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6
/ 2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刘晶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   213200

摘要:目的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儿科患儿及家长50例作为实验组,对其开展规范化健康教育;选取同期儿科患儿及家长5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开展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与患儿家长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实验组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包括疾病预防、自我护理与用药知识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知晓率分别达到90.0%、92.0%.88.0%.86.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4.762,4.883,5.483,P<0.05)。对比实验组与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达到96.0%,对照组为8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同时提高护理质量,让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更加满意。

关键词:规范化;健康教育;儿科护理;应用

引言

在现代医学以及护理学中,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临床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儿科疾病中,往往发病较急,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依从性差,对于治疗护理工作存在一定不利影响。此外,大部分患儿家长对于疾病知识较为缺乏,因而,在患儿住院期间,展开相应的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规范化健康教育指的是采取具有针对性、科学性、计划性的护理方法对患儿及其家长展开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儿科患儿及家长50例作为实验组,对其开展规范化健康教育;选取同期儿科患儿及家长5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开展常规健康教育。患儿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实验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组患儿年龄3-12岁,年龄平均(6.8±1.2)岁,男26例,女24例;患儿家长男24名,女26名,年龄23-45岁,平均(28.9±5.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名,高中文化26名,大专及以上16名。对照组患儿年龄3-12岁,年龄平均(6.9±1.4)岁,男27例,女23例;患儿家长男26名,女24名,年龄23-43岁,平均(29.2±6.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名,高中文化24名,大专及以上19名。对比两组患儿及家长的上述一般资料,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组间可进行统计学比较。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3岁以上住院患儿及其家属,无认知障碍与精神病史,知情同意,可配合护理与调查。排除标准:3岁以下住院患儿及其家属,家族精神病史,认知障碍者,无法护理及调查工作或者调查中断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为患儿构建舒适的住院环境,给予患儿饮食指导,做好家长与患儿的情绪疏导工作等,对家长提出的医疗问题进行解答。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开展规范化健康教育:(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鉴于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一定要做好护理人员培训,确保所有护理人员都能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并能做好患儿及家长的普及工作。同时,重视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培养,确保能做好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要求所有人员都能以亲切、友好的态度面对患儿,保持耐心的服务态度,这样才能与幼儿建立良好关系,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培训结束后展开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及开展方法等。若未通过考核,则需要投入到下一培训周期中,对于多次未通过考核人员给予一定惩处,确保所有人员都能认真参与学习。(2)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在患儿入院后,主管护士需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基本信息,包括病情、认知水平、饮食等,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案,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方案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确保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还可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到方案制定中,确保内容更容易被患儿接受,提升健康教育效果。(3)具体实施。在入院后,患儿需完成各项检查以明确病情,护理人员要向家长解释各项操作的意义,邀请家长协助配合,顺利完成各项检查。向家长发放疾病知识手册,并向患儿及家长讲述疾病相关内容,注意开展健康宣教时将医学术语通俗化,便于家长及患儿更好地理解。比如哮喘患儿,告知诱发疾病的原因、发展、危害及治疗方法等,说明虽然疾病无法彻底治愈,但规范用药可做好控制疾病发作,提升患儿用药依从性。传染病患儿由于需要隔离保护以防止交叉传染,家长与患儿接触的机会较少,很容易产生焦虑感和担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说明隔离的必要性,争取家长配合,条件允许下,可帮助家长及患儿做好防护,开放一定的探视时间,让家长与患儿接触。还可以制作健康教育相关视频,相比于医务人员的口头讲述,动画视频更符合幼儿的情感认知,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依据家长的文化水平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形式,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护理人员可播放医院制作的视频宣传片,于同期进行讲解,确保家长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若家长理解能力强,健康教育之余,让其将更多注意力放在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方面。在对患儿进行冷敷、温水擦拭等方面讲解时,可示范演练,确保家长更好地掌握部分细节内容。另外,医院还可以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家长可在参与讲座过程中与专家一对一沟通,从而更好地了解到疾病相关知识及意外情况处理方法,提升自护能力。(4)效果检查与评价。护士长对健康教育情况开展不定期抽查,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其认知水平变化,同时从家长反馈了解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态度及成果。检查完后对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寻找原因并提出改进对策,从而持续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1.3评价标准

分析规范化健康教育后,两组患儿家长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患儿家长发放自制的问卷表,满分为100分,若分数在85分以上表示良好掌握,分数65~85分表示基本掌握,65分以下表示未掌握。健康知识掌握度=(良好掌握+基本掌握)/总例数(%)。

2结果

对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3讨论

传统护理预见性不足,很难防范各种不良事件发生,并且多数护理人员未充分认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工作积极性不足,只是被动执行医嘱,也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而任何不良事件都可能招致患者不满,进而引发医患纠纷,做好不良事件防范对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医院儿科患儿认知水平低,护理配合度差,再加上部分家长缺乏疾病知识,自我防护意识差,因此容易出现多种不良事件。部分意外情况的发生可能导致患儿病情恶化,增加治疗复杂度,并且还可能留有后遗症,对患儿今后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为预防上述情况发生,有必要开展健康教育以提升家长认知水平及防护意识,促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为尽快康复做出有力保障。规范化健康教育要求医务人员依据住院患儿及家长情况制定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案,与常规健康教育相比,其更有目的性,且针对性更强;在后续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也会依据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对策,从而更好地达成健康教育目标。

综上所述,对在儿科护理中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患儿家长有效掌握健康的疾病知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周丽仙,郑芳,甘华英.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用于儿科护理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3):395-396.

[2]刘芹.微信平台在儿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8):194-196.

[3]刘凤连.浅谈健康教育对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23(5):606-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