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评估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6
/ 2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评估价值

瞿静灵,李博爱,杨眉,杨泽,李绍玲,杨淑娟,通讯作者:寸永康

德宏州人民医院眼科,德宏芒市 678400

摘要:目的:研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评估中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价值。方法:择选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FBG、PBG2h、HbA1c检测,之后再进行眼底检查,将其中眼底正常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FBG、PBG2h、HbA1c水平。结果:两组FBG水平比较,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HbA1c、PBG2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FBG、PBG2h水平

关键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评估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大众健康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其中以2型糖尿病最为多见,以前,糖尿病以老年人为主,而如今,糖尿病越来越倾向于中青年人群,作为终身性疾病之一,目前西医并无彻底的根治方法,经过规范用药、运动、饮食控制可将指标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减少疾病对指标的影响[1]。糖尿病虽然表现为机体血糖升高,但其危害主要来自各类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等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就是糖尿病眼病最常见的症状,而很多DR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可通过早期筛查来提高DR的检出率,而筛查过程中对筛查方法的选择比较高。临床上可通过双眼免散瞳眼底照相筛查评价患者的眼底情况,但如何预防和监测DR的危害就非常重要了[2]。本研究探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DR之间的关系,并对糖尿病患者DR风险进行评估,现就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进行眼底检查,将其中56例未发生DR的患者作为本研究对照组,将其中24例发生DR的患者作为本研究观察组。观察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42-77岁,平均(59.45±4.24)岁。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43-78岁,平均(59.52±4.59)岁。2组一般资料满足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分别从2组中提取5ml EDTA-K2抗凝静脉血,2mL用于HbA1c检测,3mL注入干燥试管离心血清用于FBG检测。FPG测试由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选择了美康生物公司生产的葡萄糖氧化酶试剂盒中的试纸。用于多项目复合质控。HbA1c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仪器为SIEMENS Dimensionxpan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质控为进口原装质控。严格按照说明操作。第一口取口服葡萄糖溶液250mL。2h后,采集3mL餐后2h静脉血,并立即用与FBG检测相同的检测仪器进行2hPG检测.

1.3观察指标

对2组FPG、2hPG、HbA1c含量进行检测。

1.4评价标准

血糖参考值3.89-6.11mmol/L。判定标准:FBG≥7.0mmol/L,PBG2h≥11.1mmol/L,HbA1c≥6.5%。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5.0处理本研究数据,“”、()分别表示计量、计数,分别行t、2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1组的2hPG、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FBG比较,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FPG、2hPG、HbA1c对比表(± s)

组别

例数

FPG(mmol/L)

2hPG(mmol/L)

HbA1c(%)

观察组

24

7.96±2.76

14.75±5.22

7.18±1.07

对照组

56

7.82±2.57

10.03±3.04

5.56±0.62

t

-

0.212

4.139

6.935

P

-

0.417

0.000

0.000

3.讨论

DR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种,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发生失明的情况。针对DR可通过早期的防治和护理来稳住病情,延缓糖尿病进展,降低失明风险。眼球是唯一可以无损伤去观察的器官,可通过眼底检查来判断DR情况,可间接反映病变程度,有助于判断预后。而DR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需要一定的筛查手段,如裂隙灯生物显微镜下眼底检查、散瞳后眼底照相检查,但患者依从性较差,直接检眼镜操作简单且成本低,但受检查者经验的影响,瞳孔较小的患者需要散瞳,这可能会导致眼压升高并引起眼部不适,且检查结果只能通过绘图记录,结果重复性差,也不够客观,且检出率也较低,限制了实际应用[3]

有研究表明,DR的发生可能与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高血糖可引起内分泌和血生化异常,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出现高血凝,高血黏度,高聚集,高浓度以及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纤维蛋白溶酶功能降低等“四高两低”的情况,易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组织缺氧以及DR的发生

[4]。长期的高血糖会使血管基膜增厚,晶体混浊,从而发生病理变化,此外,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也会使糖尿病患者晶体中聚集的山梨醇刺激晶体渗透而形成白内障,进一步加剧眼底出血或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5]。有研究指出,DR的发生、发展与血糖控制好坏有一定的关系,可通过对FBG、PBG2h检测来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但受饮食、采血时间、药物等影响,它只能反映患者当时的血糖水平,而HbA1c可评价血糖控制情况,HbA1c是由HbA1和HbA0组成,前者占80%左右,它是葡萄糖与HbA的β链缩合而成,HbA1c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其浓度不受葡萄糖波动影响,也不受食物和运动的影响,可反映糖尿病患者前6-8周的平均血糖水平[6]。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FBG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的PBG2h、HbA1c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这是因为,DR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次或者几次的FBG检测,并不能准确的反映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更不能反映是否并发DR。因此,临床上可结合FBG、PBG2h、HbA1c等来检测,但有些疾病也会导致PBG2h、HbA1c降低,如溶血性疾病、近期内大量出血等,因此,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

综上所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助于了解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于溪, 陈钟鸣, 袁俊,等.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22, 25(17):4.

[2]苏婉雯, 徐剑容, 宋新,等.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结合糖化血红蛋白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价值评估[J]. 中国处方药, 2022, 20(6):3.

[3]周永绿, 邱埜, 陈建坡,等. 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 15(3):3.

[4]周晓华. 空腹血糖,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监测中的意义探讨[J]. 智慧健康, 2021, 7(19):3.

[5]刘淑贞.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C肽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22, 26(35):3.

[6]陈伟金, 江凯琳.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J]. 糖尿病新世界, 2020, 23(20):3.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计划面上项目(201901C0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