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7
/ 2

标准化病人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研究进展

段世杰, 何凤琴, 陈任译(通讯作者)

(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门诊,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 标准化病人是经过系统培训后的正常人或患者,可充当相关考核的评估者,并同时能够指导教学,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研究相对于较少。我们查阅了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章,总结了标准化病人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挑战。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儿科护理;护理实践;护理教学

前言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临床教学是护理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护理人才的核心。儿科护理的挑战性在于护理对象是婴幼儿和儿童,实践操作的患者资源不足和严峻的医疗环境增加了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的难度[1]。近年来,儿科护理教学方法在不断创新。标准化病人是情景模拟教学的一个发展分支,有助于提高临床技能和沟通交流方面的教学效果。本文拟探讨标准化病人在国内外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

标准化病人的概念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 SP)是经过系统培训后的正常人或患者,可以为学生提供标准、详细的病史采集、沟通交流及体格检查等方面训练的患者,可达到患者、教师和评估者的多重作用,这三种功能共同构成一个连续的过程[2]。标准化病人又分为职业标准化病人和简易标准化病人,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 standardized patient,TSP)和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as standardized patient,SSP)是简易标准化病人中较常见的两种[3]。1963 年 Howard Barrows首次将SP应用于学生问诊、查体,并由SP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4]。1991 年 Paulal Stillman 将标准化病人引入我国,浙江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和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共同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标准化病人[5]。此后,各医学院校陆续开展了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工作,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当中。

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和挑战

SP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临床情境教学、客观结构化考试(OSCE)等[6]相对于北美国家,当前中国的标准化病人事业逐渐职业化和行业化。孙高翔基于GeoffreyNorman模式,完善和评价了模拟场景中SP的培训和考核内容,使SP的培训和考核上更加规范[7]国内外研究常将SP与其他教学方法如PBL、CBL、翻转课堂等联合应用。张玉坤等将PBL联合TSP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教学,联合教学组学生主动性更强满意度更高[8]。李小玲等人将TSP联合OSCE模式应用于康复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实践教学,发现TSP可以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 [9]

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国外学者Michael 博士将SP应用在儿科临终关怀护理模拟中,提高了护理实习生的整体护理能力[10]。一项对146名儿科护理学生进行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发现使用SP有利于培养同理心和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11]

SP在儿科护理中常常扮演父母的角色,而非患者的角色,一篇对北卡罗来纳大学模拟主任的采访中提到儿科情景中SP需要表现各种情绪和互动,与家属的沟通更加困难[12]。有些研究者会寻找儿童演员作为SP但培训难度大[13]。另外,SP培训周期长成本高,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规范化和职业化,笔者认为这是限制其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因素。

讨论

在目前国内外发表的关于将SP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中,对于SP可以提高护理学生临床护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方面的结果一致性均好。但现有的研究缺乏严格评估的证据(随机对照试验)对SP的有效性进行验证。SP是一项成本较高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临床实习教学的难度大,建议国内学者将TSP和SSP应用于儿科临床实习教学。在验证SP在儿科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中,建议采用更严格的试验设计。鉴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儿科SP的规范化培训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吴甜,屈艺,童煜,等. 国内近十年儿科教学模式的研究热点:基于文献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9):865-870.

[2] Anderson M ,  Holmes T L ,  Leflore J L , et al.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Educating Student Nurses: One School's Experience[J]. 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 2010, 6(2):e61-e66.

[3] 魏芳. 教师标准化病人在中专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和综合实训中的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9.

[4] 杨小莉. 教师标准化病人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展[J].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8):62-64. DOI:10.3969/j.issn.1004-6763.2021.08.036.

[5] HOWARD BARROWS, STEPHEN ABRAHAMSON. THE PROGRAMMED PATIENT: A TECHNIQUE FOR APPRAISING STUDENT PERFORMANCE IN CLINICAL NEUROLOGY[J].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1964,39(8):802-805.

[6] 朱凌燕, 胡三莲, 陆冬燕, 等. 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23(28):3681-3685.

[7] 缪建春,杨萍,潘慧,等. 中国标准化病人基本特征与团队日常管理方法探讨[J].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35(5):720-722.

[8] 孙高翔. 基于Geoffrey Norman模式标准化病人培训方案的初步构建[J]. 护理学杂志,2017,32(23):22-25.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17.23.022.

[9] 张玉坤, 曾鸣. PBL联合TSP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9):2.

[10] 李小玲, 黄厚强, 郑思琳,等. TSP/OSCE模式在康复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指导与考核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21, 19(7):4.

[11] Aldridge, Michael D. Standardized Patients Portraying Parents in Pediatric End-of-Life Simulation[J]. 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 2017, 13(7):338-342.

[12] Maureen Fitzgerald,Julia Ward. Using standardized actors to promote family-centered care[J]. Journal of Pediatric Nursing,2019,45.

[13] Holtschneider, Edel M. Using Standardized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Scenarios in the Practice Sett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 Journal for Nurses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017, 33(3):147.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编号:YJJG-2022-YB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