备硕果不断释放出来。

3.2探索适合实际的设备管理与维修业务模式

结合企业自身的体制机制、盈利水平等实际情况以及行业特点,及时纠偏,研讨适合当下的设备管理与维修业务模式。无论哪种模式,建议注意以下几点。(1)适度加大自身设备人员的配置和待遇,把技术和资料掌握在自己手中。摒弃宁愿增加设备投入不愿增加人员投入的思想,“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企业要认清设备人员在减少设备故障降低成本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其隐性收益是巨大的。(2)增加设备维修方面的投入。仅仅从检修人员的适龄情况看,也必须逐年增加投入,提高检修人员的待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急需改变的全国技能人员现状。(3)全面同口径对标,得出合理的结论,制定正确的措施。

3.3改变设备维修观念

设备自动化程度越高,生产设备的故障也越复杂,传统的设备维修方法与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化设备的需求,必须建立全新的设备维修观念,即大数据分析应用观念。将公司设备维修积累的历史数据和现行使用的MES采集的设备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即设备的各个工艺参数、加工时间、设备等待时间、设备故障时间、维修时间等充分结合,为公司设备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并将MES采集的实时数据、记录的历史数据,生成设备状况统计和分析报表。通过大数据分析,评价生产设备的故障特点,研究故障后果及其规律,形成快速、灵活的设备故障应对体系。选择最合适的维修方法,综合考虑生产设备故障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对生产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选择最合适的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维修工作,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4设备管理与维修人才的培养

随着公司老旧设备部件的更新换代,以及新设备的不断导入,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解决。为此,不仅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技能提升培养,还采取外部招聘的方式引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

(1)在岗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的培养

如何利用生产富余下来的设备操作员和现有设备管理团队的人员,让他们人尽其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加强对设备操作员和本部门现有在岗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目前,针对设备操作员和在岗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的培训,公司主要采用以下3种方式。

(2)针对设备操作员的培训

随着设备化的导入,操作员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设备维修中,但是这类人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往往采用学徒制培训,通过课堂学习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已有的设备和技术,对其进行培训,偏重技术操作培训。一方面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课堂学习,另一方面对其进行在职培训,经过培训后使其具备设备维修人员的基本技能,从事简单的设备维修。

结语

总之,进行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有利于提升设备的稳定性,增加使用年限,推进生产成效,为生产单位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信薇.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的关键技术[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20):147-149.

[2]韩景伟,周晶.浅析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J].中国设备工程2019(19):65-66.

[3]孙昊.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的优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