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6
/ 2

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李杰,杜燕,吴丹

张家口市中医院    邮编:075000

[摘要]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1~2022.3月收治的7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评估治疗前后的抑郁情绪变化,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Barthe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其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用于中风后抑郁患者中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建议临床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中风;抑郁症;针灸;治疗效果

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疾病,其多因脑脉痹阻、血溢于脑等因素所致,该疾病患者多伴有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等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中风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其中中风后抑郁症是较为典型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焦虑、易怒、心烦、失眠、情绪低落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患者生活无法自理,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药治疗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其能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发展,但远期疗效不佳,且易引发不良反应。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部分患者,分析中医针灸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1~2022.3月收治的7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后抑郁症诊断标准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②精神疾病、内分泌疾病、凝血功能异常者;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7.43±4.05)岁。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7.52±4.04)岁。同时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予以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疗法,即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后,给予患者盐酸多塞平片(上海信宜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425)每日清晨口服一次,用药计量为50mg,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症状变化,若患者在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则继续用药;若其症状改善不明显,则告知主治医师进行剂量调整。

观察组:采用针灸疗法,取患者仰卧位,将神庭穴、百会穴、三阴交穴、四神穴、内关穴和神门穴等穴位作为针灸穴位。对不锈钢针进行消毒后,以平补平泻手法下针,根据穴位及患者体型确定针灸深度。运针至得气后留针30min,每周持续治疗5d,治疗周期为1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治疗前后的抑郁情绪变化,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日常生活能力。

1.3.2疗效评定标准[1]:基于HAMD评分评估疗效,治愈:治疗后,患者减分率高于90%;好转:治疗后,减分率不低于30%;无效:治疗后,HAMD减分率低于30%。

1.3.3HAMD评分评分标准[2]:将其分为24个指标,每项总分4分,将总分分为4个等级,低于8分为正常,高于18分为轻度抑郁,高于21分为中度抑郁,高于25分为重度抑郁。Barthel指数包含10个项目,总分100分,分数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以[n/%]描述两组治疗效果,并用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治疗前后的HAMD、Barthel评分,并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较照组高(97.14% vs 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5

32(91.43)

2(5.71)

1(2.86)

34(97.14)

对照组

35

25(71.43)

2(5.71)

8(22.86)

27(77.14)

χ2

6.247

P值

0.014

2.2治疗前后的HAMDBarthel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HAMD、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HAMD、Barthel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HAMD

Barthe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5

22.79±1.53

9.08±1.69*

21.86±3.14

78.95±4.03*

对照组

35

22.84±1.52

15.53±1.68*

21.69±3.13

61.58±4.02*

t值

0.137

16.013

0.226

18.053

P值

0.890

0.000

0.820

0.00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中风后抑郁症是一种复杂性情感障碍疾病,主要分为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如若不及时治疗,患者极易出现自杀倾向,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据相关数据统计,随着脑卒中的发病率上升,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病几率也持续增长,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庭的压力[3]。对于中风后抑郁症患者而言,临床上传统的西药治疗已无法达到提高患者远期疗效的效果,且药物依赖性较高,临床效果不理想。

中风后抑郁症属于中医的“郁证”范畴,多因中风后患者出现的劳动能力丧失、生活无法自理等症状,引发抑郁症状[4]。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肝气郁结,心火上炎,脏腑功能失调等息息相关,会引发气血瘀滞、肝火失调等。因此,中医认为该疾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痰瘀交阻、情志不畅等现象。有学者认为,脑为元神之府,通过对脑部的支配,可更好的协同机体气血阴阳和五脏六腑功能,故本研究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使用针灸疗法,其原则在于通过调理阴阳,促进五脏六腑实现‘阴平阳秘’,进而缓解抑郁症状[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针灸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常规西药治疗患者。说明将中医针灸用于中风后抑郁患者中,可达到慢性的调理阴阳效果,进而帮助患者缓解其负面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针灸治疗患者在抑郁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优于西药治疗组,进一步说明,针灸可在缓解抑郁情绪的同时,促进患者自我生活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实施针灸治疗效果显著提升,不仅能帮助患者减轻其抑郁情绪,更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建议临床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翟春梅.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糖尿病天地,2021,18(3):101-102.

[2]张洁,郑伟.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J]. 内蒙古中医药,2020,39(11):105-106.

[3]王芳.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1):138-139.

[4]张作鹏,李丹. 氟西汀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分析[J]. 北方药学,2021,18(2):48-49.

[5]朱青霞,李先晓. 益气活血解郁汤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肝郁型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J]. 河南中医,2019,39(8):1252-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