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五环:初中历史生本性研题模式的创生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7
/ 4

三维五环:初中历史生本性研题模式的创生与实践

王涛

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二中学

[摘  要]  针对初中历史作业研题中学生缺位的现象,创生“三维五环”研题模式。“三维”指的是唯物史观、实证性与逻辑性;“五环”指的是研习小组的创建、领题、说题、议题与评题。“三维五环”研题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三维五环;生本性;研题模式

基金项目:杭州市陶行知研究会2022年立项课题“三维五环:初中历史生本性研题模式的创生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缘起

(一)课改方向:新时代历史教育发展趋势

1.学生主体:学为中心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眼下,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对育人方式的变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化课程改革,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老师讲学生听,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的知识中心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与学科能力的培育并不是简单地接受现成的答案或历史结论所能实现的,而是要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学生主体性与参与性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变革课堂模式的方向。

2.素养导向: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学科育人的关键因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凝练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并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历史课程的基本目标。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通过简单地填鸭式灌输教育就能形成的,学科素养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实践中培育出来的。课程标准指出: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做中学,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联系和运用知识,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学会全面、发展、辩证、客观地看待和论证历史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在教学理念上要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教学的本位、重点,以调动和发挥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实质性线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中心展开。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教科书的整合与教学资源的利用等都要围绕着学生自主活动来组织,真正实现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教学活动中心的“学习中心课堂”。

3.强化育人:立德树人是顺应中考综合改革的必然

中考是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纽带,中考综合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中国中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中考内容改革的理论支撑与实践纲领。中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引导教学,不断强化育人功能。中考由过去“考知识”日益向“考能力”转变,突出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考查及学科素养的渗透。中考命题逐渐探索出一种“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与创新性不断增强,更加强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注重思维过程与思维方式的考查,更强化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思考与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力求减少死记硬背与机械刷题。中考学科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考查,必将引发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课堂亟需由传统的教师传递知识向学生自主学习转变,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由教师满堂灌向启发式教学、参与式学习及小组合作转变,由知识本位向学科能力与素养转变,更加强化学科育人功能。

(二)调查分析:当下历史讲评课现状堪忧

1. 理念滞后

当前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是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希望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解读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流程、组织教学实施。但在实践中,教师还没有完全跳出传统教育的窠臼,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束缚,教师仍习惯性地立足于“教知识”的角度去组织教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的刺激作用,把教师的教置于课堂中心地位,强调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在落后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把讲评课的重心放在知识落实上了,忽视了学生、学情、学法,课堂也就异化为知识传递的过程了,教师自然也就成了课堂的主体。

2.模式陈旧

传统的作业讲评模式比较陈旧,教师一言堂现象非常普遍,“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问你答”仍是基本模式。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与教育教学理念的滞后,教师往往错误地认为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最经济最省事最高效的方法就是满堂灌,一讲到底。在作业讲评过程中老师有时候虽然也会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但是学生被动地参与,且参与度非常低,讲评课堂依然异化为老师的独角戏。长此以往,老师习惯于“大包干”——从审题到解题到评析试题,老师滔滔不绝,一气呵成,整个解题过程非常完整,可谓滴水不漏。

3. 效果不佳

新课改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学科素养的培育,强调学为中心、学生本位、以学定教,让学生充分发挥课堂主体作用。传统的作业讲评模式是教为中心课堂,完全颠倒了师生关系。课堂变成了讲堂,只有老师的教,不见学生的学。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答案,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缺少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思维深度不够,结果必然导致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欠佳。这种只重教忽视学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达成度必定偏低,教学效果很难理想,到最后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难以保障。

二、理论架构

(一)操作定义

1.三维五环:即三维分析法与五环研题。三维分析法中的“三维”分别指的是实证性、逻辑性与唯物史观。根据思维运动的规律,前提正确推理的条件,结合历史学习来说,真实性只要体现在史实的真实性。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在阅读材料和审读选项时,判断史实的正误是正确解析的首要环节。逻辑性指的是前提与结论之间能构成正确的推理,这是逻辑学研究的对象。针对似是而非的选项,师生之所以迷茫,恰恰是因为逻辑知识的欠缺,既不能运用逻辑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也不能通过逻辑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唯物史观基于人类社会普遍实践基础上高度抽象出来的规律性认识,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实践与认识、内因与外因等等认识,任何考题均提供情境,均是唯物史观涉及的某一个片段。五环研题指的是在作业讲评过程中的五个环节,即学生组织,组建研习小组;学生领题,根据意愿选择题目;学生说题,学生根据流程组内说题;学生议题,学生根据流程组间辩论;师生评题,教师在学生议题基础上评题。五环研题充分发挥学生在试题评析中的组织者、讨论者、讲解者、评价者的作用,教师在学生互动中适时给予专业指导,从而充分激活学生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2.生本性研题:是一种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习题讲评模式相对的研题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在习题讲评中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讨论、讲解与评价的作用,努力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健康课堂。生本性研题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在生本性研题过程中,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也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是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对话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引导互动者。生本性研题的课堂浸润着和谐、民主、平等、激励的气氛,真正实现了以学定教,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实践中体验,充分激活材料的情感因素,促进价值观念的形成,突出研题育人的作用,是以学生的最终发展为本的课堂。

(二)理论依据

1.系统论。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它们互相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要素交互则是它的基本特征。学生主体性作业讲评模式视班级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视每位学生为富有潜力的个体。通过自我组织、自我研究、小组讨论、自我讲解、你问我答、学生评价和教师点拨等形式,让全班学生实现深层次思维的互动,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充分涵养思维品质,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的提升。

2.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新知的过程。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新知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在学生主体性作业讲评模式中,学生通过互动丰富了知识,激活了思维,在新旧知识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教师适时的点拨解决学生知识生长过程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建构新知,提升能力。当前课程改革正是在倡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希望老师能够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及思维品质。

3.知识螺旋理论。知识螺旋理论认为,在组织中存在着个人知识与公共知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具体可分为社会化、外在化、组织化与内部化四种方式。在组织中,特别是在学习共同体之中,两种转化和四种具体转发方式高效进行,促进个体知识和公共知识的增殖,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小组讨论、学生讲解、你问我答、师生互动等活动有助于学生把个人隐性知识转化为公共显性知识,同时也把公共显性知识转化为个体隐性知识,从而促进学习共同体知识的整体增值。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课题组基于小组合作,以领题、研题、说题、议题与评题五个环节为主要实施过程,以三维分析法的运用为主要内容的研题模式,切实达到减负增效的育人目标。通过生本性研题,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顺应课程改革趋势,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打造“学习中心课堂”。

(二)研究内容

1.通过生本研题以增效达到作业减负的目的

“双减”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采用粗放式教学,通过作业量的增加、学时间的延长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最典型的是“题海战术”。大量重复的机械式学习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压缩了学生深度学习的空间。生本研题在精心设计作业、全批全改、精确统计的基础上,确定典型错题。通过小组领题,组内合作研题,小导师说题,组间议题,师生评题等五个环节的扎实推进,巩固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涵育学生的合作精神、质疑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本研题实现精准讲评,进而达到学得少但是学得好的目标,切实减少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与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

2.通过生本研题实现深度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作业讲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单纯的知识灌输,缺乏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也罕见学生之间的唇枪舌剑。这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较浅层面,不仅剥夺了学生深度思考的机会,也不利于学生学科能力与素养的提升。生本研题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它强调教师对学情的准确把握,以及学生思维难点的准确聚焦。讲评前对错题做精准统计是基础,讲评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形式。以典型错题为珍贵资源,通过组建小组,推进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深度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与交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与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作业讲评效率的目的。

3.以生本研题为载体革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传递学科知识为核心,使教师的教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无形中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适应老师。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化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颠倒了教与学的关系,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益于学生学科素养与能力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本研题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强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是真正以学为中心的生本课堂。走进我们的研题课堂,所见皆是学习小组围坐在一起,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展示成果的场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课堂上学生有机会展示学习的思维过程,经常会听到“老师,我来!”的声音,课下后续活动增多,如:以个体、集体不同形式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讨论等。学习方式的变化多体现了学习的自主过程。生本研题推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契合了当下课程改革的方向。

4.努力建构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堂生态

当前教育的一大病症便是内卷化、唯分数论,并由此引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导致严重的社会焦虑,最终恶化了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三维五环研题模式,不仅仅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升、成绩的提高,更有利于创建情感课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维五环研题模式要求教师参与学习过程,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交流、对话、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这样的双向互动客观上必然引起师生关系的变化。在研题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之间也加强了互动与交流,对构建“学习共同体”及团队协作能力大有裨益。在我校的三维五环研题教学中,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创生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总之,生本研题模式有利于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缓解当下严重的教育焦虑。

四、研究成果

(一)方法创制

三维分析法。该方法创制于2018年前后,完善于2021年,已经体现在已经出版的校本学材《高中史料、史实、史观与史论研习》一书之中。解析历史题目需要坚持两个规律,一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即唯物史观;二是思维领域的特殊规律,坚持实证性与逻辑性。三维分析法中的“三维”分别指的是唯物史观、实证性与逻辑性。三维分析法是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在答题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3

图1  三维分析模型

(二)五环研题。五环研题指的是在作业讲评过程中学生发挥组织者、讨论者、讲解者、评价者的作用,教师在学生互动中适时给予专业指导,从而充分激活学生思维、提升思维品质。这一模式的主要流程图示如下。

2

图2  五环研题流程

1.学生组织。由课代表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班约46人,根据就近原则每四人或六人为一组,确定一个小组长,小组长主持本小组成员的讨论;设置记录员一名,教师设计表格,记录各组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思维的精确程度;设置发言人一名,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本小组的研习成果。小组内轮流担任发言人,目的在于扩大课堂参与面,营造人人参与课堂的氛围。

2.学生领题。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选择典型错题,提前公布给学生,由课代表主持认领。领题是整个研习过程的第一个环节。

3.学生说题。小组长主持试题研究,教师提出研习流程。流程包括三个环节:说答案;说题干;说题支。

4.学生议题。议题是组间辩论、思想交锋阶段,即每个小组发言人(美称“小导师”)轮流发言,接受质疑,唇枪舌剑,汇报本小组研习成果。

5.师生评题。对于讲师解释不到位的地方,或者讲师无法回答学生提问的情况,教师及时予以专业的指导。每节课由课代表主持,选出“最佳小导师”三名。根据平时课堂表现,在年底班级评优评先时可给予适当照顾优先考虑。

(三)评价策略

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及教学过程实施等诸多要素构成。但核心的要素是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关系及其变化,而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活动最为重要。因此,在具体的作业讲评教学评价中,要从学生、教师的活动来构建新型的课程评价体系。

(1)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表现。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度高并有效地参与,就能说是一堂成功的课。学生参与课堂可分为显性参与和隐性参与。显性参与就是指学生在小组交流、展示与点评中的发言及当堂检测中的练习,隐性参与是指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与老师进行深层的思维层面的互动。设计优秀小导师评价量表,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反馈,激发学生参与研题的积极性。

(2)教师组织活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平等交往、有效互动,体现民主、平等与开放的课堂文化氛围。在我校的研题课堂中,教师总是容易让人“忽视”的,只有在学生讨论交流出现意见分歧或遇到困难不能进行下去时,教师才会“挺身而出”给予一定的点拨与指导。三维五环研题教学活动组织得好不好,评价指标之一就是教师主宰课堂活动程度的高低。

四、参考文献

[1]朱煜.以解释为中心的历史深度学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12):1-7.

[2]李付堂,夏辉辉[J].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视野下唯物史观的教学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4):11.

[3]袁猛.合作探究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4]陈玲娜.历史教学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